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时间,全红婵一直活在大家的口水中。
不是说她身材走样,就是说她技不如人,可却没人在意她也只是个还没成年的孩子。
直到如今高敏的一句话,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全红婵,我们才知道她这一路走来到底有多不容易!
2021年夏天,东京奥运会。那会儿,全国人民都守在电视机前,看着一个14岁的小姑娘,跟个小精灵似的,从十米高台上一跃而下。
水花?那是啥?根本看不见!每次入水,水面就跟被施了魔法一样。
而这一切的神奇,都是全红婵所创造的。
那个瞬间,她就像一颗横空出世的流星,咻地一下就划进了我们的视野。
谁也没想到,一个还带着点婴儿肥,说话有点软糯的小不点,能把跳水这事儿玩得这么出神入化。
她拿金牌了,而且是几乎完美的表现,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叫全红婵的中国姑娘。
那时,我们惊叹她的天赋,更感动于她那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拼劲。
那阵子,全红婵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谁家的小孩儿看了都嚷嚷着要学跳水。
她就是个小英雄,满足了我们对奥运冠军所有美好的想象!年纪小、有天赋、还特别努力。
我们都觉得,这孩子简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未来一定是无可限量。
可你知道吗?这金牌拿了,风光背后,烦恼也跟着来了。
而且这个烦恼,对于全红婵来说,比什么高难度动作都难缠。
这到底是啥烦恼?其实就两个字:长大。
听着是不是有点好笑?长大了不好吗?可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特别是对全红婵这种在身体发育敏感期的孩子,长大就是职业生涯里最恐怖的东西。
你想想,跳水这玩意儿,讲究的是什么?轻盈、精准、平衡。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得是为你服务的。
可青春期这东西,它可不跟你商量。身高呼呼地往上蹿,体重蹭蹭地往上涨,身体的重心、平衡感,包括在空中翻腾的速度和入水的水花控制,全都会跟着变。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都是自然规律。但对全红婵来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直接影响她在跳台上的发挥,甚至决定她能不能继续在这个项目上走下去。
当时,外界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个在领奖台上笑得开心的全红婵。
可她心里,那根发育的弦,已经开始紧绷了。
没办法,成长这道坎,全红婵是躲不过的。可她没选择躲,而是选择硬刚。
怎么刚?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苛刻自己。
而且,这种苛刻,不是我们普通人想象的那种稍微努力一下,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虐式管理。
先说吃。咱们普通人,谁不爱美食?特别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嘴巴馋的时候。可全红婵的餐桌上,几乎是禁区重重。
早餐,两个蛋清,半片面包。午餐100克鸡胸肉,50克米饭。别说肉了,连米饭都精确到克,听着就让人心疼。水果那更得精确,不能多一丁点儿。
那些街边诱人的小吃,电视里广告的薯片可乐,对她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能看不能碰。
有一次,奶奶心疼孙女,特意做了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想想那香气,对于一个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诱惑啊!
可全红婵就只是浅尝了一小口,然后就得忍着馋放下筷子。
你说,这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食欲旺盛的青春期孩子来说,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做到?
这哪是吃饭,简直就是修行。这哪是享受,分明就是折磨。
为了一个冠军梦,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苦行僧。
再来说练。为了把身体变化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全红婵在训练场上的付出,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每天,她都是最早出现在训练馆的那一个。陆上翻腾,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高难度动作。常常练到什么程度?头晕眼花,甚至直接吐出来。
教练心疼地让她歇会儿,她呢?倔强地爬起来,眼神坚定,嘴里就一句:“我还能再练一遍。”
水上训练更是如此。为了适应身体变化,她每天增加90分钟的水下阻力训练。
什么概念?就是腰上绑着3公斤的配重带,模拟体重增加后的状态,在水里艰难地训练。
3公斤,对于一个还在发育期的孩子来说,这重量足以让她的动作变得异常沉重,每一次划水,每一次蹬腿,都像是和水在较劲。
这是什么?这就是把自己逼到极限。把身体的每一寸肌肉、每一根神经,都逼着去适应,去改变。
这哪里是训练,这分明就是一场与自我的搏斗,一场对身体极限的挑战。
我们知道她努力,可那时我们不知道,她的努力,已经到了如此变态的程度。
然而,当全红婵在为梦想拼命自虐的时候,外界却冒出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张她吃烧烤的照片,瞬间就在网上吵起来了。
有些网友就开始指责她:“放纵自己!”“身为运动员,怎么能这样不自律?”
接着,又有人放出她训练的“路透照”,说她“胖了”“有赘肉了”,言之凿凿地断定她状态下滑,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巅峰了。
一个孩子,为了梦想拼了命地付出,结果就因为一张照片,一点点身体的自然变化,就被扣上了“不自律”、“状态下滑”的帽子。
这些无端的指责和恶意的揣测,一次次扎向这个敏感又努力的姑娘。
当时,看到这些言论,多少人心里也替她委屈。
谁能想到,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指责,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心理压力?
好在,关键时刻,有人站了出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咱们跳水界的传奇人物“跳水女皇”高敏。
高敏作为中国跳水界的老前辈,奥运冠军,她对跳水这个项目,以及运动员的付出,有着最深刻的理解。
高敏说:“很多运动员都会因身体调整、伤病恢复等原因暂停比赛,这是正常现象。”
她接着解释:“要知道,这三年正是她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能做到这一点(体重控制),背后的付出难以想象。”
高敏的话,狠狠打了那些说全红婵人的脸。我们这些局外人,只看到了全红婵的风光,只看到了她身体的变化。
却不知道,为了延缓这个变化对竞技状态的影响,她付出了多少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
其实从巴黎奥运会后,全红婵并没有就此“躺平”。她现在正在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和体重管理,重新踏上了为梦想拼搏的道路。
每天,至少6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雷打不动。跑步,力量训练,游泳,轮番上阵,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饮食也再次回归到严格的减脂餐,据说为了重回赛场,她成功减重近30斤!
30斤啊!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律才能做到?这再次印证了高敏那句话“她对自己有多苛刻!”
全红婵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那个曾经惊艳世界的全红婵,正在努力地回归巅峰。
看看全红婵这一路走来,真的让人心疼,也让人钦佩。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但生活的困境,没有打倒她。
凭借着对跳水的热爱和执着,一步一个脚印,从村里的小水池,跳到了世界的舞台。
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为了给生病的妈妈治病,她小小年纪就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在训练场上挥洒着汗水,默默承受着一切。
成名之后,她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和质朴。对教练和队友,充满了感激。对训练和比赛,充满了敬畏。
她深知,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更离不开自己的日夜付出。
然而,外界的舆论压力,那些不实的传闻和恶意攻击,却让她在成长的路上倍感艰难。
现在的全红婵,才仅仅18岁。她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的日子里,她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作为观众,作为关心她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她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而不是无端的指责和恶意的揣测。
最后,期待那个在跳台上翩翩起舞的全红婵,能够再次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为中国跳水事业赢得更多的荣誉。
因为,她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重和掌声!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