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在12个月之内干到AI PPT赛道的全球第一。”
像素绽放PixelBloom(AiPPT.com)创始人&CEO 赵充在混沌的课堂上这样讲到。
这不是吹牛,因为在AI PPT赛道AiPPT.com的市占率已经是全球第二,且它还在飞速增长中。
赵充坚信出海也没有那么难,很多人以为没机会,是因为没用对“显微镜”,一厘米宽的地方也能做到100米深。
赵充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也是混沌学园六期学员。2018年,赵充创立像素绽放PixelBloom(AiPPT.com),专注于AI应用孵化。目前已经有多款AI产品面世,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是AiPPT.com,在全球拥有2000多万的用户,市场占有率在同品类中,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此外,像素绽放PixelBloom在文生图表、数据生图表、音视频转录领域也多有布局。
为什么AiPPT.com能够同时抓住AI和出海两大机遇?
8月30日,像素绽放PixelBloom(AiPPT.com)创始人&CEO 赵充做客混沌直播间,分享课程《AI时代的生存法则:在巨头缝隙中野蛮生长》,为大家讲述了AiPPT.com 20个月从0-2000万用户的故事。
课程里,赵充的表达很真挚,他说我不讲AI的想象力,不讲AI的宏大叙事,不讲如何用AI降本增效,只讲如何用AI来创业。他把AiPPT.com这款产品从0到2000万用户的整个流程全部拆解,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大家。
以下课程笔记近占课程内容的五分之一,完整内容请前往混沌APP观看。
扫描下图二维码,观看完整课程
AI创业怎么选对战场?我们是这样思考的:
做AI应用创业,底下有两层基础设施:算力层和算法层。但这两层入场门槛非常高,其实跟我们关系不大。像英伟达、DeepSeek、智谱,这个赛道都是要投入几十亿甚至几百亿才能打的。但是这些企业在卷的过程中极大地利好应用层创业,我们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变成了2023年的5%,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逻辑。
那么,应用层创业如何选赛道呢?
以我们自身为例,在2023年以前,我看了大量的AI应用层创业项目,基本上没看到能赚钱的。我当时觉得,是不是AI创业其实赚不到钱。但是到2023年8月,我们的产品上线之后,才发现实际上是能赚到钱的。
AI应用创业机会的分析框架大概是这样的:纵轴是模态技术,即文本、图像、视频、音频、代码,技术的成熟度越高,我们越容易创业。横轴是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营销内容的生成、文娱/游戏、办公/效率工具、生活社交。纵轴和横轴交汇的地方有很多小气泡,是我们可以创业的机会。
横轴我们选择的是办公/效率工具里的PPT,纵轴我们选的文本、图像以及未来的视频,交汇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创业机会点。
那么,我们为什么选AI PPT赛道?
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我们有技术的底子。6年前,我们内部做了一款产品叫爱设计。它是一款拖拉拽作图工具,使我们攒下一个图像处理引擎。把这个图像处理引擎横过来,其实就是AiPPT.com的编辑器。我们比另一家友商快一年的时间研发出来了PPT编辑器。
其二是我们有一个内容供给的小生态。通过爱设计,我们攒了大量的素材模板,以及背后的创作者体系,我们还吸引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视觉中国,中国头部版权上市公司。因为AiPPT.com是AI产品,同时也是一个内容产品,讲究图文并茂,所以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壁垒,一张底牌。
其三是我们有商业化基因。创业14年来,我有两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是帮互联网大厂如字节、阿里、腾讯、小红书、B站做用户增长的。所以,我们懂得如何把一款互联网产品打爆。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是帮互联网大厂做用户增长,现在我们的团队非常兴奋,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帮自己的产品做用户增长了。
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其实我们有一个分岔路口:我们是沿着爱设计去做设计师的市场?还是去做一个更大的办公的市场?
中国设计师大概有1800万,全球大概有9000万的设计师,这是小1亿的人群。另一边,如果是做PPT或者做办公赛道,可以做一个更大的市场。它是全球15亿白领、老师、学生都会使用的一个产品。既然做都做了,我们就选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开始做PPT这件事。
那么,PPT所处的整个办公市场格局是怎样的呢?
