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 人生尚有来处。
每个星期六,一大早母亲就会打来电话,一接通母亲就会问我“今天回去不”。
还没等我回答,母亲就会继续问我想吃啥,能不能回来时顺便给买几个焙子(我们这里的特色面食)。

然后,没等我讲完“回不回”,母亲就继续说她要提前准备午饭,并吩咐我记得买些我爱吃的菜。
我插不上话,也接不住母亲的连环问。
接着,母亲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我:“你今天晌午(中午)回来不?”母亲停了下来,应该是在等我回答。
我大声对着手机听筒说:“回去呢,妈!中午回去!”
母亲那头说:“回不回?…快点快点,过来听一下,我听不清……”
接着就听见父亲说:“回来呢!我听见啦!中午回来。”父亲也大声说着。
父亲可能在拿着手机了,他说,知道了,不要说了,挂了哇!

母亲其实耳背已经有三四年了,近一年多,越来越听不清说话了。打电话时,一着急就会催促父亲来接听。
父亲的听力倒很好,只是眼睛得了白内障,视力近半年也已经开始模糊不清了。
父母真的在渐渐老去了。每一日的时光,既是幸运的“偷生”,又是在与催人老去的时间抗争的一天。
这是父亲近一年总说的话。
每个星期天,我陪父亲在沙发上聊天的时候,母亲就会在沙发另一边自己看电视剧——那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在看的《王宝钏》、《打狗棒》和那几部抗日神剧。

我问过母亲,为什么不看别的电视剧。母亲说,别的不认识的人演的,不想看。父亲却悄悄告诉我,其实是母亲近两年记性差了,看别的看不懂了。
于是,每周中午吃完饭,我会在母亲看的电视剧的“故事”中午休一会儿。因为“王宝钏”里总会有带着哭腔的女声和“打狗棒”里打鬼子的轰隆隆枪炮声。睡梦中,你会恍惚间觉得你就在这“剧中”。
不过很奇怪,无论多么嘈杂,我只要在爸妈家里睡一觉,就会觉得神清气爽,一周的疲乏就消解了。
我在沙发边的躺床上眯会儿,母亲在沙发郑重认真地看那几部日复一日看了又看的电视剧。母亲说她中午睡不着,却在看电视的时候,会斜靠着沙发背,呼呼呼地打呼噜。可是,只要你一关电视机,她便醒了,就会说:“我还看着呢,没睡着。”哈哈

母亲惦记的节日里并不包括“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等这样的节日。除了春节元旦国庆,父亲和我们兄妹仨的生日,还有母亲自己的生日,在我们家,都是最重要的,必须是有仪式感的重要“节日”。
现在,又添了每个我要回来的“周末日”。
因为现在父亲已经没了满口的牙,除了馒头烙饼主食外,他只吃胡麻油和“扎麻麻”花炝炒的土豆菜,吃别的咬不动,还闹肚子。
母亲的牙齿也已经连连“下岗”了,也吃不了硬炒菜和凉菜的,以炖菜为主了。他们每天会在11点左右就吃完午饭。父亲照例去午休,母亲也会在沙发上打个盹儿,然后看电视剧或者一边看电视剧一边“打呼噜”。
日复一日,就是这么个生活起居日常。

但母亲知道每个周末,我一定会回去,就会一大早起来,准备好炖肉,等我带回去我爱吃的菜,等我们回来一起吃饭。
可是,他们俩已经不能独自一个人来做炖肉了。父亲的炖的肉一直都特别香,但现在需要母亲坐在厨房的板凳上,当做父亲的“眼睛”,指挥着加多少水,放在哪个位置。
因为父亲虽然身体硬朗,但他的眼睛已经看不大清楚,放东西时总会错位。而母亲一直腿疼,又拿不动东西,眼睛很好。

我很心疼他们,总会把做好的饭带回去,只要加热就可以吃了。不想让他们再麻烦炖肉,可母亲坚决不同意。我说我回来做,她又说:“你在你家都不做,回来一半天还再做,快你停停天儿的哇(方言:停下歇着吧)。”
没有办法,能做一天,就做一天吧,也许这也是他们证明自己不老的一个“信念”吧。我这样在心里劝我自己。其实,我知道,母亲总是很要强,也很有规矩,她总说,闺女女婿上门,就得好好招待。父亲就慢悠悠地说,咋都行。

可母亲一说这话,我的心里就很感慨。感觉母亲总是那么爱我,可又那么很见外。我们回了家,总不能啥都没准备,不成体统。她还是把嫁出去的姑娘当作了“外人”。
父亲的话,又让我觉得他真的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从来不怕活的父亲,已经不能游刃有余地做饭拿取东西了。觉着很心疼。
父母健在,每个周末,虽然有点劳累,但我总是很开心,因为有爸妈,就有家。我幸运幸福地享受着这份快乐。累点也值得。
有父母,才有做孩子的资格,才知从何处来。我希望时光啊,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慢慢地陪着你们变老,慢慢享受这我懂事了,我能照顾父母的时光。
愿我的爸妈,也愿所有的爸妈,身强体健,无病少疾,幸福安康。

#冬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