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通报!又一间谍行为曝光,作案手法阴险,粮食安全受威胁

文| 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编辑」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前言

民以食为天这话咱们都听腻了,但直到11月3日国家安全部曝光两起粮食领域间谍案,不少人才突然惊醒:

原来咱们碗里的米饭、地里的庄稼,早就成了境外势力盯着的肥肉。

这些人把国家的农业芯片拆了包装混在大米里卖,还有伪装成考察团的间谍在田间地头偷拍数据。

内鬼被揪出

要知道14亿人每天都要吃饭,粮食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而境外那些势力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费尽心思的想要来偷取咱们的种子数据。

先说说第一个案子里的内鬼朱某某,这位曾经的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算是行业里的老人了。按说他比谁都清楚,亲本种子这东西碰不得,国家明确规定严禁私自向外出售。

可境外间谍机构一抛高额报酬的诱饵,他就把规矩全抛到了脑后。

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轻车熟路,朱某某先后5次把5种水稻亲本种子拆解分装,混在普通大米里,再用农具打掩护,偷偷往境外运。

可能有人要问,不就是点种子吗?至于上升到间谍案的高度?

这里就得说清楚了,亲本种子可不是咱们平时种的普通种子,它是培育所有杂交种子的源头,相当于农业领域的核心代码。

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打了个比方,亲本种子就像精确的模具,有了它就能无限繁殖杂交种子,还能组配出新的优良品种。

简单说,掌握了咱们的亲本种子,就等于攥住了咱们粮食生产的命门。

朱某某自己也明白这事儿的严重性,好几次跟同伙说这是违法行为,可能会被判刑,必须保密,可贪念终究压过了理智。

直到2024年准备第6次作案时,他被国家安全机关抓了现行,最终被判了1年6个月,跟着他干的17个同伙也都受到了相应处罚。

其实比内鬼更隐蔽的,是那些伪装成考察团的境外间谍。

伪装假冒考察团

这伙人打着某国领馆农业考察的幌子,跑到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名义上是走访调查,实际上是来偷粮食核心数据的。

他们的反侦察意识还挺强,往返不同产区时频繁换车,不走大路专挑乡间小道,在田边临时停车偷拍,就怕被人发现。

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细心的村民觉得这些人形迹可疑,不像正经搞考察的,及时举报了线索。

国家安全机关迅速介入,才没让这些关键数据流失出去。

案子一曝光,网友们的讨论直接炸了锅。有网友说:“原来间谍离我们这么近,以前总觉得是搞高科技的,没想到连种子都盯。”

还有人愤怒地表示:“朱某某这种人就是农业领域的叛徒,为了钱把国家的根本都卖了,判得太轻了。”

也有理性的网友分析:“这说明咱们的粮食安全真不是说说而已,现在国际上粮食竞争这么激烈,这些境外势力就是想卡咱们的脖子。”

这些评论戳中了关键——粮食安全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农业问题,而是实打实的国家安全。

可能有人没意识到,这些年境外势力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一直没停过。

他们不光偷亲本种子,还盯着大豆、玉米的基因数据,以及粮食的产量、储备情况。

为什么这么上心?因为粮食是战略物资,一旦在种子上被人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最直接的图谋就是卡断我国粮食生产的源头活水。

亲本种子是所有优良粮食品种的祖宗,就像老祖宗传下来的秘方,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几十年蹲在田间地头、泡在实验室,才培育出适应我国气候、高产抗逆的水稻、小麦等亲本种子,这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核心密码。

境外势力把这些种子偷回去,一方面能快速复制出相似品种,跳过漫长的研发过程,反过来在国际种子市场上跟咱们竞争,挤压我国种业企业的生存空间。

更危险的是,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造粮食恐慌,比如故意散布某主产区减产的谣言,配合国际粮价炒作,破坏我国的粮食市场稳定。

更深层次的用心,是把粮食当成战略武器,妄图牵制我国的发展大局。

境外势力盯上我国的粮食领域,就是想把种子和数据变成卡脖子的筹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向我国施压。

这种以粮食安全为突破口的牵制手段,比贸易制裁更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14亿人的饭碗,容不得半点妥协。

早有对付法案

值得庆幸的是,咱们国家早就织好了粮食安全的防护网。

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不少科研单位给亲本种子做了基因标记,就算流失出去也能快速溯源;农业核心数据都存放在加密数据库里,访问需要多重权限,从根本上防止泄露。

在管理上,部门联动机制越来越完善,农业农村部负责审批种子出境,国家安全机关负责反间谍侦查,市场监管部门严查非法交易,形成了闭环管理。

更重要的是,群众的监督成了重要的补充防线。

国家安全部特意公布了举报渠道,不管是发现有人私自倒卖种子,还是遇到形迹可疑的考察团,都能通过12339举报电话、网络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反映情况。

这次伪装考察团的案子,就是群众举报的成果,这也印证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不是一句空话。

回过头看这两起间谍案,它让我们明白,粮食安全的战场不止在田间地头,也在实验室里、数据传输中,甚至在每一个人的警惕心里。

那些被朱某某偷偷运走的种子,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着14亿人的饭碗,还有那些被假冒考察团觊觎的数据,背后是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几十年的心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种业安全,有网友发起守护农业芯片的话题,呼吁大家支持国产种子。

不少农民朋友也说,以后遇到陌生人打听种子情况、拍摄农田,一定会多留个心眼。这种全民参与的安全意识,正是最坚固的防线。

结语:

粮食安全从来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政府、企业、科研人员和每一个普通人共同守护。

我们守好自己的地,看好自己的种,那些想卡脖子的人就没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科技   阴险   间谍   手法   粮食安全   种子   亲本   粮食   境外   考察团   数据   我国   农业   势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