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价值事务所”公号,关注公号,和我一起挖掘更多宝藏公司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906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此前所长很喜欢做规划,头一天会为第二天做日程表,时间的颗粒度精确到十几分钟,这样做当然有好处,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不会无聊,因为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当一个人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且就这么干时,是绝对不会无聊的,所谓的无聊就是无所事事,但其实真要论做事,一个人有很多事情可以干,别的不说,给家里做做清洁是不是就是事情?但是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反而无所事事了,于是就无聊了。
但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其实也是这点,很容易感到无聊。
为啥这么说?
如果哪天的安排是外出,需要安排路上的时间以及和朋友出去逛的时间,由于太多突然因素,无法进行颗粒度很细的安排,然后整个人就会陷入不知道该干什么、无所事事的无聊状态,不信的话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当我们的日常同平时不一样,比如参加一个饭局或者跟朋友一起瞎逛,玩手机的次数和时长就会变多。
这个可以通过屏幕使用时长印证,手机其实是我们现代人逃避无聊的一个工具。
而且对什么都进行颗粒度精细的安排,很容易陷入一种状态——烦躁,如果有突发事件打断原先的安排,或者原先的安排没有按计划进行,那就很容易烦。
如果对此很难代入,所长再举一个例子。
有些人出去旅游之前会一板一眼地计划得非常详细,比如整个路线该怎么走,什么时候去什么景点,在哪里要怎么拍照,需要去哪家餐厅吃饭,哪家酒吧喝酒,在哪个美食街打卡……如果他把什么都计划安排好了,跟他同行的小伙伴却总是临时起意想去哪里,那所长赌五毛这个旅游规划者就会非常抓狂。
他也许会想,票是我定的,什么都是我规划的,规划的时候你觉得什么都行、怎样都可,到了真的玩的时候却又不停提要求……
事实上,很多情侣旅游后分手、很多小伙伴旅游后关系破裂正是源于此。
当一个人真的一板一眼做好他认为很完美的规划时,一切“扰乱行为”都会让他很不舒服。
大家不要觉得这只是少数“强迫症”选手的专属抓狂,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迫症,换句话说就是习惯,如果你的习惯被突然要求改变或者突然被强迫终止,所长赌五毛你也会十分抓狂。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养成了每天都要午休的习惯,你让他哪天不午休试试看,整个下午肯定精神不好然后会不停埋怨,埋怨这个让他不午休的人或事。
再举个例子,很多老人每天的生活轨迹都非常固定,早上出去买菜,然后在小区和老伙伴们一起运动吹牛,到点回去煮饭、午休,然后又出去锻炼,到时间煮饭、早早睡觉……有些孝顺儿女非要将老人接到自家住,没几天老人就会生病或者抑郁,因为他的生活轨迹被打乱了,老伙伴不见了,每天不知道干嘛,也就是浑身不自在,哪怕孩子的房子更大、凡事都有保姆伺候……
所长讲这些是想说明啥呢?
嗯,其实是想引出所长一个新的生活模式,或者说一个新的发现,即凡事都不做规划。
是的,凡事都不做规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干嘛干嘛,一切都随顺自然,那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
不要觉得这很会很可怕,也不要觉得这会让生活失调,更不要觉得这怕是没法上班了,诸如此类。
其实当我们不做规划时,反而能生活得更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创意,而且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为什么这么说?
所长很早之前就发现一个事实,当自己为演讲或者直播做准备时,愈准备就会愈紧张,愈害怕自己出错、没有按照事前写好的稿子走之类的,而且缺乏随机应变的本事,此前有几次演讲都是讲着讲着就忘词了,尴尬得要死。
而且当自己这么费劲心思去准备时,往往就会很害怕那种时间较长的演讲。记得2018年一次演讲的主办方给所长留的时间是半个小时,这个时长比此前每一次都要长,之前基本一次就讲10分钟,于是所长就傻眼了,这得花多长时间写稿子、背稿子??
毕竟一个人一分钟大概说200个字,如果要讲半个小时,相当于要写6000字稿子、背6000个字,这也太考验人了吧???
到后面所长干脆就躺平不准备了,全部临场发挥,结果没想到临场发挥的效果其实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到后面甚至都收不住超时了。
从那个时候起,所长演讲也好、直播也罢,或者是现如今每天拍视频,全部都是临场发挥,最多有一个大纲,但最后会不会跟着大纲走其实自己也不知道。
这里虽然是拿演讲啥的在举例,我们也不妨代入一下自己的生活。比如日常生活中和朋友聊天时,在下一句话出口前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下一句会说什么;还有上厕所,我们也不会提前规划什么时间要上厕所,都是想上了就上。
一旦我们预先准备,那我们就是计算机,就是AI,而且是一台很不好用的计算机,因为你无法像真正的计算机一样完全按照预先的设定行动。
而且只要大家用心去觉察就会发现,我们的大脑所有对未来的预想其实99.9%都是错的,这里也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次所长有些感冒、头昏,就在脑门上给自己拔了罐,拔完后肯定特别丑,而且有几个印子极深极可怕,所长就有点害怕,如果被母亲看到了,她肯定又要碎碎念,要让所长去医院,要说“叫你要xxx你不听,现在生病了吧”之类的话。所长自然越想越烦,觉得母亲管得好宽,为什么她什么都要管、都要念,但最后母亲看到了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嘲笑所长丑,仅此而已。
好了,话说回来,如果我们随顺因缘,完全不准备,完全不规划,会怎么样呢?
这其实就相当于靠直觉,相当于完全活在当下,是的,就是活在当下。
一方面,我们可能会更有灵感。这也是我们人类和AI最大的区别,也是未来AI时代人类不会被AI取代、能驾驭AI做它的主人的最根本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永远都不会无聊。因为每一刻都是全新的一刻,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会怎么做,我们会时刻保持好奇心,好奇接下来的故事剧本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外,我们还不会有烦恼。因为所有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大脑乱规划,它要么在追忆往事,懊悔曾经的一些举动,想着如果这样做就好了、如果那样做会怎样;预想未来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样,如果这事发生了我怎么办;要么架空历史,针对明明不存在的事情,还在那里后怕或者自己吓自己。不论如何,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我们一切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大脑的规划,哪怕无聊,其实也源自于大脑的规划,是大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所以觉得无聊。
一切不安排,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都过了就过了认真地活在当下,这其实就是佛家讲究的最佳生活状态。
这种生活状态真的非常好,也推荐你尝试一下,如果你觉得可能有可怕后果,你不妨先拿一天的休息日自己在家试试看,所长赌五毛,你一定会有很不一样的发现。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