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由爱奇艺出品,东方卫视联合出品的亚洲首档跨国歌手文化交流节目《亚洲新声》正式上线。
在这档节目的主创名单当中,出现了很多让人眼熟的名字,比如总导演金磊、总编剧陆伟,眼尖的网友很快察觉,这套班底正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
节目的独家冠名商还是好声音曾经的金主爸爸----加多宝,参赛选手也有不少原来好声音的学员,甚至节目现场还出现了观众们暌违已久的红椅子。
有网友评价说,《中国好声音》看来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蛰伏两年之久,眼看复播无望,幕后团队干脆放弃了这个包袱,打算通过《亚洲新声》来扭转风评,以实现借尸还魂的目的。
2012年夏天,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新颖的盲选环节「看起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选秀的公平性,让导师们忽略掉选手的外貌形象,将声音作为评判优劣的唯一标准。
很快《中国好声音》便席卷大江南北,屡次打破中国电视史上的收视纪录,一连播出了十二季,季季收视率都居高不下,堪称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直到2023年8月,李玟去世一个多月后,一段她痛斥被《好声音》霸凌的音频在网络上流出,这档音综神话的真面目才被残忍撕开。
8月25日,浙江卫视宣布《中国好声音》停播,此后复播之日遥遥无期。
几天前,我们在小号简单扒了一波《中国好声音》的黑幕,但那只是个先行版,真正令人咋舌的是它背后的资本故事。
人称「好声音之父」的田明,和有着「中国默多克」之称的黎瑞刚,在好声音的崛起与陨落的过程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出品方「灿星文化」有着怎样惊人背景?与灿星合作推出这档综艺的浙江卫视,又为什么被网友讽刺为「杀人卫视」?
今天这期内容是实打实的「随时下架」,因为内娱的多位当红歌星、以及不少如日中天、至今仍然活跃的资本集团都牵涉其中,甚至还涉及曾经在体制内的大佬。
所以这期大家且看且珍惜,话不多说,故事开始。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
2023年8月17日,歌手李玟生前控诉《中国好声音》的一段录音在网上曝光,一时间舆论哗然,不少好声音学员和圈内人士纷纷站出来揭露更多的黑幕,一周后,浙江电视台宣布停播好声音。
之前我们曾经做过一期李玟逝世真相的视频,其中提到李玟与好声音之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
9月13日,《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发布消息称,导师廖昌永因学校教学事务繁忙将暂别节目,其接下来的导师任务将由李玟接管。
此后的一个多月的里,李玟在录制节目时,与节目组始终是摩擦不断,到后来因为赛制问题,导致学员周菲戈被淘汰,李玟在这一刻终于忍无可忍。
9月28日,一段李玟在《好声音》录制现场发飙的视频曝光,惊爆舆论。
李玟发飙的原因是节目组莫名其妙更改赛制,导致李玟战队的周菲戈得分88.3,排名第五却被淘汰了,而别的战队得分73分的学员却有第二次可能晋级的机会。
李玟为自己的学员打抱不平,才怒怼节目组的。后来曝光的录音显示,李玟当天差点遭到节目组的殴打:
舆论发酵后,针对李玟所说的赛制问题,好声音节目组被迫进行调整,但调整前,节目组专程找到李玟,要求她必须先在网上针对视频内容予以澄清。
为了保住自己的学员,9月28日当天晚间,李玟不得已发了一条微博,写道:「经过导演组的耐心解释和沟通,一切误会都已解除」。不过到了下轮比赛,周菲戈还是遭到了淘汰。
一个月后,到了当季好声音全国总决赛当晚,李玟不幸在舞台上摔倒,而这起舞台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在后来被曝出的录音中,李玟还原了现场的真相:尽管当时的她因为病痛折磨几乎已经无法站立,但为了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上,也为了更好地帮衬自己的学员,她还是选择穿上了7厘米的高跟鞋。
比赛开始前,李玟提前跟学员王泽鹏和节目组都打了招呼,要学员留在自己身边,一旦舞台上发生什么意外,她也好有个支撑。
但在表演开始前,导演却临时把王泽鹏叫到舞台的另一侧,并且要求他全程背对自己的导师,最终导致李玟在台上摔倒。
还有,据现场网友爆料,另外一位导师梁静茹到舞台搀扶李玟的时候,还被节目组的人给拉走了。
事后,为了发泄心中不满,李玟在微博上写了一首藏头诗,细心的网友发现,这首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好声音烂东西」。
