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生娃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各路专家没少出主意想办法,可效果就像往大海里扔小石子,动静不大。
但有意思的是,偏偏有这么一个地方,画风完全不同! 那里的年轻人,生娃这事好像不用催,自己掏钱库库生。
到底是哪个省这么“另类”? 又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在生娃这事上这么主动呢?
要说全国哪里“最会生”,广东当仁不让是老大!
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高达113万,不仅在全国遥遥领先,还创下了“连续七年出生人口第一”的纪录。
算下来,每十个出生在中国的宝宝,就有一个来自广东!
更绝的是,广东已经连续五年是全国唯一一个新生儿数量突破百万大关的地方,比排在第二的河南足足多了37万人!
不过这个时候就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广东人这么喜欢生孩子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广东的年轻人多。
广东坐拥1.27亿常住人口,是全国当之无愧的“人口第一大省”。这么庞大的基数,自然给生孩子提供了巨大的“后备军”。
但更厉害的是,广东对全国年轻人有着超强的吸引力!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涌入这里。
就拿2024年来说,新增的74万常住人口里,足足有六成是20到35岁的年轻人——这些新鲜血液,就是广东生育活力的重要来源。
他们从全国各地涌来,在珠三角的工厂、写字楼、创业园区落脚生根。
深圳龙华区的电子厂里,“90后夫妻占比超六成”,东莞长安镇的新生儿中,72%来自非本地户籍家庭。
这些年轻人不只是来打工挣钱,更是拖家带口、安家落户。
对他们来说,在广东生孩子,是“留下来”最自然的表达方式。
广东浓厚的生育氛围,和它深厚的宗族文化分不开。
在粤东潮汕、湛江一带,“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不是挂在墙上的老古董,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观念。
想想看:祠堂里缭绕的香火、族谱上不断新增的名字、过年时热闹的游神队伍...这些都在默默传递一个观念:家族要兴旺,就得后继有人。
因此潮汕地区35%的家庭都选择生二胎或三胎,远超全国水平。
这种观念还实实在在地化作了鼓励,像广州番禺的一些村子,至今还流行“添丁上灯”的老习俗。
更实惠的是,生了娃的家庭,常常还能从村里分到一笔“红包”。
你看,这种钱袋子加上文化认同的双重作用,无形中就给人们想生孩子的心思“兜了底”,让大家觉得生养孩子更有底气。
当然了,光靠观念不够,年轻人最怕的是“生得起,养不起”。
广东各地政府深谙此道,出台的扶持政策可谓诚意满满、招招实在。
佛山不仅将产妇的产假大幅延长了80天,还为新晋爸爸们提供了15天的陪产假。
更贴心的是,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双方每年还能额外享受10天的育儿假。
东莞长安镇则侧重真金白银的补贴:生育二孩的家庭,不仅能一次性领取2万元奖励,之后每月还能获得300元补助;若迎来三孩,奖励金直接提升至5万元,每月补助也增加到500元。
深圳对于三孩家庭,直接将其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了20%,有效减轻购房压力。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基层社区的参与:例如广州白云区的南岭村,为本村新生儿家庭提供阶梯式奖励。
生育一孩补贴1万元,二孩补贴2万元,三孩补贴3万元,若生育多胞胎,最高可获得6万元的奖励。
钱是一方面,服务也得跟上。
广东建了1.2万家托育机构,提供60万个托位,总量全国第一;2025年还计划把保胎安胎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全额报销,帮孕产妇人均减负超5000元。
这些政策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而是实打实帮新手父母解决“奶粉钱贵过房租”的焦虑。
当然,广东内部也有“温差”。
广州、深圳本地户籍人口的生育率其实不高,仅1.0左右,广州甚至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双加速”阶段。
深圳户籍人口生育率只有9‰,比全省低上一点,但好在,源源不断的新广东人填补了这个缺口。
他们多数来自外地,正值生育年龄,在珠三角找到工作、安下家后,自然进入“生娃模式”。
这种“移民补位”机制,成了支撑广东生育数据的关键一环。
不过挑战也摆在眼前:学位年均缺口10万个,每千名儿童仅有0.63位儿科医生。
一位深圳四胞胎妈妈李霞无奈道出压力:“夫妻月入一万,六口人挤两室一厅,奶粉钱比房租还贵。”
人多了,配套资源跟不上,幸福感就会打折。
广东的生育故事,表面看是数字亮眼,深层看却是年轻人用脚、用生育选择“投票”的结果。
它证明了一点:生育率不是靠催出来的,而是靠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撑起来的。
当一座城市能提供工作机会、托得住养娃成本、容得下文化归属感,生孩子就不再是负担,而成了生命自然的延续。
所以啊,广东的“生育冠军”光环,背后是经济活力、文化韧性、政策温度三股力量拧成的“安全网”。
它或许不能简单复制到全国,但至少指明了一条路:让年轻人活得踏实、看到希望,才是提振生育率的根本解法。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