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跟随美国反华,中方同意谈判,除清零大豆外,中国还有B计划

|阿絮

编辑|沐语纪史

10月中美刚通完视频电话,就敲定要在马来西亚开新一轮贸易谈判,这已是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后的第四轮磋商。

这边G7刚凑齐喊着要联手扛稀土,那边中方反手清零美豆订单,还放出芯片限制的风声,戏码反转得比棋局还刺激。

美国农场主盯着空荡荡的大豆仓库皱眉时,不少人纳闷,G7施压声正猛,中方咋还主动递出谈判牌?这看似退一步的操作里,藏着怎样的博弈门道?

G7围堵

G7经贸部长的稀土会议开得格外仓促,时间恰好卡在中美通话前一天。

美国牵头英、法、德、日、意、加六国定下统一口径,声称要协调应对中国稀土出口管控,表面形成六国围攻的架势,但剥开这层表象,联盟内部的裂痕早已清晰可见。

日本和德国作为全球汽车制造巨头,对稀土的依赖程度远超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电机、车载芯片都离不开这种关键材料,一旦供应受限,本国汽车产业将直接陷入停滞。

加拿大的处境更显尴尬,虽高调表态要将稀土回收产品纳入豁免清单,但其国内最大稀土回收企业月产能仅能满足本国需求的8%,所谓替代方案更像纸上谈兵。

欧盟经济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坦言,G7达成的只是短期协调机制,长期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尚未形成共识,这番话不经意间暴露了联盟的脆弱性。

回溯拜登政府时期的尝试,美国曾拉拢日本、澳大利亚、欧盟打造稀土联盟,最终因技术门槛高、成本过重不了了之。

中国掌控着全球一半的稀土储量,垄断99%的重稀土加工产能,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从矿山开采到提纯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不是短期内能轻易替代的。

G7这番集体施压,更像是美国为谈判增加筹码的造势之举,而非真正能拧成一股绳的战略行动。

美方的焦虑在表态中暴露无遗,10月12日白宫发言人称中方稀土管制针对美国,三天后美财长贝森特更在记者会上升级言辞,指责中国和全世界对抗,甚至威胁世界将被迫与其脱钩。

这种试图煽动国际舆论的做法,反而凸显了美国的被动,当纸老虎式的威慑失效,只能靠拉盟友壮声势,却忘了盟友们各有算盘。

中方反制

面对G7的施压,中方的应对既不盲目迎战,也不轻易妥协,而是打出一套层层递进的组合拳,每一招都精准击中美国的要害。

大豆领域的清零动作,直接打在了特朗普的政治根基上,美国农业州向来是特朗普的票仓,爱荷华州和密苏里州的农场主早在入秋前就多次喊话,警告不要与中国对抗。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收益是实打实的经济支柱,一旦订单清零,不仅企业受损,更会影响选票走向。

如今订单蒸发,农场主们的抱怨声渐起,让不少农场主认为特朗普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这种来自内部的质疑声,比任何外部施压都更让白宫焦头烂额。

美方若不及时通过谈判挽回,想再拿到中国大豆订单恐怕要等到明年。

稀土管制则是依法依规的精准出击,中国商务部依据出口管制法实施的新措施,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直戳全球产业链痛点。

全球超过85%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从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设备到F-35战机、先进雷达等军工装备,都离不开这种工业维生素。

G7国家虽气势汹汹,但很快感受到产业链底部的压力,替代加工产能的建设需要数年时间,且成本将飙升数倍,所谓分散供应在现实面前更像空谈。

外交部发言人那句“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并非针对特定国家”,既回应了美方指责,也展现了中方的从容底气。

更具威慑力的是芯片领域的B计划,以英伟达为例,2024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贡献了其近23%的总收入,尤其在AI芯片领域,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规模化应用和落地能力的市场。

中方目前虽未正式封杀,但释放的信号已足够明确,若谈判破裂,不排除进一步限制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可能性让芯片巨头高层夜不能寐,华尔街也高度警觉。

一旦实施高阶芯片进口限制,不仅美股科技板块将受冲击,美国在全球科技产业的主导地位都可能动摇,其影响力比大豆清零更具爆炸性。

谈判博弈

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不是中方被迫让步的戏码,而是一场关于谁更想谈的主动权之争,背后折射出中美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

中方的立场始终一以贯之,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早在8月就明确表示:“中方已做好贸易战的准备,但不会关闭谈判的大门。”

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是对复杂局势的理性回应,中方深知持续对抗对双方都无益处,却也不会在压力下妥协。

此次同意谈判,是在清零大豆与限制稀土之后主动伸出橄榄枝,先亮出实力再谈合作,这种节奏把控让中方掌握了谈判桌上的话语权。

美方的对华政策则充满矛盾与焦虑,特朗普一边扬言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对中国船只强征高额港口费用,一边又急于推动谈判。

美财长贝森特嘴上强硬,却私下放风要延长关税豁免期换中方暂停稀土管制,这种边谈边施压的套路暴露了内心的纠结。

高关税已让美国国内付出代价,物价上涨、通胀飙升,贝森特不得不承认高关税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这番话无异于给自己的强硬政策打了耳光。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那句耐人寻味的表态,今年8月25日,他在白宫会见韩国总统时称“中国有牌,我们手上也有王牌,只不过不想打”

但从当前局势看,美方所谓的王牌更像虚张声势,稀土牌打不通,农业牌被反制,科技牌面临中方反噬,国内经济和政治压力双重叠加,早已没了当初的底气。

破局关键

此次马来西亚谈判,不仅是中美贸易分歧的协商契机,更是对单边主义与多边合作的一次考验。

中方愿意坐上谈判桌,并非惧怕G7围堵,而是出于理性的战略考量,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中方的底气来自扎实的国内根基,完整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内需市场,让中国在贸易博弈中拥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贸易伙伴多元化布局,使农产品进口不必依赖美国一家,南美市场的补充让大豆反制有了底气。

科技领域虽有短板,但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商用、本土企业加速替代路径探索,正逐步打破技术垄断,这些实力支撑,让中方在谈判中既能展现诚意,也能坚守底线。

对美方而言,若想让谈判取得实质进展,首先要摒弃一边谈判一边制裁的老套路,G7的围堵架势已难掩内部分歧,美国若继续试图靠施压换取利益,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稀土、大豆、芯片的博弈已经证明,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单边主义和胁迫政策终究走不远,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

这场谈判的结果尚未可知,但它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国已不再是被动应对的博弈参与者,而是能够主动设定议题、控制节奏的关键力量。

当G7还在为短期协调机制争执时,中方早已用精准反制和理性谈判姿态,勾勒出大国博弈的新逻辑。

接下来,美国是否愿意放下霸权思维,用诚意换取对话空间?这场关乎全球贸易格局的谈判,每一步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信息来源:

环球网:《美国挑动盟友集体应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中方回应》,2025-10-17

21世纪经济报道:《美国加收天价港口费将反噬自身经济》,2025-10-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美国   中方   大豆   中国   清零   计划   稀土   美方   芯片   中美   农场主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