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导致残疾的一大元凶,大家可不要忽视,以中风为例,我国每年有220万人因此致残。为了自身健康,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下面是一些预防疾病致残的具体做法,以供参考学习。
1. 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
高盐、高油、高糖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肝肾疾病、胃肠疾病、急性胰腺炎、肥胖甚至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我们应积极践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盐、油、糖摄入,强化“三减”意识,享受健康人生。
少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烹调油25~30g。日常生活中,建议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同时采用蒸、煮、炖、焖、水滑、凉拌等减油烹饪方法。
少盐: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为达到此标准,可以选择低钠盐,另外味精、鸡精、酱油等调味料含钠量较高,需要控制好用量。
少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因此,我们应拒绝含糖饮料,少吃甜味食品,烹饪时少放糖或不放糖。
另外,要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蔬菜和200~350g新鲜水果,其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有助于控制肥胖、血糖水平。
2. 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推荐:
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的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比如慢跑、游泳、自行车等,可以很好地增强心肺耐力、减脂、控体重。
除有氧运动外,还可以增加抗阻运动(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等)、柔韧性运动(太极拳、瑜伽、舞蹈)等。新手小伙伴,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建议先有氧,后抗阻,重视柔韧性运动。
并非只有专门的时间和场地才可以进行锻炼,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寻找机会增加活动量,才更易于坚持下去。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减少久坐,主动增加“动”的机会。
3. 不吸烟不饮酒,远离二手烟。
常有人说“抽烟又喝酒,能活九十九”,但事实并非如此,烟酒都是一级致癌物。
烟草烟雾含超7000种化合物,其中70种是已知致癌物,会损伤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加速癌症发生发展。约90%的男性肺癌和80%的女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其也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酒精刺激胃黏膜,引发胃部不适,长期饮酒可致胃溃疡、胃炎、胃癌等。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饮酒还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增加意外风险,长期饮酒还可能引发酒精性脑病,出现认知障碍。
除了不主动吸烟饮酒,还要远离二手烟,二手烟的危害和一手烟一样,会带来各种风险,即使短暂接触也会造成直接伤害,并且这种伤害会累积。
4. 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称“三高”,为常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常相伴出现。“三高”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的发生风险,严重损害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主动掌握预防、控制与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技能,降低患病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高血压早期可能出现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部位常在太阳穴两侧、后脑勺或前额。但需注意:头痛并非高血压特有症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诊室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为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20~130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为正常高值。在家自测血压时,连续5~7天规范测量血压,所有测量血压读数的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
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建议,小于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2~5年开展一次血脂检测,40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首次发现血脂异常时,应在2~4周内复查。
为了向居民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并指导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北京市推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只要是北京市常住居民都可以凭身份证和社保卡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约,由签约医生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好处多多,详情可咨询中心或服务站。
5.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传染病防控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不同季节也对应着不同的传染病风险。
个人防控首先应注重个人与环境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常晾晒被褥,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其次要远离传染源: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接触患病人员,外出佩戴口罩,及时进行消毒。
此外,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我国为控制传染病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适龄人员需按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各类疫苗,以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
6. 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理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积极维护心理健康十分关键,主要有三点:
一是保持心情愉快,这是基础。要学会察觉自身情绪,如焦虑、烦躁等,进而找到合适方法调整。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培养爱好、练习静心放松等方式保持积极心态。
二是与他人和谐相处,好的关系是强大后盾。要多积极沟通、学会倾听理解他人,适当说“不”并化解矛盾,营造温暖环境。主动和家人、朋友、同事保持真诚健康联系,获得支持与归属感,缓解压力。
三是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担心害怕,甚至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念头,一定要重视,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科就诊,或寻求持证心理咨询师帮助。北京地区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12356/010-8295-1332;或北京市残疾人心理健康热线12385。有问题及时寻求帮助,这并非软弱,而是明智勇敢的表现。
来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