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高骊山

前 言

镇江高骊山,由十三座山尖连贯而成。山上坡陡路窄,怪石嶙峋,攀登起来颇有难度。

去年“五一”,我从东侧韦岗登山,攀石崖,越四峰,后因无粮中途而返。当时觉得遗憾,便发文明志,发誓择日重游此山。时隔一年,又逢佳节,天气晴好,机不可失啊!

起点

在大路顶车站下车,穿过一片住宅区,就能看见高骊山登山口。上次去的韦岗是高骊山东线起点,那么,今天的西麓风光会是怎样的呢?

一开始是一段人工步道,长约百来米,接着就是陡峭的土坡,真正的山路由此开始。

路虽陡滑,林荫却很怜人,遮住了九成的阳光。虽说是在爬山,行走于此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燥热。

迷路

在一处三岔路口,路标指示往右可以登山。但不知何故,我鬼使神差地走上了左边的小路。几分钟后,小路止于一道绿色铁丝网!我赶紧回头,却见那幽暗的林子里遍地枯叶,仿佛到处都是路,又好像根本没有路,晕!

在铁丝网的另一边,出现一片蓝色水域。我打开地图,才知道自己已站在仑山湖畔——原来,我跑偏了!

回到林子里,我努力寻找来时的路,但四周的环境令我几乎迷失。这种情况,我曾经遇到多次,深知此刻应保持冷静。

我朝着大致正确的方向,在密林与荆棘中穿行,直到有人声传来,我才循声找到了正路。当我重返路口时,那路标依旧静静地立着,而我已是满头大汗,哭笑不得。

七号峰

四周依然是密林,但山路比刚刚好走多了。在陡坡上,还出现了助力的绳索,一种安全感油然而生。

1号峰顶,巨石错落交叠,是个不错的休息点。今天我带了饮水,于是在这里小补了一下。然后,我做了一件事——改签车票——意外的“仑山湖之行”,足足浪费了我半个小时。

接下来是2号、3号峰,几乎都是在林荫中攀爬,居然感觉很轻松。

4号峰顶,视野已然开阔,拍照自然是少不了的。

此时,一位身着浅色防晒衣的女生与我擦肩而过。呵,身手如此矫健,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学生。

毗邻的5号峰落差很小,不到十分钟就登上去了。在这里,可以找到俯瞰大地的感觉。

小憩片刻,我继续发力,很快又站在了6号峰顶。

只见远处的7号峰巨石倾叠,险峻异常。一位女登山者正拽着绳索,在斜坡上步步为营。上方的几人似乎要下山,同样也是举步维艰。他们看起来好难呀!

然而,山路越惊险,越能激发登山者的斗志!我原地休息了几分钟,便朝7号峰前进了。

站在峰下,我在巨石上搜索路径,右边突然下来个小男孩。我定睛一看,原来侧面还有一条道。这条道,其实是岩壁上的一系列凸台,比那垂着绳索的斜坡好走,也安全多了。

我手脚并用,不到十分钟就登上了7号峰顶。

此处海拔在400米以上,风力更强,而脚下仅有方寸之地,令人不由头晕目眩。

我席地而坐,端详起前方的8号山峰。那是高骊山主峰,气势巍峨。

目测下山再攀上去,至少得需要半个小时,按照改签的车票,肯定来不及了。于是静下心,一边沐浴着八面来风,一边欣赏主峰的雄姿……

这时候,先前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位女生从前方上来了。我猜,她应该是从主峰返回的,速度真够快的。

现在是下午13点20分,我不能沉醉于此了——我可没打算在山上过夜,于是一口气干完一罐“红牛”,转身下山。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我今天的体会恰恰相反,也许是一开始走错路的缘故吧?反正感觉下山很轻松,上山时遇到的“难点”,在下山时全都不是事儿。

基本上是一口气下到山脚,花费的时间,大概是上山的一半,这跟前几天爬横山的情况一致。

回到大路顶车站,时间是下午14:50,正好赶上一趟回镇江的巴士,上了车,我才觉得饿得难受。在火车站附近的面馆里,饥肠辘辘的我点了一碗镇江特色小吃——锅盖面。刚要下口,我忽然发现,面中原来也有山水呀,哈哈!

后 记

说来滑稽,两次攀登高骊山,一次走东线,一次走西线,13个山头爬了11个,就是没能攻克主峰,真是天意弄人啊!

不过,只要山还没有崩塌,机会就永远存在!总有一天,我会出现在高骊山的主峰上!

(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旅游   主峰   峰顶   镇江   大路   绳索   巨石   山路   东线   铁丝网   斜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