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养一头牛撤IPO!关云牧场、缺巴氏奶,网红乳企栽在供应链?

2024年2月,认养一头牛突然撤回了IPO申请。

这个靠“认养奶牛”的故事火了八年的网红乳企,终于没法再靠讲故事蒙混过关,得直面自己的供应链短板和信任危机了。

以前靠“讲故事”圈粉1600万,现在才发现牛不够用

认养一头牛能火,全靠创始人徐晓波的“情感牌”打得好。

2016年品牌刚成立时,他联合吴晓波写了篇文章,说自己以前是做地产的,为了让儿子喝上健康牛奶,花300万跑遍全球牧场,引进澳洲奶牛和瑞典挤奶设备。

说实话,这个“地产老炮为儿转行”的故事,当时真戳中了不少家长,谁不想给孩子喝口放心奶啊?

靠着这个故事,认养一头牛很快推出“牧场共建人”计划:花2999元能认养一头牛,投1万块还能当“联合牧场主”拿分红。

后来又搞奶卡分销,买卡能拿佣金,邀请朋友买还能赚“下级返佣”。

这套玩法让它快速圈粉,到2021年会员数就飙到1600万,线上收入占比超60%,比不少传统乳企的线上做得还火。

可故事再好听,也经不住现实戳穿,2021年招股书一披露,大家才发现不对劲:公司自有奶牛总共才3.7万头,其中能产奶的成年母牛还不到1.36万头。

1600万会员要认养,平均1000多个人抢一头能产奶的牛,这哪是认养,分明是“抢牛”?2023年证监会直接发了万字问询函,问它是不是涉传销、非法集资,逼得它赶紧关了云牧场小程序,彻底跟“认养”模式切割。

没cows没冷链,现在想靠“黑土地”翻身有点难

认养一头牛的问题,不只是认养模式虚,更核心的是它根本不像个正经乳企,供应链太弱了。

2020年数据显示,它的纯牛奶和酸奶,自家生产的占比才8.2%和4.1%,超九成产能靠第三方代工。

嘴上喊着“自有奶源”,实际大部分牛奶是从别的厂进的,难怪被人骂“贴牌奶”,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现在,认养一头牛都没推出巴氏奶。

要知道2024年乳制品行业整体不好过,但巴氏奶靠“新鲜”逆势增长,伊利、蒙牛早就把冷链铺到全国300多个城市,早上挤的奶下午就能送到家门口。

认养一头牛不是不想做,是真没那实力,巴氏奶要就近牧场、全程冷链,它连自有牧场都没几个,根本玩不转。

除了供应链,它的营销也越来越“用力过猛”,2022年上半年,它的销售费用率超22%,比伊利的18.34%还高,可2019到2021年三年,研发投入才750万,连销售费用的零头都不到。

乳企的根是牛奶品质,不是广告啊?去年4月它还搞了个“COWS直聘”广告,把打工人比成“牛马”,看完真让人不舒服;还有消费者在官方渠道买的儿童奶,保质期内就凝固发酸,虽然退了款,但大家对网红品牌的信任本来就薄,一次翻车就很难再回头。

现在认养一头牛想转型,把重心放到线下牧场,在黑土地建牧场,主打A2奶、娟姗奶这些高端品类。

想法是好的,可高端市场早被伊利、蒙牛占了,人家有规模、有冷链、有品牌信任度,认养一头牛既没成本优势,又没消费者基础,想抢市场太难了。

其实认养一头牛的困境,是很多网红乳企的通病:靠营销故事起量容易,靠产品和供应链长久难。

以前大家愿意为“放心奶”的故事买单,现在更看重你到底有没有cows、有没有牧场、牛奶到底好不好。

认养一头牛要是还想不清楚这点,就算再换十个“黑土地牧场”的故事,也很难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美食   牧场   故事   奶牛   牛奶   消费者   品牌   比才   放心   费用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