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解密:为什么侵略中国的国家有很多,中国只恨我们日本!

距离918事变已过去了整整94年,然而让众多日本专家想不通的是:

明明近代侵略中国的国家有那么多,可真正被国人憎恨至今的,却唯独只有日本一个。

以至于让他不明白,日本究竟是干了什么,居然能让中国人憎恨至今?

若要追问原因的话,跟日本政府当初的所作所为脱不了干系。

毁灭文明的侵略

19世纪列强侵华,目标多是经济掠夺。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倾销商品,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却未试图摧毁中华文明根基。

但日本完全不同,自 1894 年甲午战争打响起,它的侵略目的就直指 “彻底消灭中华民族、摧毁中华文明”。

在割占台湾后,日军立刻推行日语教育,强迫当地民众改姓换名,从文化层面实施同化政策。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后,又扶植伪满洲国,把东北打造成殖民统治的稳固基地。

到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更是打着 “大东亚共荣圈” 的幌子,妄图实现对整个中国的全面殖民统治,其野心比任何西方列强都要贪婪和狠毒。

最突破人类底线的是731部队的活体实验。

在哈尔滨平房区的 731 部队,把中国、苏联等国战俘和平民称作 “马路大”(意为 “原木”),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

这些实验包括活体解剖、细菌注射、冻伤测试、毒气实验等,美国解密的《费尔报告》甚至详细记录了鼠疫、炭疽等病菌的人体感染数据,而这些冰冷数字背后是无数鲜活的生命,实验中无一人存活。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还把实验成果直接用到战场上,在浙江、湖南等地投放鼠疫、霍乱病菌。

据统计,仅 1942 年浙赣战役期间,日军细菌战就直接导致约 6 万人死亡,且疫情在此后多年持续蔓延,留下了 “烂脚病” 这样终生难愈的创伤。

这种系统性反人类罪行,在其他列强侵华史上从未出现。

战后80年

1945年日本投降后,德国用“华沙之跪”忏悔历史,日本却走上另一条路。

上世纪50年代,右翼势力施压文部科学省,将“侵略中国”偷偷改成“进出大陆”,说的好像只是去邻居家串门一样简单。

1982年更是明目张胆,中学历史课本里“侵略华北”摇身一变成了“进出华北”,给军国主义暴行披上“合法外衣”。

不仅如此,到了2025年春季通过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连南京大屠杀都被轻描淡写为“南京事件”,死亡人数模糊成“尚无定论”,仿佛30万冤魂只是统计误差。

更荒唐的是对“慰安妇”的表述——教科书用“女性从事相关从业”掩盖日军强征性奴隶的罪行,把血泪史写成“职业选择”。

而且,日本政府还砸钱进行学术洗白。

2015年设立560亿日元“战略宣传基金”,资助石平太郎等人出版《南京大屠杀的虚构》等书,用断章取义的“证据”在国际上散布“731部队不存在”的谣言。

这种操作让日本年轻人普遍以为“日本是二战受害者”,毕竟连“和平纪念馆”都只展示广岛核爆惨状。

如果说教科书篡改是“软刀子”,那政客的挑衅就是“硬拳头”。

每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日,靖国神社就成了右翼政客的“秀场”——这里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包括策划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

2024年投降日,首相石破茂供奉祭祀费,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等4名内阁成员直接参拜,中方立刻提出严正交涉,怒斥这是“公然挑战历史正义”。

更何况,这并非偶然:从小泉纯一郎到安倍晋三,历任首相多次参拜,把战犯当“英雄”祭拜,无异于向亚洲伤口撒盐。

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竟游说欧亚国家抵制中国纪念活动,遭外交部痛斥:“这是对国际正义的挑战”。

现实中的领土挑衅更让矛盾激化: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国反日浪潮,2024年日本又与菲律宾在南海军演,针对性不言而喻。

日本社会的认知分裂令人忧心,有调查显示仅29%日本人认为应向亚洲国家道歉,而47%的年轻人甚至不知南京大屠杀。

正视历史的正义力量

当日本政府忙着篡改教科书时,一批学者正以笔为矛刺破谎言。

近现代史学者石田隆至多次在国会听证会上疾呼:若不承认侵略,军国主义幽灵就会复活!“他尖锐指出日本"未与天皇制法西斯主义彻底切割”,呼吁通过民间交流化解仇恨。

更令人动容的是民间团体的坚持。

神奈川的“促进记忆传承之会”自2016年起,每年在东京街头举办“战争加害图文展”。

2025年8月的展馆里,731部队活体实验报告、慰安妇证词、南京大屠杀照片铺满墙壁。

“政府越想掩盖,我们越要让年轻人看见真相”

还有在今年三月,日本参议院议员山添拓,曾两次在国会辩论中发言。

要求日本政府承认侵华日军“731”细菌战的存在。

他还在国会上展示了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相关史料,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日本民众了解到日本过去的战争罪行。

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努力,正一点点瓦解历史修正主义的堤坝。

铭记历史

中国反复强调铭记历史,绝非煽动仇恨。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30万支蜡烛映照着民族伤痛;“九一八”事变94周年时,黑龙江省档案馆公布日军“劳动统制”档案,记载着中国劳工被强征修筑要塞的惨状。

和解的前提是尊重。

德国通过忏悔赢得欧洲谅解,日本却将历史问题政治化。

2024年民调显示,仅12%中国民众对日本有好感,而日本人对华负面看法达85%。

这种互信赤字阻碍合作:尽管中日经贸依存度高,但历史认知分歧常引发贸易摩擦,如2012年钓鱼岛争端导致双边贸易骤减。

80年过去,南京城的梧桐树已亭亭如盖,但历史伤疤从未愈合。

当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时,他们参拜的不是“英灵”,而是军国主义的幽灵;当教科书篡改"慰安妇"史实时,涂抹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人类的良知底线。

中国对日本的特殊情感,源于最野蛮的暴行与最傲慢的否认叠加。

若日本真想问“为何只恨我们”,不妨先回答:何时能像德国一样,将忏悔刻进民族基因?

历史不是用来报复的武器,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塔。

当日本政客停止参拜战犯,当教科书还原真相,当年轻一代不再被蒙蔽,和解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否则,这个问题还将被追问80年、800年——因为30万冤魂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历史   日本   中国   教授   国家   日军   活体   教科书   日本政府   细菌战   政客   钓鱼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