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陕北高原,暴雨如注。洛河水位暴涨冲破堤岸,吴起县城主干道瞬间化作洪流,房屋车辆被卷噬,通信光缆在洪水中断裂如蛛网——2025年7月24日晚起,延安吴起、志丹等多地遭遇的特大洪灾,让吴起县等重灾区陷入“信息孤岛”。
灾情就是命令。延安市工信局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通信保障应急专班,统筹协调移动、电信、联通、铁塔、广电五大通信企业,一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的通信保卫战,在泥泞与洪水中打响。
从城市到乡村,从光缆抢修到信号覆盖,通信人用专业与担当,为灾区群众架起一条条看不见的“生命线”。
“信号通了,指挥部的指令才能传下去,老百姓的求助才能送出来。”
7月25日,延安市工信局会议室,防汛通信保障应急专班的成员们围站在地图前,红色标记密密麻麻覆盖着吴起、安塞、志丹等地——这些都是通信中断的重灾区。“按照延安市Ⅲ级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立即协调各企业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专班发出的第一道指令,随着通知传向各通信企业。
作为统筹协调核心,专班建立“1小时一通报”的动态监测机制,将医院、防汛指挥部、偏远村庄列为“通信保障红线区域”。7月25日当天,专班就组织联通、电信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运营商赶赴吴起,傍晚时分,县城核心区和吴仓堡镇的信号率先亮起。7月26日,专班同步调度安塞、志丹、子长等地抢修,当天子长恢复通信;7月27日,吴起所有乡镇信号接通;7月28日,铁边城镇的信号指示灯终于重新闪烁……截至7月30日,各受灾区域通信恢复工作仍在有序推进。
“信号通了,指挥部的指令才能传下去,老百姓的求助才能送出来。”专班成员的工作笔记上,清晰记录着每日进展,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通信人在暴雨中的坚守。
“以前靠人拉肩扛,现在科技给我们插上了翅膀。”
7月26日14时,吴起县铁边城镇上空,一架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腾空而起。这是陕西移动首次在应急抢险中投入的高空基站系统,随着无人机升至百米高空,超10平方公里区域瞬间被信号覆盖。防汛指挥部的灾情数据得以实时上传,被困群众终于拨通了报平安的电话。
“以前靠人拉肩扛,现在科技给我们插上了翅膀。”移动抢修人员操作着无人机设备,语气中难掩自豪。在志丹县旦八镇,洪水退去的河床满是淤泥,传统跨河布缆需要3小时。移动的无人机带着光缆精准飞过河道,40分钟就完成作业,效率提升近5倍。截至7月30日,延安移动累计出动抢修人员1447人次、车辆619辆次、发电机823台次,部署应急卫星通信基站车1辆、高通量卫星便携基站4台、卫星电话96部、无人机1架;吴起县累计受损基站252个,已恢复218个,基站恢复率86.5%,87%的行政村重新接入网络。
中国电信的行动同样迅速。灾情发生后,陕西公司紧急调集咸阳、铜川、渭南分公司专家团队,3辆应急通信车、10个背包式卫星基站火速驰援。18支抢险队冒雨奔赴一线,精兵强将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拼接光缆。截至7月30日,电信抢修队共150人,配备3台卫星车、20辆抢险车,10个背包站,卫星电话15部;吴起县已恢复通信基站339个,剩余133个,基站恢复率71.83%,80%的行政村已恢复通信。
“水没过膝盖,光缆泡在泥里,只能跪着摸线路。”
“光缆通则市电通!”延安铁塔公司的抢修队员们背着油机蹚过积水时,总会默念这句攻坚口号。
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守护者,铁塔公司坚持与运营商协同作战:运营商光缆抢修到哪里,铁塔就把市电保障到哪里。
7月23日接到汛情预警后,铁塔公司提前将2组人员、6台油机下沉至周湾乡镇,1组人员、3台油机下沉至长官庙镇,这些预置资源让两地基站在暴雨中始终保持畅通。
在吴起县,铁塔公司总经理邱登攀、副总经理肖长盾带队驻守一线,10组25名抢修人员带着65台油机、15辆抢险车,为基站持续供电。他们不仅保障自有基站,还主动为三家运营商的自维基站发电。
“水没过膝盖,光缆泡在泥里,只能跪着摸线路。”延安移动抢修队已在吴起县连续奋战72小时。7月26日,当铁边城镇因道路中断成为“孤岛”时,移动公司的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腾空而起——这架搭载高空基站的“空中通信塔”,在10平方公里区域架起临时信号网,让防汛指挥部的灾情数据得以实时上传,也让被困群众拨通了第一个报平安的电话。
截至7月30日,吴起县457座基站中,已抢修恢复188站,基站恢复率达73.72%;全市受损站点206个,预计损失金额810万元,其中吴起县受损站点105个,预计损失金额450万元。当地方政府急需电力排水时,铁塔公司又支援油机,确保地下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彰显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联通与广电也在各自的战场发力。
延安联通组建13支共82人的抢修队,配备15辆抢险车、2台卫星车、1辆应急车、2个背包站,在吴仓堡镇的淤泥里徒手扶起倾斜的通信杆,尽管损毁通信杆路180km、光缆1300km、通信机房5座,直接经济损失达1300多万元,仍实现吴起县60%行政村通信恢复,通信网络恢复率达67.58%。
延安广电副总经理庄生虎带队,派出3组20余人的抢修队,配备应急保障车4辆、光缆熔接机3台,修复的应急广播让防疫提示、避险通知响彻山间,县政府大楼各类业务已恢复,五谷城、周湾、长城三个乡镇全面恢复,87%的行政村基本恢复通信,虽损毁576芯光交接箱5个、光缆1384km、木杆1150根,预计受损约3000万元,但抢修脚步从未停歇。
“当通信恢复的那一刻,安置点的哭声少了,笑声多了。”
7月28日清晨,吴起县白豹镇村民王秀莲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在外打工的孩子发来的视频。“妈,看到新闻说家里遭灾了,你没事吧?”屏幕里孩子焦急的脸,让王秀莲抹着泪笑了:“没事没事,手机能打通了,政府和通信公司的人都在帮我们呢。”
这样的瞬间,在灾区处处发生。吴仓堡镇的临时安置点,通信车旁总围着老乡:有人借着信号给远方亲人报平安,有人查询灾后重建政策,还有孩子用手机上艺术课。“信号就是定心丸。”镇干部说,“当通信恢复的那一刻,安置点的哭声少了,笑声多了。”
截至7月30日,吴起县所有乡镇通信全面恢复,吴仓堡、铁边城镇信号基本稳定。这些数字背后,是移动抢修人员1447人次的奔波,是电信铁军150人连续多日的鏖战,是联通队伍在180公里损毁杆路上的坚守,是铁塔公司188个恢复站址的重生,是广电人在1384公里光缆上的接续。
暴雨渐歇,阳光穿透云层。通信车顶上的信号发射器仍在旋转,抢修队员们又开始排查偏远山村的信号盲区。在这片被洪水洗礼过的土地上,通信人用专业、协同与担当证明:信号所及之处,便是希望生长之地。
正如延安市工信局领导带队到吴起县查看通信保障时在防汛救灾总结中所写:“通信线就是生命线,老百姓的需求,永远是我们冲锋的方向。”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