饭后走一走,好处是真有,任何形式的走路,走对了都有好处

大量研究发现,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比久坐要好太多,尤其像走路这种适合于每个人的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延长寿命。正所谓:“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在我国传统医学里,走路还被称为“百炼之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开始动起来,永远都不晚。

NO.1 步行能为你的健康带来下列好处

●增强腿部和臀部肌肉。提高肌肉的防御抵抗能力,消除扭伤或痉挛。

●延缓骨骼退化并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可维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心肌梗塞危险。

●提高氧气吸收能力,并由此提高工作效率,延缓人体疲劳。

●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脂肪,有助于减肥。

NO.2 关于走路锻炼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步数作为评判锻炼作用的关键

不是所有的走路都能叫“锻炼”。走路分为快走和慢走(散步)两种,快走时我们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提高,才能锻炼到身体的心肺功能;如果是散步的话,无论走多少步,对心肺功能锻炼的效果都不明显。因此用单纯的数字作为依据意义不大。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快走3000步就累,有的人快走10000步也不觉得累,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以身体“有点累”来做判断。运动绝不是越多越好,运动过量毁全身。循序渐进才是科学的锻炼方法。

误区二:对于走路和跑步,强度就是速度

强度过大,容易发生运动伤害,比较常见的有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运动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节速度。

按照速度来看,时速在4.5公里的健步走可达到健身目的,但也必须因年龄而异。对年轻人来说,一般7至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为佳。但到了四五十岁,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会逐步下降,步幅也会变小。

误区三:不吃早餐或不补水就出门“狂走猛跑”

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避免清晨剧烈运动。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流速度减缓,血液粘稠度很大,血管的压力增大,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最危险的时间。这段时间外出快速走路健身,心脏负荷增大,肾脏、肺等器官的负荷也随之增大,特别容易发生心梗、脑溢血和心脏早搏,危害身体健康。

此外,早晨人体各关节比较僵直,润滑度不高,肌肉、筋、韧带还处于放松状态,急着外出快速走路健身,容易造成损伤。

为避免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伤害,快走前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而造成拉伤;在选择路线时,一定要绕开施工工地或其他比较崎岖的道路。

误区四:寒冬酷暑、风雨无阻

人体正常温度是36摄氏度左右,在这个温度下,人体的热平衡系统正常运转。在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如果长时间在外快速走路,保护措施不力,体内水分消耗严重,热量增多,且又不易发散出来,就会把体内的热平衡系统破坏,很容易中暑,严重时会出现抽筋、烦躁不安、昏迷,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冬季人体受冷空气的刺激,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不进行充分热身,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因此,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运动,要根据人的生理结构,趋利避害,科学安排时间。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持水分补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误区五:通过走路减肥

散步每30分钟消耗75千卡的热量。减肥要靠长期、规律的运动,偶尔几次暴走也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而且过量运动有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很危险。增加运动也会增加食欲,再加上运动能增粗肌纤维,如果不控制饮食,只是单纯锻炼的话,只会让你的体型越来越结实。合理饮食+科学锻炼才能达到减肥功效。

NO.4 这些走路方式也可以尝试

由于锻炼目的和作用的不同,还有以下几种步行锻炼方法供你参考:

普通散步

散步是最为流行的健身方法,用于日常的保健,既安全又有效。可以分慢速(每分钟60~70步)和中速(每分钟80-90步)两种。切忌饭后立刻走路,最好半个小时后再运动。

倒步走

倒步走比正步走的氧气消耗高31%,心率快15%。因此,倒步走是减肥运动中最经济、收效最大的方法之一。

倒步走由于可以增强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因此还可以预防腰痛。此外还有利于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是老年人健身非常有效、有益的方法。倒步走应选择开阔而平坦的地方,步速应控制在每分钟45~60步,距离一般为600~1000米。

摆臂步行

适用于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步行时两臂用力向前向后摆动,可增进肩带和胸部的活动。

按摩步行

用于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疾病。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可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的排空,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

NO.5 优化走路方式获益翻倍

1、调整姿势

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刚开始可以自然地摆动手臂,之后熟悉了则尽可能将双臂高摆,能增加行走时能量的消耗。

正确的姿势既能够配合正常的呼吸提高心肺功能,又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让营养物质提供给需要的部位。太过随意的姿势反而可能会损伤腰椎、颈椎、膝盖等。

2、增加步子长度

正常的跨步是身高的37.5%,而若是将步子长度增加至身高的45%左右,这样会逐渐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增加糖原的消耗。

步幅拉大,就像杠杆原理一样,会更需要以股关节为轴心来出脚用力,以及稳定住不稳的整个身体,比起小步小步地走,更能够提升强化下肢肌力的效果。

3、中等强度

走路最好要达到中等强度,这样其对于呼吸、循环系统和代谢的促进作用更强。主观感受是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微有些喘,但是还能流畅说话的状态。

4、快走和慢走交替

疾病管理厅医学信息显示,如果想提高走路的运动效果,最好是交替快走和慢走——快走1分钟左右后调整呼吸,慢走2~3分钟。根据个人不同,可以调整快走和慢走的时间。

5、控制时间

走路也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在30-50分钟之间较为合理,不宜过度。另外,要保证每周健步走的时间累积有150分钟以上,才会对健康更有益。

6、走路有最佳速度

因人而异,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快步走(每分钟120~140步)、极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

最低有效强度为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大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

7、鞋子的选择很关键

合脚、轻便、防滑的运动鞋!走路需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

适合健走活动的运动鞋,要合脚(不压脚背、不挤脚尖),鞋底与地面接触面大,轻便(材质透气和柔软,走起来较轻盈),避震(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防滑和稳定性要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养生   好处   饭后   对了   形式   步幅   强度   身体   误区   时间   消耗   肌肉   心率   呼吸   危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