李玟痛斥好声音的音频是在2023年8月17日曝出来的,当晚近零点时,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称音频是经过「恶意剪辑」的,并说「我方表示强烈谴责」。
但对于广大网友来说,这段回应毫无说服力,字里行间还暗藏玄机:说「谴责」而非「追究法律责任」,未免让人怀疑其所述的「恶意剪辑」的真实性。
而纵观往届比赛,在好声音的舞台上遭遇到不公待遇的导师,绝非仅有李玟一人。
当年汪峰在自己的学员遭到淘汰后,曾在现场留下过一番意味深长的感言,说「你们没有输在音乐,没有输在对方学员的精彩演唱,你们输在世俗的非议和偏见,这些非议和偏见是针对你们的导师的。」
当然,最后一句话在节目正式播出时被剪掉了。
当时在不少媒体人看来,汪峰的最后一句就是对比赛投票不公的暗示。而在参加完这季好声音节目录制后,汪峰发布了一首名叫《满》的歌曲,其中一段歌词十分值得玩味:
「娱乐的头条满了,反腐的消息满了,好声音名额满了,便宜墓地也满了,可其它地方都没满,该满的地方都没满,可现在到底怎么办?」
舞台上争议不断,舞台之下,好声音导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2016年,刘欢以侵权为由,对《好声音》制作方灿星公司提起诉讼。导师尚且如此,学员们的处境就更被动了。
第一季总冠军梁博曾在《天天向上》节目中曝光,说好声音节目组非常喜欢在学员的故事里添油加醋。
就比如他以前收到过一把吉他,他在当时非常开心,但这件事却成了节目组炒作的工具,导演要求他照着稿子念,内容增加了他在拿到礼物后「浑身颤抖」、「我都酥麻了」的描述。
梁博忍不住吐槽:「我在麻什么?」
难怪有网友评价,这档连续播出十多年的国民级音综的口碑一路走低是有原因的,一开始是《中国好声音》,后来是《中国好椅子》,然后是《中国好故事》,最后是《中国好生意》。
《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并非本土原创,原版节目的英文名叫《The Voice of Holland》,直译的话是《荷兰之声》,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习惯父随子姓地称其为《荷兰好声音》。
2010年播出时,荷兰总人口的18.2%都成了这档节目的忠实观众,到后来,这套节目模式被卖到世界各个国家,反响都很不错。
中国一支从体制内走出的综艺制作团队「灿星」也看中了这个机遇,打算将这档节目引进国内。
「灿星」全名是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24日,母公司是星空华文,法人代表是田明。
股权架构上,田明个人仅持股1.7675%,「灿星」最大的股东是上海星投投资有限公司,占股73.7%,不过这家公司的法人还是田明,但在关联机构一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CMC资本的身影。
关于灿星和CMC资本的雄厚背景我们稍后再扒,先回到好声音的版权争议上来。
灿星从荷兰Talpa公司手里,通过模式购买的方式,将节目引入中国后,就与浙江卫视敲定了合作事宜,灿星负责节目的制作、策划和经费,浙江卫视负责播出。
双方还签订了对赌协议,约定如果节目收视率破2,灿星分得利润大头,浙江卫视拿小头,若达不到,双方利益互换。
后面的故事无需赘述,好声音一经播出便迅速风靡全国。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统计,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共播出14期,除第一期收视率在全国排名第二外,其余13期皆名列第一。
随着节目的一炮而红,节目的冠名费也从6000万飙升至2亿,到了第二季决赛夜,仅仅15秒的广告费就被拍出了380万元的高价,第四季总决赛60秒广告更是拍出了3000万的天价。
眼看着好声音这档节目越来越火,Talpa公司索要的版权费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双方终是因利生隙,到了2016年年初,Talpa转脸以6000万美元的高价,将好声音5年四季的版权卖给了唐德影视,同时禁止灿星文化制作及播放《中国好声音》第五季节目。
灿星不甘示弱,立刻发表声明还击,称最开始与Talpa商定的版权费大概是200万,但到了2013年,灿星与Talpa公司就该模式进行第一次续约谈判时,Talpa公司提出将模式费涨到每年1亿元。
经过协商,灿星最终以每年6000万元的价格成功续约。然而到了2016年,Talpa公司不顾灿星拥有独家续约权,单方面拒绝继续谈判,并与唐德影视签订了所谓的意向书。
2016年6月,双方的口水战再度升级,唐德先是公开宣布单方面胜利,并声称「数项产权归属仲裁显示,Talpa全面胜诉」。
灿星在之后很快做出回应,发文反驳唐德此举是在断章取义,并指出唐德在该文中蓄意隐瞒了香港仲裁裁决中最核心的部分,企图掩盖仲裁庭驳回了Talpa提出的禁止灿星和浙江卫视制作、播放《2016中国好声音》的申请。
唐德闻讯后,再度发文反击,声称断章取义的应该是灿星才对。
