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秋季养生重在“收”与“养”,中医教你顺应天时健康过秋!

【来源:健康遵义】

中医经典《⻩帝内经》有云,“秋三⽉,此谓容平。 天⽓以急,地⽓以明。” 秋季的⽓候特点是“燥”为主⽓,称为 “秋燥”。 它最易损伤我们的肺(中医认为 “肺主⽪⽑,开窍于⿐”,导致⼝⼲、 咽⼲、 ⽪肤⼲燥、 便秘等问题。

因此, 顺应⾃然规律进⾏调养,是预防疾病、 保持健康的关键。 掌握以下⼏个中医养⽣要点帮你平安度秋:

1. 饮⻝调养:防燥护阴 滋阴润肺

中医认为,“燥者润之”。 秋季饮⻝的核⼼在于滋阴润燥,少⾟增酸。

宜多吃

梨、 百合、 银⽿、 蜂蜜、 芝麻、 核桃等滋阴润燥的⻝物。

宜增酸

适当吃些酸味⽔果,如⼭楂、 葡萄等,可收敛肺⽓、 ⽣津⽌渴。

宜少⾟

少吃⾟辣刺激,如辣椒、 烧烤等,以免加重 “秋燥”。

2.情志养⽣: 收敛⼼神 防悲秋

秋季对应 “肺”,情绪上易⽣“悲”。

保持⼼态平和

多与家⼈朋友沟通,培养乐观情绪。

多晒太阳

午后多到户外晒太阳,阳光有助于体内⾎清素的⽣成,让⼈⼼情愉悦。

登⾼望远

周末可去郊外登⼭,俯瞰秋⾊,能⼼旷神怡,开阔胸襟,⼀扫忧郁。

忌情绪过度低落、 思虑过多。

3. 起居调养:早睡早起 秋冻有度

顺应秋季 “收敛”的特点。

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的舒达。

俗话说“春捂秋冻”, 但“秋冻”并⾮⼈⼈适宜, 也⾮⼀味地挨冻。 ⽬的是让身体逐步适应凉爽的天⽓,增强御寒能⼒,早晚温差⼤,出⻔记得带件薄外套,尤其注意颈、 腹部保暖。

4. 运动调养:适度锻炼 微微出汗

“秋乏”来袭,适度运动是关键。

中医认为 “常笑宣肺”。 开怀⼤笑能使胸廓扩张,增⼤肺活量,还有助于消除疲劳,驱散抑郁。但秋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防出汗过多,耗伤阳⽓。

5.重点预防:守护呼吸道

秋季是感冒、 咳嗽、 过敏性⿐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期。

按揉⽳位

每⽇按揉“迎⾹⽳”、“⾜三⾥⽳”,可有效预防感冒和增强免疫⼒。

保持湿度

室内可使⽤加湿器,或放置⼀盆⽔,以缓解空⽓⼲燥。

通⻛换⽓

每天定时开窗通⻛,保持空⽓新鲜。

秋季养⽣的精髓在于——“收”与 “润”,收敛神⽓,保持平和,滋润身体,抵御燥邪。

来源|遵义市中医院

一审:高 瑞

二审:王前波、孙秋娥

三审:吴爱军、张 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养生   健康   天时   秋季   中医   滋阴   早起   情绪   来源   遵义市   遵义   平和   宣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