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33人现场看球,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纪录;两度落后、两度追平并反超,成功掀翻“苏北王”盐城队;江苏队名宿戈伟再度登场,时隔10年再次在“圣奥体”进球...
相信昨晚去过奥体看球的南京人,尤其是从“舜天时代”过来的球迷,对于这场比赛的过程和结果,都会饱含激情与热泪,堪称苏超联赛至今,南京队最完美的一个主场,似乎十多年前看球的夏天,又回来了。
平复心情后,我们不禁思索:为什么苏超联赛中的南京队主场,上座率如此持续惊人?火爆球市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城市能量与人文关怀?
两场主场12万人看球
如果你关注苏超、热爱足球,那么不亲自来一趟南京奥体中心看场比赛,肯定是遗憾的、不完整的。
8月17日是南京VS盐城的比赛日,也是南京奥体中心迎来的第二场主场比赛,跟7月5日南京踢苏州那场“奥体首秀”相比,这场比赛不论是现场人气还是球迷关注度,都不落下风。
尤其是刚从奥体东/奥体中心地铁站出来的那一刻,便直接进入南京球市沉浸式体验中,到处都是身着蓝色球衣、手持气球棒的球迷观众。“感觉就跟世界杯一样,哪怕在职业足球联赛都很少见。”与我们同行看球的一位南京球迷感慨道。
随着7点半比赛开始,火爆氛围逐步达到高潮。在现场,奥体中心几乎所有区域都“座无虚席”,每当比赛双方出现精彩表现或威胁进球时,欢呼声与喝彩声响彻云霄。
在主持人的带动下,现场出现了多次“人浪喝彩”,人浪甚至沿着观众席足足转了两圈,都意犹未尽。
这场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双方观众和球迷来说,无疑是跌宕起伏、心潮澎湃,南京队的实力与底蕴,更是一次具象化体现。
例如有个冷知识:盐城队首粒进球——点球命中的盐城队队长胡书铭是00后,却最早“出道”于江苏U19梯队,算得上是中超江苏队的“老熟人”。
相比平均年龄超27岁的南京队首发阵容,平均年龄19岁的盐城队敢打敢突,年轻带来的优势可见一斑。
不过,南京队下半场替补出战的“秘密武器”——前江苏队职业球员、已退役两年多的高中锋戈伟,凭借两粒高空头球,直接为南京队锁定胜局。
戈伟上一次在南京奥体进球,还要追溯到2015年江苏舜天主场迎战山东鲁能的那场比赛。十年荏苒,这位身高2米的南京66号球员,用两粒进球证明了南京队与江苏足球的底蕴。
下半场的电子屏显示,本场苏超联赛总计60633位现场观众,不仅刷新了南京奥体此前创下的中国足球业余联赛上座纪录,而且进一步坐实了苏超“第一球市”的地位。
苏超背后的“南京硬件”
河西奥体之所以能成为苏超联赛最卖座的主场,除了南京的足球底蕴与球市氛围,还与背后南京城市极为超前的硬件和配套建设密切相关。
始建于2005年的奥体中心,曾是2005年十运会、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的主场,其中主体育场设计可最大容纳约63000名观众,早在2012年10月就出现过官方统计达65769人的中超最高上座纪录,且至今无人打破,被广大江苏和南京球迷亲切地称为“圣奥体”。
具备如此“硬件实力”的奥体中心,自然能够承担起海量观众的看球需要。
根据相关统计,苏超第九轮的6场比赛,场均观众人数34593人,其中南京奥体的主场6万观众人数遥遥领先,比第二名的常州奥体中心多出整整2万人。
两次主场观众6万+,合计12万人观赛规模,放在整个中国足球市场中,都是极具份量的。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两场南京队主场比赛(积分赛阶段,不包括淘汰赛),分别对阵“徐老大”徐州队和宿迁队,只要不出现意外状况,大概率延续6万+的球市规模。
除了奥体中心,南京地铁的持续建设,也在为苏超联赛持续赋能。
近期,一张南京地铁3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工程项目工程验收会的会议现场准备图在网上流传,或将预示这两条地铁即将迎来通车倒计时。
其中,地铁10号线二期与南京奥体中心,关联性最为密切。我们知道南京地铁10号线作为早期地铁1号线的一部分,其中奥体中心站便是“老1号线”的终点站之一,也是奥体中心落成初期,不少南京人前往奥体必乘的线路。
到了今天,10号线奥体中心站依然是很多人前去看球、看演唱会的主要线路。
随着未来10号线二期的通车,老雨花台区、城南大校场以及石杨路沿线的众多居民,都可以乘坐10号线二期,直达河西奥体中心。
此前我们曾预判过,10号线二期或将在今年11月1日通车运营,届时说不定会有更多南京人,可以乘着地铁10号线的便利,直接前往奥体中心,见证南京队在苏超更加精彩的淘汰赛之旅、甚至是半决赛与决赛。
来自城市温情的加持
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商场景区等,也在为苏超的顺利进行而做出努力,贡献了这座城市的温情管理。
例如每到南京队比赛日,从新街口的德基新百、金鹰中环,到玄武湖畔的金陵STYLE与国展中心;从秦淮老门东的城墙大屏,到河西华采的下沉式广场,南京只要能叫得上名字的商场、景点,都会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实况直播。
在此次南京VS盐城比赛结束后,南京地铁针对2号线奥体东站、10号线奥体中心站的乘客,直接开闸放行,乘客们抵达目的地再进行补票,最大程度保障了客流疏散的效率。
在奥体中心外,交管部门对江东中路奥体中心段进行了临时交通管制,确保了6万多人离场过程中不会受到堆积、挤压。
南京登顶苏超最强上座主场城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20多年来城市建设的积累、人文底蕴的汇聚。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