唐德认为,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给出的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仲裁结果,但灿星只讲了一点,却刻意回避了包含本地节目名称、本地节目标识,以及包括网站在内的多项知识产权,都被明确地裁定为属于Talpa公司的事实。
在那段时间,无论是在法庭内外,还是在线上线下,双方各执一词的骂战一直没有平息。
光是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唐德、灿星和Talpa公司围绕着版权和商标的归属问题,对簿公堂的次数就达到了10余次。
2017年5月,这场版权大战因为浙江卫视的介入而变得更加混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唐德,索赔经济损失人民币1.2亿元。
官司虽然打着,但好声音这档节目依旧在照常播出,为了规避版权风险,《中国好声音》被迫暂时更名为《中国新歌声》,但节目本质换汤不换药。
至于唐德影视版本的《中国好声音》,却一直没有下文。
虽说早在2016年11月,唐德影视曾公开表示,他们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制作第5到8季《中国好声音》,并于2017年正式推出。不过事后来看,唐德版本的好声音还没有正式跟观众见面,便胎死腹中。
当时间来到2017年11月,唐德影视完全陷入到了腹背受敌的境遇。Talpa公司以唐德未支付第二期尾款375万美元为由,给他们发去了要求终止协议的函件,并收回了当初的版权授权。
2018年6月25日,这场中国传媒圈里的「宝万之争」终于走向了尾声,唐德影视发布公告,称其已与灿星已达成和解。
在这一年,播了两季的《中国新歌声》又改回了《中国好声音》的老名字。
灿星可以说就是靠着好声音这档节目发达的,在好声音之前,它就是一家无人问津的民营制作公司,迟迟没有推出爆款节目,账上的钱一度只够发两个月工资的。
版权之争的胜利,对于一直在筹谋上市的灿星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但是风光上市的同时,灿星还喜提了一个「灿星即地狱」的称号。
2011年,田明接手灿星后的第一场会议上,就曾明确表态:「我是要把这个公司做到上市的!」
1992年,刚从复旦新闻系毕业的田明,进入到了上海东方电视台,他从记者兼播音员开始做起,成了中国第一批采编播合一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历经基层数年磨炼,田明最终坐到了新闻娱乐频道专题新闻部主任的高位,《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加油好男儿》等多档热播综艺,皆出自田明的手笔。
那几年的东方卫视,甚至能与国内老牌综艺强台湖南卫视一争高下。
2011年5月,田明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小文广)副总裁、东方卫视总监的位置上离职,上任星空传媒CEO,同时兼任旗下灿星文化总裁,正式走上了打造好声音的征程。
随他一同离开的,还有东方卫视综艺部的金磊、沈宁、徐向东等老班底。
金磊后来成了好声音的总导演,沈宁成了副总导演,徐向东则成了《蒙面歌王》的总制作人,所以刚才我说灿星就是一支从体制内走出来的制作团队。
自从田明定下了上市的目标后,灿星团队就像是被迫坐上了舒马赫的副座,每一天都在一日千里的路上不停狂飙,片刻不得歇息,哪怕有人已经累到胃出血。
好声音总导演金磊对此颇有感触,当他听到黄晓明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讲出的那句「自己的字典里只有快进」时,田明的形象瞬间浮现在他的眼前。
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同样感受颇深,因为这档节目完全属于市场化运作,还签了对赌协议,最后的结局要么赢家通吃,要么一败涂地,其肩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到后来,每次听到好声音第一季学员刘悦演唱的《寂寞先生》,陆伟都会忍不住想要流泪:「很孤独,又很高傲,那种感觉就像我们这些人一样。」
副总导演沈宁也有类似的感觉,她曾说「灿星就是地狱,每个人在这里都要面对暗无天日的连续工作」。
有次下班,沈宁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拎着酒瓶哼着小曲的保安,瞬间竟有了羡慕之感,沈宁觉得自己就像台机器,完全失去了个人生活的空间。
于是便给田明打了一通电话,本来是想寻求宽慰的但田明在电话里还是只有那句老话:「公司一定要上市」。
2014年,田明又公开表示,灿星的母公司星空华文传媒,以及专注艺人经纪业务的梦响强音,未来都要进入资本市场。
也就是说,按照田明当时的计划,与好声音关联的两家公司都会实现上市。那么梦响强音又是一家什么公司呢?
