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晚年谈到李敏,含泪说:姐姐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总是给我塞钱

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同样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的人生却不一样,一个在国外经历了很多困难,另一个在国内过的也不容易。本来以为距离会让他们渐行渐远,但为什么李讷晚年忆起李敏,竟眼含泪水?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恩情让姐妹之情越发深厚?

«——【·01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姐妹·】——»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她是在1936年陕北宝安县出生的,那个时候的她还叫毛娇娇,光是娇娇这两个字就能看出来毛主席对她的疼爱。

但李敏刚生下来还没过几个月,贺子珍就去了苏联,她则被留在了延安,在其他孩子凑在父亲面前撒娇的时候,李敏对父亲的记忆非常模糊。

她最期盼那时候就是和保育员一起等父亲过来看自己,在父亲的怀抱里撒娇。

4年之后,李讷出生了,她对童年最深的记忆就是延安的窑洞,还有陕北的黄土地了。

毛主席那时候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陪着李讷读书,教她认字,给她讲革命这些年的故事,也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启蒙教导,李讷长大之后的性子才简朴谦逊。

那个时候李讷每天都看着父亲为了家国大业操劳到后半夜还不睡,小小的脑袋里就明白了想要得到好生活,得很努力很努力才行。

虽然这两姐妹的成长轨迹完全不同,李敏在苏联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回国之后努力学着融入新环境,李讷则是在父亲身边,享受着父亲的关心和教导,慢慢的变成大人,但这姐妹二人之间的情谊却并不少。

姐妹二人在中南海相聚的那段日子,经常在一起吃饭玩耍,虽然有年龄差,但不知为何,她们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

李讷经常缠着姐姐给她讲苏联的事,李敏也非常喜欢这个妹妹,但凡得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只要小姑娘喜欢,她就高高兴兴的送过来。

«——【·02困境中姐姐的手·】——»

有一段时间,李讷的生活遭遇了前所有的重创,婚姻上的挫折让他的生活非常拮据,而且在精神压力下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

那个时候的她需要一个人养家糊口,就连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都囊中羞涩。

她骨子里有着和毛主席一样的倔劲,想着自己一个人能撑下来,但这事到底还是被李敏知道了。

哪怕那个时候李敏的生活也算不上富裕,她也经常过来看妹妹,每次过来都会给妹妹塞一些钱,还像模像样的叮嘱:这是姐姐给你的零花钱!

如果李讷推拒,她就故意板起脸:你是不喜欢姐姐了吗?你为什么要和姐姐客气?小时候还吃了姐姐那么多的好吃的,现在才知道害羞呀。

缓解了气氛之后,李敏才慢慢的握住妹妹的手:别害怕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姐姐永远在你身边。

她的这些钱其实也是省吃俭用才凑出来的,但因为妹妹有困难,每次她都是刚攒下一些就急匆匆的送过来,生怕妹妹的日子越过越苦。

«——【·03岁月沉淀下的姐妹情·】——»

当时要是没有姐姐李敏的经常陪伴和探望,只怕李讷不会这么容易的就撑过来。

现在的李讷已经步入晚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有时间,她就喜欢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晒太阳,看着太阳,回忆着童年和父亲还有姐姐相处的那段时光。

李讷始终都记得当时自己在菜市场为了1毛2毛的菜钱和摊主讨价还价的样子,也记得每次姐姐过来探望她时,眼里流露出来的担心和关怀。

那段时光对她来说是人生中的黑暗时期,但正是那段时光让她看到了亲情的珍贵。

在李讷最艰难的时刻,除了李敏帮过忙,毛主席也展现出深沉的父爱。

1972年,了解到李讷的生活困境,毛主席这个做父亲的自然心疼。

毛主席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非常严格,他从来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搞特殊化,甚至不允许他们在外面说自己的父亲是谁。

毛主席还曾经告诉过他们:如果有人问,你们可以随便说自己父亲是什么职业,种地的也好,拉车的也好,路边卖东西的也罢,都可以,你们不要想着因为我就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也正是因此,毛主席的子女们都非常的好强,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和老百姓有什么不一样。

但这次李讷的确遇到了困难,毛主席也是想了又想才从自己的稿费里面抽出了8000元给了她。

要知道毛主席一辈子都没有从人民那里拿过什么,他甚至觉得自己的稿费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每一次使用都非常谨慎,想着自己要是少花一点,把钱用在百姓身上,那百姓的日子就能过得更好一点儿。

这次毛主席对李讷的帮忙不只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照顾,更是因为他知道李讷的日子过得的确艰难,但出于公平,毛主席也给了其他子女生活补贴,证明父亲不会对任何人偏私。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这笔钱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李讷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压力,也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养身体。

那8000块对李讷来说,其实不只是一笔钱,更是支撑着自己走过黑暗岁月的精神支柱。

这份珍贵的亲情让李讷那晚年再次回忆起来的时候,心里面满满的都是对父亲和姐姐的感激,尤其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能给这样的帮忙说明对方都是从牙缝里面省出来的。

而且从这件事情我们也看出来了,在中国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可靠的避风港,无论时代是怎么变化,亲情永远联系着家族中的每个人,不仅维系了家庭,也维系了社会的稳定。

李敏和李讷姐妹两个的故事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完,但那段时间李敏给的帮助一直让李讷记到了晚年,每次提起来的时候,好像一切都还发生在昨天。

这不正好说明了不管时光怎样流转,不管是儿童还是老人,亲情的温暖永远会促使着一代又一代去重视家庭和身边的亲人。

参考资料:

《中华文摘》文章:李讷不平静的生活——2004.10.21 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晚年   陕北   延安   苏联   姐姐   亲情   姐妹   困难   父亲   妹妹   日子   历史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