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四月,我们一行人穿行在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大河镇,攀越苍翠的山岭,踏过铺满落叶的林间小径,脚下偶尔惊起的山雀扑棱着翅膀掠过树梢,我们终于找到了藏于山间深处的古茶树群,粗糙的树皮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虬结扭曲的根系从地底倔强地隆起,触摸这些根节时,指尖传来奇特的震颤,它们不像静默的标本那般冰冷,也不似鲜树那般活跃,而是一种带着记忆的温度。村书记说,这是古茶树在呼吸,那些盘绕的根节里,藏着百年来吞下的月光、咽下的雨水,还有无数个清晨从叶尖滴落的露珠。
在西乡县大河镇茶园村、亢家坡等地,这些百年古茶树与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从学会种植古茶树、制茶,现在已发展出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脚板茶,如丝般细腻的仙毫,翠绿鲜润的炒青,香气四溢的红茶,独具特色的黄大茶以及有深厚底蕴的茯茶。
这些茶树不仅是当地的经济作物,更是村庄的记忆载体。这些茶树如何从福建途经浙江、辗转四川最后扎根于此的故事,茶园村的张书记在小时候总是一遍遍地听老书记说起,但老书记从不带他们去看那些古茶树,他说:“知道的人少了,就不会有人打歪主意了,这样的古茶树移栽不易存活,我得保护好它们。”张书记也是在书记工作交接时由上一任书记带领,见到了故事里的“远来者们”。张书记说:“这些古茶树虽被列入地方保护名录,但具体保护责任模糊,过度砍伐、生长环境恶化、缺乏保护等问题时有发生。”在接触中,我明确地感觉到茶园村的村民们虽有保护意识,却缺乏法律途径有效维权,使得古茶树这样的文化自然遗产处于保护缺失的境地。这一刻,站在法治文明与文化传承的交叉点上,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或许就是当代公益诉讼检察最隐秘的使命——我们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文明年轮的修复师。
离开大河镇时,夕阳为古茶树镀上一层金边,它静默如初,却又生生不息。或许,文化的传承,就该如此——既深扎于历史的土壤,又向着未来的阳光生长。公益诉讼,正是确保这份礼物不被岁月劫掠的法律盾牌。愿每一株古茶树都能在法治的荫庇下,继续讲述下一个百年的故事。
文字:王秀萍
编辑:付天香
校对:郝卫彬
审核:方世华
立检为公
执法为民
讲述检察故事 传递法治正能量
新浪微博:@西乡县检察院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