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有座爱吃“辣”的城市!游客连吃三顿,叹:辣度不比湖南少?

在广东品尝美食,脑海里浮现的是白灼菜心的清甜、老火靓汤的醇厚,或是烧腊饭的油润——“清淡”“原味”几乎成了刻在广东饮食文化上的标签。毕竟地处亚热带,漫长的酷暑里,清淡才是本地人的心头好,“吃辣”似乎成了广东餐桌上的“非主流”。但如果你因此认定广东所有城市都不爱辣,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除了以前我去过的韶关南雄,最近,我发现在清远,还藏着一座连湖南人都要竖大拇指的“嗜辣之城”——连州,这里的辣,辣得直接、辣得地道,让习惯了清淡口味的游客直呼“顶不住”。

清晨,珊姐姐走进一家老字号小店,点了当地招牌“东陂水角”。这道形似半月的小吃,外皮晶莹剔透,包裹着猪肉、马蹄等,本是典型的岭南风味。店员端上一盘水角,顺带摆上一小碟“辣椒酱油”,红亮的辣椒油浮在酱油表面,点缀着细碎的辣椒末。在广州,吃惯了豉油蘸料的人,我心里犯嘀咕:广东的辣椒,能有多辣?仗着几分“轻敌”,我夹起一个水角,狠狠蘸了一圈辣椒酱油,塞进嘴里。

下一秒,辣味瞬间在舌尖炸开,像一团小火球顺着喉咙往下窜,辣得我额头直冒冷汗,赶紧端起旁边的豆浆猛灌。店员见我狼狈的样子,店员笑着解释:如果不吃辣,不点这辣椒酱油,水角可清可辣,本地人都爱蘸满辣椒吃。”缓过劲来我才发现,店里的本地人正淡定地一口一个水角,蘸料碟里的辣椒堆得比水角还高,脸上毫无波澜,仿佛我刚才的“崩溃”只是小题大做。

中午从巾峰山徒步回酒店的路上,路边的牛杂摊勾起了我的食欲。在广州,牛杂摊的汤底多是清汤或卤味,讲究一个“鲜”字,可连州的牛杂摊却颠覆了我的认知:铁锅摆在灶上,一锅红汤翻滚,红油浮在表面,密密麻麻的干辣椒和花椒沉在锅底,远远就能闻到麻辣鲜香。

我硬着头皮从红汤锅里挑了一串牛肚,刚入口,辣味就像电流般窜遍全身,嘴唇发麻,舌头像被烫过一样灼热。摊主是个爽朗的大姐,见我直跺脚,递来一杯水:“是第一次来连州吧?我们这的牛杂,辣是灵魂,完全不辣没人吃!”她告诉我,连州的牛杂汤底要提前用八角、桂皮、香叶熬制,再加入本地的黄辣椒,猛火煮上两小时,辣味才能彻底融进牛杂里。说话间,几位本地人围了过来,每人端着一碗红汤牛杂,就着面条吃得酣畅淋漓,额头上的汗珠混着笑容,满是对这口辣的满足。

傍晚找了家家常菜馆,翻开菜单的瞬间,我彻底愣住了:菜单上八成的菜名前都带着“辣”字——水煮鱼、辣子鸡、野山椒炒牛肉、虎皮尖椒、麻婆豆腐……这哪里是广东菜馆,分明是川湘菜馆的翻版!我小心翼翼地问老板娘:“有没有不辣的菜?”老板娘放下手里的锅铲,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不辣?不放辣没味道啊!”得知我从广州过来,她才恍然大悟:“哦,你们是吃得比较清淡!行,给你整个姜葱炒山坑鱼,保证不放一粒辣椒。”

老板娘端菜过来时,见我好奇,主动聊起连州人嗜辣的缘由:“连州虽属广东,但北边挨着湖南郴州,西边靠湖南永州,自古就是秦汉古道的必经之地,湖南的辣口味顺着古道传过来,慢慢就融到我们的饮食里了。”她指着窗外的群山说:“以前山里冷,吃辣能驱寒,久而久之,无辣不欢就成了习惯,连小孩都从小吃辣长大。”

这顿姜葱炒山坑鱼果然没放辣椒,可能老板怕不加辣没味,却放入大量的姜来炒,好在鲜嫩的鱼肉带着山泉水的清甜,很是好吃。可邻桌飘来的辣椒香总让我忍不住回头——那盘野山椒炒猪杂红得耀眼,辣椒的香气混着猪肉的鲜美,勾得人直咽口水。老板娘见我眼馋,笑着说:“下次来试试微辣的,我们连州的辣,辣得香,不烧胃,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很多人以为广东只有清淡饮食,却不知连州这座粤北小城,把辣味刻进了生活的骨子里。它既有岭南饮食的细腻,又吸纳了湖南辣味的豪爽,在广东的“清淡江湖”里,闯出了一片独属于自己的“辣天地”。如果你是无辣不欢的食客,下次来广东别只顾着找早茶店,不妨来连州走一趟,尝尝这里的辣,感受这座“广东辣城”的独特魅力——说不定,你会被这地道的辣味圈粉,从此改变对广东饮食的刻板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美食   清远   湖南   游客   城市   连州   广东   辣椒   辣味   清淡   本地人   老板娘   酱油   店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