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有信心抢占这个新高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中的箴言穿越千年,恰似对当今人工智能浪潮的隐喻。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进入白热化的今天,中国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专题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这一表述,不仅彰显了我国抢占人工智能新高地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为我国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

  习近平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同时,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不同于西方国家侧重技术研发的单向度发展模式,中国强调“三位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应用和制度建设的协同发展。例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已布局15个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医疗),通过企业、高校与政府联动,实现技术迭代与场景验证同步推进。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习近平明确提出要补齐短板,这种清醒认知展现了我国科技治理的辩证思维。通过构建“四梁八柱”式的发展框架,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既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实际的特色人工智能发展道路。

  筑牢智能时代科技根基

  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领域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该论述深刻阐明突破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壁垒的战略紧迫性。当前我国虽在智能应用场景开发上占据先发优势,但亟需破解基础算法、算力芯片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正如习近平着重指出,必须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比如,我国创造性实施“非对称突破”战略:在量子计算领域,“祖冲之二号”以较国际同类快百万倍的速度实现量子优越性,此类战略布局不仅直指现存技术封锁难题,更通过引领性技术创新开辟未来赛道,彰显出以颠覆性突破重构全球科技版图的战略远见。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指出:“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

  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是无比远大的。我们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的系统化推进,有效贯通了技术产业化堵点。依托算力网络布局与公共数据资源池的共建共享,构建起智能革命的“数字基座”和“智能燃料库”。这种内生性创新生态的培育,既夯实了技术主权根基,更通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耦合,加速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智能驱动的产业范式跃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着力拓宽政策护城河

  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很重要。要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政府采购、设施开放等政策,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职业支持和人才评价机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相较于单纯的技术攻关,习近平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更凸显系统性治理思维。通过构建覆盖“教育-就业-创新”全链条的支持体系,打造人工智能人才成长的良性生态系统。特别是将科技金融纳入政策工具箱,这种跨界融合的扶持模式,既能解决研发资金瓶颈,又能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据悉,当前教育部设立35所人工智能学院,年培养本科生超2万人;深圳试点“AI+教育”项目,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试点学校学生编程能力测评优秀率提升47%。数据显示,中国AI人才密度(每万人中AI从业者)三年增长2.8倍,中青年骨干占比达65%,已形成“老中青”梯队衔接的良性生态。

  构建智能时代安全防线

  习近平指出:“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在全球人工智能伦理争议不断的当下,如何构建智能时代的安全防线是一道全新的命题。习近平从技术和伦理层面进行系统谋划,既包含事前预防的技术监测体系,也涵盖事后处置的应急响应机制。以自动驾驶为例,北京亦庄示范区建立“仿真测试-封闭场地-开放道路”三级验证体系,累计完成200万公里虚拟路测,事故率较人类驾驶降低83%。而且,我们特别强调伦理准则建设,表明我国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始终坚守科技向善的价值底线。

  深化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

  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的对接协调,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我国力求将人工智能打造为“国际公共产品”,突破了传统技术垄断思维,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在非洲,“万村通”数字乡村项目部署1.2万个AI教育终端,使卢旺达农民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提升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在东南亚,“智慧湄公河”平台整合卫星遥感与AI预测模型,洪水预警时效提前48小时,挽救经济损失超10亿美元。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标准输出——我国主导制定的《智慧城市AI应用安全指南》被东盟10国采纳,推动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机制。这种“发展权共享”理念正在改写全球数字治理版图,使中国方案成为弥合南北差距的关键变量。

  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释放的信号清晰而坚定,在人工智能这条关乎国运的赛道上,中国既要“弯道超车”,更要“换道领跑”。这不仅关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关乎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文/学习大军,2025年5月2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科技   高地   人工智能   技术   我国   中国   智能   体系   基础   人才   全球   机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