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再次改口,拟放弃100%关税,他发现了什么?这件事和中国又是否有关系呢?
特朗普打算暂缓执行100%关税,他有怎样的考量呢?近日英媒放出独家报道,称有美国官员透露,虽然征收半导体关税此前被视为特朗普经济议程中的核心内容,但特朗普政府可能不会很快征收曾承诺过的半导体关税。此前曾有消息称,特朗普计划对进口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

«——【·抛5亿美债非“算总账”·】——»
中国持有美债规模常年维持在万亿美元级别,5亿美元减持量在整体持仓中占比不足千分之一,本质是常态化资产结构优化而非“砸盘”。

这一调整之所以引发国际市场广泛关注,恰恰凸显中国在全球债市中的影响力已显著提升。
中方选择此时减持,核心出于两重考量:规避美元资产潜在风险与彰显经济自主性。

风险规避层面,近年美国为应对国内经济压力实施多次激进加息,直接加剧美债价格波动。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债务上限问题反复成为两党博弈工具,每次临近违约边缘均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在此背景下,中国逐步降低美债持仓,本质是分散投资风险的常规操作,如同家庭理财中避免单一资产过度集中。

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从约1.1万亿美元逐步调整至9000多亿美元,每次减持幅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既保障自身资产安全,又避免对全球市场造成剧烈冲击。

更深层意义在于,减持操作背后是中国经济自主性的提升。以往外界认为“中国不敢大量抛售美债,以免引发连锁反应伤及自身”,当前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
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超3万亿美元,充足储备为应对短期市场波动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加速推进“去美元化”进程,通过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范围、与多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等方式,逐步降低对美元结算的依赖。

截至2024年底,CIPS已覆盖128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至2.88%,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减持部分美债既是对美元信用的压力测试,也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中国资产配置不再被动依附美国,已形成独立判断能力。
«——【·特朗普放弃100%关税非“投降”,而是现实制约下的理性调整·】——»
观察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从高调宣称对进口半导体征收100%关税,到传出放弃该计划的消息,核心原因在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强烈反对与现实利益的制约。

特朗普政府此前提出征收100%关税,初衷是通过贸易保护手段推动半导体产业回流美国,实现“美国制造”复兴,但这一构想忽视半导体产业全球分工的复杂性,也高估美国本土产业的承载能力。
半导体产业具有典型的全球协作属性,一颗芯片从设计到成品需历经数十个环节,涉及多国企业协同。

以美国英伟达为例,其设计的高端芯片需交由中国台湾地区台积电代工,再送往马来西亚进行封装测试,最终销往全球。若按原计划征收100%关税,首当其冲受损的将是美国本土产业链。

路透社调研数据显示,美国三大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科磊对中国大陆市场依赖度分别达37%、42%、43%,关税实施后每年将损失超10亿美元。
英伟达也曾预警,为规避出口管制开发的H20芯片原本预计在华销售额超160亿美元,高额关税可能导致订单流失,该企业已为此计提55亿美元相关费用。

当前美国本土芯片产能仅占全球12%,远低于1990年的37%,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倒逼产业回流,但半导体工厂建设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强供应链依赖等特点:一座先进晶圆厂需投资数百亿美元,建设周期长达数年,且离不开全球供应链支持。

荷兰阿斯麦公司明确表示,若美国对进口设备加征关税,输美光刻机价格将大幅上涨,而该设备作为先进芯片制造的核心装备,目前全球尚无替代方案。这意味着美国推进本土芯片产能建设,要么承受更高设备成本,要么放弃先进产能,两种选择均不符合其产业利益。

加州之后,纽约州等11个州已提起诉讼反对关税政策,理由是该政策将重创本州半导体及下游制造产业。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与关税计划形成冲突,鲍威尔坚持维持高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此时加征关税将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全美多地爆发的反关税抗议活动,更让特朗普政府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可行性。综上,特朗普政府拟放弃100%关税,并非向中国“投降”,而是受美国产业现实、企业利益与国内民意共同制约的技术性妥协。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