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阿尔巴尼亚的空气里飘着不安的气息,中国突然撤走了所有在阿尔巴尼亚的专家,留下的援建项目像断了线的风筝。
水泥厂的生产线停了,发电站的图纸锁在中国专家的抽屉里,此时的阿尔巴尼亚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就是条没扎根的藤蔓。
过去 15 年里,他们习惯了 "国外的援助",等援助离开,他们傻眼了。
这不是阿尔巴尼亚第一次依赖外部输血,二战后刚独立时,这个巴尔干小国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全国能称得上 "工厂" 的,只有几座修补农具的铁匠铺。
苏联的到来像场及时雨:从 1946 年开始,莫斯科不仅送来钢铁厂的设备,还派来数千名专家,手把手教当地人操作机床。
到 1950 年代末,阿尔巴尼亚的钢产量从每年就跃升了好多。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增长的背后,是苏联提供的 90% 的原材料和 100% 的技术维护,苏联对阿尔巴尼亚的关照,就像给幼苗搭了温室,却没教它如何抵抗风雨。
苏联后来放弃了,中国的援助从 1961 年春天开始接力。第一批运抵的不仅是粮食,还有张亿元外汇援助的清单。
此后二十多年里,中国援建的项目遍布阿尔巴尼亚,菲尔水泥厂的回转窑转起来时,巴尔干半岛第一次有了日产千吨水泥的能力,费里水电站的涡轮启动那天,地拉那的路灯亮到了午夜。
就连纺织厂的女工,都能熟练操作中国产的纺纱机,最盛时,中国援助的 49 个成套项目撑起了阿尔巴尼亚工业的半壁江山,当地报纸每天都在歌颂 "中阿友谊比阿尔卑斯山还高"。
但热闹的表象下,隐忧早已生根,中国援建的斯库台机械厂,设备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可投产后第三年就出了怪事。
机床的精密部件磨损了,当地工人没人会修,只能等着中国技术人员定期来换。
更蹊跷的是,工厂生产的农机明明质量不错,却总堆在仓库里, 因为没人懂市场销路,只知道按计划生产。
后来有人发现,厂里的技术员宁愿每天擦拭机床,也不愿琢磨如何改进工艺,"反正坏了有中国人来修,生产多少有计划定着"。
这种 "等靠" 的惯性,在 1978 年中国终止援助时彻底暴雷了。
那天,地拉那纺织厂的纺纱机突然卡壳,往常随叫随到的中国工程师没再出现,工人们围着机器转了三天,最后只能用锤子敲开卡住的齿轮,结果整台机器彻底报废。
也是从那时起,阿尔巴尼亚人才发现,中国留下的不仅是厂房和设备,还有一套 "拿来就能用" 的思维。
他们从来不用考虑原材料从哪来,不用琢磨产品往哪去,甚至不用学习维护技术,反正总会有外部力量兜底,实在是太好运了。
后来,阿尔巴尼亚变穷了,他们的课堂里,有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有苏联和中国留下的那么多工厂,为什么还这么穷?"
老师没直接回答,而是带他们去了城郊的水泥厂。
这座中国援建的水泥厂,如今只剩一半的生产线在运转,车间主任指着锈迹斑斑的传送带叹气:"不是设备不好,是运石灰石的路太烂。"
从矿山到水泥厂的 20 公里路,坑洼得能卡住拖拉机,雨天更是泥泞到寸步难行,其实当地不是没想过修路,可每次拨款下来,要么被挪用,要么因为招标程序拖沓而搁置。
过去十年,这条公路的修缮计划换了好几个,路却还是老样子。
这恰是阿尔巴尼亚发展的缩影:基础设施的滞后,从来不是缺项目,而是缺把项目落地的制度。
苏联和中国留下的工厂,大多建在交通不便的区域,因为当时的援建更看重 "政治意义" 而非经济逻辑。
比如斯库台机械厂,明明靠近黑山边境,却被要求生产仅供国内使用的农机,原料要从百公里外的港口运来,成品又得往内陆运,物流成本吃掉了一半利润。
更关键的是,阿尔巴尼亚用的是计划经济,在那个经济体制下,工厂管理者只对 "上级指令" 负责,没人关心 "成本"" 销路 " 这些词。
经济结构的单一则让困境雪上加霜,阿尔巴尼亚的国土多山,可全国 280 万人口里,有 150 万人还在靠人力耕种山坡上的小块土地。
他们用的农具,和苏联专家刚来的 1940 年代没太大区别:铁犁、单轮车,偶尔有台手扶拖拉机,也因为缺零件而常年闲置。
为什么不搞机械化?不是没条件,而是没人组织,过去二十多年,每年都喊 "农业现代化",可政策刚推行半年,就因种种原因被搁置。
农民们慢慢习惯了 "靠天吃饭",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去希腊打黑工,也不愿留在村里琢磨怎么改进种植技术。
更隐蔽的障碍藏在人心深处,在阿尔巴尼亚的集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街头的博彩店永远人满为患,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头老太太们都喜欢买彩票,盼着 "一夜暴富"。
这种投机心态,其实是长期依赖外援的副产品,当一代人习惯了 "不劳而获" 的援助,就很难再培养出 "踏实创造" 的耐心。
从苏联到中国,三十多年的援助像场漫长的 "断奶练习",可惜阿尔巴尼亚始终没学会自己吃饭。
不是外部援助不够多,而是这些援助没能催生出自主发展的心态,就像地里的庄稼,光靠别人施肥浇水长不壮,得自己把根扎进土里,才能扛住风雨。
这或许是这个巴尔干小国给世界的启示:真正的发展,从来不是 "被喂养" 出来的,而是自己 "长" 出来的。
参考资料:
新闻办:《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文),2011年04月21日,来源:新闻办网站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