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固态电池的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央视新闻近期密集报道了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科研团队成功攻克固固界面难题,100公斤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并公布2027年量产装车规划。
从报道中获悉,为此我国多个科研团队纷纷出手,有望解决固固界面的接触难题,彻底打通固态电池的续航瓶颈。

第一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柔性变身术”。科学家用聚合材料给电解质打造了一副“骨架”,让电池像升级版保鲜膜一样抗拉耐拽。弯折 2 万次,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同时,在柔性骨架中加入一些“化学的小零件”,它们有的能让锂离子跑得更快,有的能额外“抓”住更多锂离子,直接让电池储电能力提升 86%。

第二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团队开发的“特殊胶水”—— 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碘离子顺着电场跑到电极和电解质的接口处。主动吸引通行的锂离子过来,大大提升了能量密度,从而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

第三是清华大学的“氟力加固”。科研团队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氟的“耐高压本事”极强,电极表面的“氟化物保护壳”能够防止高电压“击穿”电解质。让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大大提升,有望真正做到了0自燃。
随着这些技术的问世,固态电池的量产又近了一步,目前行业内的预测都是,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左右大量搭载在市售车型上。
有人说,固态电池的量产,会让燃油车彻底被淘汰,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一个问题,固态电池的量产会让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保值率大跌,被市场淘汰。

严格意义上来说,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并不是严格的竞争关系,今年1-7月,传统燃油车的市占率有明显下滑,但其依然卖了627万辆。到2025年还在选购燃油车的人,都是不信任新能源汽车,觉得燃油车才靠谱,是发动机的忠实拥护者,或者实际情况没法买纯电汽车的人,比如说经常跑长途,家住北方,没有充电条件等等,固态电池上车之后,对于这部分的人群有影响,但是有限。
而对现存的新能源汽车,那就真的受影响太大了。全固态电池在理论上的优势是颠覆性的。在续航方面,固态电池通过使用固态电解质,理论能量密度远超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可使车辆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极大缓解里程焦虑。

在安全层面,这是其最突出的优势。它彻底消除了传统液态电解质易燃易爆的风险,从根本上避免了电池热失控、起火爆炸等严重事故,安全性实现质的飞跃。
相对于现在的液态锂离子动力电池,固态电池是颠覆性的提升,可以肯定的是,固态电池出现之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几乎都成了废铁,特别是纯电车型。

不过也不要慌,固态电池最少还需要3年才会上市,而且前期价格肯定很贵,5年后大规模量产了,价格就下来了,那时候你们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换车了。但是如果你在2028年还在买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新能源车,那就真的是49年入国军了。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