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秋,南京市档案馆公开的三组户籍登记卡,让吴石、陈宝仓、聂曦这三位牺牲于台湾的隐蔽战线英烈,以更清晰的面容重现于公众视野。这些泛黄的纸页,记录着1946至1948年间他们在南京的生活痕迹,也成为后人追寻先辈足迹的珍贵桥梁。

户籍卡的发现,起点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带起的历史关注,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馆藏里翻着154万份解放前夕的户籍档案,姓名住址职业一条条比对,三位烈士及家属的完整登记信息被筛出来,吴石一家,湖北路翠琅村1号,门牌清清楚楚,陈宝仓,丰富路342号,29岁的聂曦,黄埔路附近炮标宿舍,这些精确到门牌的记录和国防部史料局的工作信息对上,南京城里他们的活动点位就明了。

对后人来说,这些纸卡补上家族里空着的那块,陈宝仓的外孙女李敏,第一次在户籍卡上看到外祖母和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住址落在纸面上,心里有了着落,聂磊的外孙女张敏,从档案里把姓氏的疑问理清,掩护身份,子女随母姓黄,这一条透出隐蔽工作的方式,卡片上贴着的标准证件照,把模糊拉近,吴石当史政局局长时的神态,陈宝仓夫妇的书卷气,聂曦兄弟的年轻脸,全部定在小幅影像里,还有几张连后代也未见过,这次公开像隔着近八十年的对视。

档案里的线索把三人的生命轨迹一段段串起来,吴石在南京这段,通过同乡何遂和中共上海局建立联系,陈宝仓从抗日将领转入革命阵营,家人撤离的细节,在户籍卡的亲属关系里找到印证,聂曦与弟弟同在史料局工作的登记,隐蔽战线里家族联动的样子就出来,碎片化信息接着已有史料拼合,东海小组从赴台到牺牲的过程更完整。

公开的户籍卡,是档案管理的技术成果,也是社会记忆的现场练习,南京市档案馆把资料并入红色教育资源,党史研究从宏大叙述往个体生命史里走,李敏等烈士后代在做红色宣讲,计划把户籍卡内容放进课堂,档案成了会说话的教材,从档案库到宣讲台,从学术研究到公众历史意识,英烈们从无名到有名的转变,给隐蔽战线的沉默的荣耀一个回应。
历史的分量,藏在细节里,一张户籍卡,写着住址职业亲属关系,背上的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与付出,后人看着斑驳的墨迹,看到的不只是家族记忆被补上,还有一段可以继续传递的生命故事。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