2024年,全球办公市场的存量收入盘,即所有的公司加在一起的收入是5000亿人民币。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据说2030年可以到7000亿人民币,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是,其中有一个垄断性的玩家叫微软。微软的office板块去年有500亿美金的收入,接近3500亿人民币,这是非常惊人的收入体量,也就是微软这一家企业吃了大盘市场的4分之3。所以,留给创业公司的市场只剩下1500亿,当然,1500亿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再往下挖一层,这1500亿市场怎么去切呢?
有两种切市场的方式。第一种做全家桶,然后做区域的龙头。比如中国的金山、飞书、钉钉、企微,印度的Zoho,韩国的Hancom等等。这类企业往往依靠母公司输血,几千人干这件事情,一年要亏几十亿。我们团队现在只有两百多人,选不了这个路径,也没有那么多资源。
第二种是切单品,做全球的品类王。要点是针对微软,围绕office的核心三件套:word、excel、PPT,做一个单品,然后用杠杆去吃全球市场的红利,往往做得更大。
这三类产品可以分为三个时代:1.0是传统办公软件,做一个软件,用户下载下来在电脑上用。2.0是云原生办公协作软件,特征是在线加协作。3.0是AI原生办公协作软件,是2023年AI大爆发后生出的一波新物种。三个时代的代表企业如上图,后起之秀中有的已经达到20亿美金年营收。我们在做表的赛道上有两个产品正在孵化中,在PPT赛道,Gamma和我们分别位列全球第一、第二。
大家知道PPT市场有多大吗?很多人都觉得它是个小生意,其实不然。微软在全球有500亿美金的收入跟office相关,如果同样占比15%到20%,那么全球至少有100亿美金跟PPT收入相关。在这100亿美金里,如果我们兵力压强足够多,吃全球市场的3%到5%,就是几十亿收入的公司。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不做全家桶,不做区域龙头,而是切单品,做全球品类王。
传统方式做PPT,是打开一个白板,添加一个文本框,然后搜资料粘进来,最后找图片做美化。这样一个流程,你可能要用200个按钮,才能把它做好,是非常让人挠头的一件事情。
我们改变了这个流程,现在做好一个PPT只需一键生成。一键生成一般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告诉它一句话,给你写个什么东西,它就能直接写好,两分钟出来;第二种,导入一个word文档,直接生成PPT;第三种,导入一个链接、一个网页、一篇网文,直接帮你生成PPT;第四种,导入一个长得不太好看的PPT,它帮你美化,重新生成。这些流程里,其实没有什么按钮。这种全新的用户体验吸引了一波年轻的新用户,甚至之前从来不做PPT的用户也用我们的产品。
用混沌的二维建模法来看,之前的PPT是X轴,AI是Y轴,这种二维结构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价值网。因为企业竞争的本质不是产品跟产品的竞争,而是价值网跟价值网的竞争。我们再分析一下价值网,纵轴是专业用户和小白用户,横轴是编辑工具和AI工具。
微软主要是在专业市场,专业人群和编辑工具的象限里,而我们的原点市场是小白和AI工具。所以,其实本质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大家的原点市场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office厂商的困境在于,它们有创新者的窘境,没办法把过去的几百个按钮甩掉。如果不甩掉这几百个按钮,它们就不够AI原生。如果甩掉,其实跟我们竞争,也没有太多优势。这就是我们能挤进这个市场的原因。
我们的商业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To C,向用户收费,用户给我们打赏,平均一年100块钱,可以帮你写几百个PPT,其实还是挺划算的,三杯咖啡的价格就帮你省掉了无数个爆肝的夜晚。
第二种是To Partner To C,就是把我们的在线编辑器,几十万个PPT模板,以及5亿张视觉中国的版权图片打包输出给所有有用户场景的合作伙伴,如豆包、联想、智谱、华为等,然后两边分成。
第三是To B或To G就是把我们的能力直接嵌入大型企业的OA里。比如杭州余杭区政府,上千名公务员可以直接在OA里使用AiPPT.com。还有伊利、农夫山泉、中信证券等大型企业,它们的OA里都嵌入了我们的AiPPT.com。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在内容上,我们是如何在1厘米宽的地方砸出100米深的。
做PPT其实有非常多的细分场景,这和背后的人群相关。比如中国大约有4000万大学生,1800万名老师,七八千万公务员,1500万医生护士,等等。不同职业人群,对内容模板的需求都不一样。没有合适模板,他们绝对不会买单。
