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让流动性成为高频热词。
日经指数单日盘中下跌4%,韩国股指暴跌5%,股市、大宗商品、贵金属乃至虚拟货币同步走弱,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都指向美国流动性收紧带来的连锁反应。
美国银行准备金已跌破3万亿关键分水岭,逼近2.7万亿的警戒线,美债滥发、政府关门、稳定币推广三大因素的共振,让这场流动性压力显得特殊。
那么,2026年美国经济会不会面临更复杂的局面,AI泡沫争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又有哪些?会影响全球市场的走向吗。
接下来,小卞的这篇文章将会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和探讨。


理解当前的全球市场波动,核心在于看懂美国的流动性逻辑。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是关键切入点,资产端的美债和MBS,与负债端的银行准备金、隔夜逆回购、TGA账户共同构成了流动性的蓄水池。
正常情况下,财政部花钱时会从TGA账户向私人部门划拨资金,这些资金流入银行后会增加准备金,从而释放流动性。
反之,财政部收钱或发行美债时,就会从银行准备金抽水注入TGA账户,导致流动性收紧。
当前的特殊之处在于,三重压力同时挤压着银行准备金这个核心流动性指标。
先是美债的持续扩容,38万亿美元的国债规模需要大量买家承接,银行购买美债必然会消耗自身准备金,海外买家和国内机构的承接能力已接近饱和。
还有就是美国政府关门的影响,这让TGA账户陷入只进不出的状态。

税收照常征收、美债照常发行,但政府订单暂停、公务员工资停发,大量资金沉淀在TGA账户无法回流市场,相当于一场被动的小规模缩表。
最后是稳定币的推广,金融机构以短期美债为底层资产发行稳定币,本质上是将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转化为表外的数字资产,进一步削弱了银行准备金的稳定性。
这种抽水效应已经传导至全球。美国金融机构为缓解本土流动性压力,临时性抛售日韩等海外资产,将日元、韩元兑换成美元回流,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股市的大幅下跌。
美元指数的暂时性拉升,不过是这场流动性再分配过程中的附属产物。
过去几年美国放水让全球资产受益,如今抽水自然会引发连锁性的估值回调。


如果说2025年的流动性压力还能通过政府重新开门等短期措施缓解,2026年美国面临的局面可能会更加严峻。
核心矛盾在于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法案将在2026年造成巨额财政缺口,如果继续向医疗保险行业等领域拨款,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扩大,这一预测来自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政策模拟数据。
财政缺口的扩大将把美联储推向两难境地。
一方面,38万亿美元的国债需要持续滚动发行,如果没有足够的买家,美联储只能重启量化宽松,通过印钱购买国债来维持市场运转。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政府债务货币化,会严重削弱美元和美债的信用,长期来看可能导致美国失去加息能力,进而丧失通过利率周期收割全球的工具。
另一方面,如果不扩大货币投放,银行准备金持续承压,流动性危机可能从局部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2025年11月的市场波动或许只是预演。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则让财政压力雪上加霜。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尚未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作出最终裁决,如果裁决限制其对特定国家全面加征关税的权力,特朗普政府只能转向行业性关税,这种操作除了会导致审批流程漫长,还可能引发WTO诉讼,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不及预期。

对于依赖关税弥补财政缺口的特朗普政府而言,无疑是又一个潜在障碍。
在流动性紧张的背景下,美国AI行业的繁荣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引发了关于泡沫的广泛讨论。
当前美国的融资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AI行业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入地,相比之下其他行业就比较萧条。
英伟达等企业的市值飙升、AI服务器的抢购热潮,背后是大量流动性的支撑,但这种繁荣能否转化为真实的经济增长,还存在很大疑问。
判断AI是否存在泡沫,核心在于投资回报周期。
即便AI技术能产生收益,但如果投资成本过高、回报周期过长,本质上与泡沫无异。
有数据显示,当前AI行业的平均投资回收期远超传统行业,部分项目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覆盖成本,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远短于这个周期,这意味着大量投资可能最终无法收回。
OpenAI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就印证了AI商业化的艰难——技术突破到盈利落地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值得警惕的是,AI泡沫正在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就像过去房地产泡沫吸收大量资金一样,当前美国市场的流动性大多流向AI领域,并未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的同步增长。
美国的生产体系仍依赖外包模式,AI技术缺乏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支撑,即便能设计出先进的工业方案,也难以在美国本土快速落地。
微软大量采购AI芯片却因电力不足无法使用,只能投资核电行业,这一案例生动地说明,AI的规模化应用还面临基础设施、供应链等多重现实障碍。


面对当前的流动性压力,市场的短期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政策博弈。
特朗普政府与民主党的分歧焦点在于医疗保险行业的支出,民主党将他视为核心利益,特朗普就需要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的压力。
从政治逻辑来看,特朗普妥协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政府长期关门导致股市崩盘,除了让他对外政策会失去支撑,2028年的连任之路也将彻底断绝。
一旦政府重新开门,TGA账户中逼近1万亿的资金将有7000亿可投入市场,这将直接增加银行准备金,带来短期的流动性改善。

但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无法解决核心问题,美国经济的增长已高度依赖债务扩张,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创造流动性,再通过财政支出刺激经济,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弱。
现代货币理论强调的税收平衡货币发行被忽视,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和稳定币推广,进一步削弱了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可能面临两种结局,要么陷入类似魏玛共和国的K型社会,贫富差距极度扩大,中下层阶级被通胀和债务挤压。
要么遭遇全面经济萧条,泡沫破裂引发系统性危机。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警告值得重视,美联储在资产估值高企时结束量化紧缩,本质上是向泡沫中注入流动性,短期可能催生资产狂欢,但长期会加剧风险积累。
小卞觉得,全球市场需要清醒认识到,流动性危机只是美国经济的表面问题,深层矛盾在于债务扩张与真实增长的失衡、产业结构与金融泡沫的脱节。
2026年将是关键的转折点,财政缺口的扩大、AI泡沫的演变、关税政策的走向,都将决定这场经济博弈的最终走向。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的市场波动,不如聚焦于风险对冲和长期价值,在这场流动性主导的周期中保持理性与审慎。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