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合蚊虫滋生繁殖,因此虫媒传染病成为夏季最主要的一类传染病。近期,有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感染病例。那么,什么是基孔肯雅热病?被“花蚊子”叮咬后会感染?又如何预防?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高热关节痛皮疹”需警惕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王寅介绍,该病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疼痛多累及手腕、脚踝等小关节,也可能波及膝、肩等大关节。”
王寅指出,尽管该病少有重症,但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持续数月的慢性关节炎。自1952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以来,截至今年6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报告本地传播,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目前扬州市尚无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王寅介绍,全市将基孔肯雅热列为当前传染病监测首要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并拟定处置预案。每年5月至10月是蚊媒传染病流行季,疾控机构每月开展两次成蚊和幼蚊的蚊媒监测,专项监测结果均以月报形式及时整理反馈和上报。市疾控中心检验科针对监测捕捉到的蚊虫,及时开展流行性乙脑、西尼罗河、基孔肯雅、辛徳毕斯、登革、寨卡和黄热7种病毒检测。截至目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扬州未现病例,但输入风险也不容忽视。市疾控中心消媒科副科长许培表示,随着暑期东南亚旅游热潮,输入风险或将增加。
监测数据显示,扬州仅有白纹伊蚊分布,无埃及伊蚊蚊种。5月至10月流行期每月两次的蚊媒密度监测表明,当前全市蚊虫密度处于安全范围。
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不管是基孔肯雅热还是登革热,蚊子是传播的关键。针对防控核心,许培提出“三位一体”策略:
清除孳生地 每周至少清理一次水生植物积水;闲置容器倒扣存放;轮胎、竹筒等易积水物品定期处理。
科学灭成蚊 使用合格杀虫剂时紧闭门窗,人员撤离半小时后通风;电蚊拍可作补充灭蚊手段。
全方位防护 家中安装纱窗纱门并喷洒杀虫剂增强效果;户外穿着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避开蚊虫活跃高峰时段(上午7时—9时、下午4时—6时)在树荫、草丛处逗留。
出境游“健康三步走”
王寅特别提醒出境游客,做好行前准备,要通过文旅部门或海关总署官网查询目的地疫情,备足驱蚊剂、蚊香片;途中做好防护,户外活动严格做好物理+化学防蚊措施;要做好返程监测,归国后14天内每日监测体温,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延伸防控
警惕“蜱虫病”袭击
除蚊媒疾病外,夏季还需防范由蜱虫叮咬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专家建议,野外活动时扎紧裤腿、着浅色光滑衣物;归家后仔细检查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发现蜱虫附着,切勿强行拔出,应就医规范处理。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