举个例子,五月份我们在500所高校推出了论文答辩PPT模板,每一个模板都带着一个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比如清华的模板是清华的二校门,北大的模板是北大的西门。今年年底我们的模板大概会覆盖两千多所大学。
再举个例子,可能最近大家看了电影《长安的荔枝》,然后我们在这个时间点就上了长安的荔枝模板。你不用花一千贯才能推演出一个去岭南拿到荔枝的方案,两分钟AiPPT.com就帮你做好了。
针对小学的地理老师、科学老师、语文老师,我们都提供专属模板。老师拿着这些课件就可以直接去上课了,这些都是AI做不出来的东西。
暑假我们推出了各种旅游场景的模板,给导游用,各地旅游局的同学也可以使用。
……
所以,我们整体的产品哲学就是把产品的单点压强,做到变态的程度。变态的程度不是在单一功能上,而是在整个品类上,压强足够大。我们有2000多万用户,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用户的吐槽,更准确来说是需求。但是,我们是有严格的筛选机制的,只有当一个用户需求足够朴实,足够高频的时候,我们才会把它推到研发里,这是我们的一个产品方法论。
我们为什么要出海?答案就在下方这张图里。这张图是2024年1到8月份,全球top50的AI应用在不同地域的收入分布。大家可以看到北美占了47%,欧洲占21%,南美8%,中国6%,日韩5%,东南亚5%。
所以,对我们来讲,只赢中国市场等于没赢这个战场。如果赢不下来北美跟欧洲就等于没打赢这个市场。另外,中国的AI应用市场是一个红海竞争的市场,太卷了,但是全卷下来,也就6%。全球剩下的94%的市场里,能卷的玩家其实没那么多,很少有创业公司能像中国团队那样去卷的。
我们率先选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市场,如印度、巴西、东南亚。等我们的产品稍微完善一点了,开始打美国、欧洲、中东这些人均GDP比较高的国家。
怎么做出海?公域推广+本地化合作
出海之后,真正打下来,我们发现没有那么难就可以拿到结果。海外的流量地图很简单,公域市场做推广,核心做好Google、Meta、TikTok基本上就能结束掉百分之七八十的战斗了。然后,另一手是找各个国家的“地头蛇”合作。比如韩国5000万人口,其实只要搞定当地一家大型的企业,战斗就结束了。很多人口没那么多的国家,你只要识别出来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企业,或者是覆盖当地白领、上班族、老师和学生的企业,找到主要的一两家,基本上就结束战斗了。所以我们整体出海策略就是公域推广,加上这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的合作。
如何把本地化做深?
我们需要做好深度的本地化,UI得符合当地的审美,支付方式要符合当地的用户习惯。不同国家的支付环境不太一样,如果只是用PayPal支付,大部分用户是付不进来的。比如在日本,有百分之五六十的用户是用信用卡支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用户用PayPal支付,剩下的是本地支付。而俄罗斯有60%是本地支付,伊朗基本上都是本地支付。只有把这些支付接完,用户才能付款成功。
此外,我们针对不同GDP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价。比如印度、巴西都是20美金,日本、中东是30到60美金,有不同的定价。
干:以中国工程师的速度
最后,其实我们卷的是中国工程师的速度,拼的是产品迭代的速度,拼的是产品功能。在这个品类上,我们压强足够大,功能足够的多。我们的目标是在12个月之内干到AI PPT赛道的全球第一。
我们现在已经上线了大概20个语种,然后每个国家都是先把前面几件事情做完,比如把UI做好,支付做好,流量地图研究完之后,再开战。
其实,在海外打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当一个消费品来做的。它是一个工作生活方式的产品,一个能够让你不用再爆肝,非常轻松地工作的产品。
最后,我送给AI时代的创业者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在单点上赌上一切。因为对于每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唯一赢的机会就是把所有的兵力投入到一个别人忽视的山头,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一具体就深刻。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讲,我们其实要放弃宏大的叙事,务实一点,像解剖一样去看这个市场,找到我们的细分市场的机会,然后像绣花一样去做产品。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AI应用的创业者过去20个月的思考跟复盘,谢谢大家。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