梦响强音成立于2012年,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还是田明,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管理《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品牌,经营艺人经纪和互联网衍生业务。
可以说就是为服务《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而成立的公司。
在田明的运作下,灿星和梦响强音互为奥援,即灿星负责好声音节目的制作、发掘有潜力的歌手和艺人,梦响强音则负责签约艺人,形成商业闭环,如此达成上游撒网、下游收网,「一鱼多吃」的目的。
梦响强音成立没多久,其估值就高达21亿,如此夸张的业绩积累速度,纵使放眼整个中国文化传媒界,也可以称得上是绝无仅有。
但随着李玟录音事件在互联网上的发酵,「灿星」联合「梦响强音」祭出的这种「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迅速成了舆论声讨好声音的核心论点之一。
不少知情人士纷纷披露,参加《中国好声音》选秀,一旦表现不错,就有相关人士接触签约事宜,签约与否,很可能会决定这个学员的最终排名,甚至是未来的整个职业生涯。
好声音第一季学员徐海星就曾发文揭露:「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盲选播出后没几天,葛亮和那辛就来找我签约。
我读完了签约条款,希望可以协商细节,葛亮把烟盒砸在桌上,跟我叔叔说:
合同是不可能调整的,徐海星今天要是不签约的话,接下来你们就等着看会发生什么吧,海星这辈子从今天就毁了!」
据公开资料显示,葛亮当时的身份是灿星制作运营演艺资源部总监,而那辛是那英的姐姐,曾被爆料是灿星文化、梦响强音的幕后老板。
但后来那辛澄清说,她不是灿星老板,但确实曾在梦响强音工作过,不过已经离职,至于徐海星所描述的「公司逼迫学员签约」的做法,那辛予以了否认。
网上还有资料显示,梦响强音给学员们开出的合同细节十分苛刻。
被曝出的收入分配方案是,「甲方按照每场税前3000元的演出标准向乙方支付报酬」、「如果乙方违约,甲方有权要求获得违约金500万」等合同内容,读来实在教人胆下生寒。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合同方面的原因,周深、张碧晨等从《中国好声音》走出来的知名歌手,也都在合约到期后,不约而同地拒绝续约。
但不管灿星和梦响强音的名声怎么样,田明为灿星规划的上市之路,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2016年,灿星文化首次披露了财务数据,公司在2015年的营收与净利润分别是22.1亿、7.2亿元,堪称是当时全中国最赚钱的综艺制作公司。
为了加快上市脚步,在这一年的年初,灿星文化又以20.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梦响强音,两家公司上市的计划,到这里变成了灿星一家。
说到这儿,可能不少观众会疑惑,梦响强音本来不就是田明的吗?怎么还要收购?这里我们先留一个悬念,下个章节揭晓谜底。
2018年和2020年,灿星文化曾两度向证监会递交申请,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但均被否决。
被否的主要原因是证监会认为灿星文化的股权架构设计复杂,难以认定实际控制人,以及未对子公司梦响强音产生的商誉减值情况作出真实反映。
2021年,田明选择「曲线救国」,带着灿星文化和其母公司星空华文来到港交所,但却依然屡遭拒绝。
直到2022年,第五次冲击IPO的星空华文,终于于12月2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截至当日收盘,星空华文的股价蹿升至45.2港元,较发行价26.5港元大涨70%以上,总市值达180亿港元,此后股价最高探至每股132港元,市值最高超过526亿港元。
而中国好声音和灿星文化能在当时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除了田明团队的功劳,还离不开一个名叫黎瑞刚的大佬在背后的鼎力支持。
说到黎瑞刚,您或许没见过这个人,但熟悉内娱资本圈的一定听过他的名字。
远了不说,我们就以B站为例,早在B站上市之前,眼光独到的黎瑞刚就曾多次追加投资。
前面我们提到的,大名鼎鼎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CMC资本(原名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就是由黎瑞刚创立的。CMC资本一度曾是B站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还有香港首家获得免费无线电视牌照的电视台TVB,黎瑞刚也是其大股东和非执行董事之一。
如果你说关于TVB的记忆太久远了,那我们就谈谈眼前的,前段时间热度如日中天的《哪吒2》,负责这部电影海外发行的华人影业也是黎瑞刚旗下的公司。
在中国足球最炙手可热的金元时代,黎瑞刚还曾耗资80亿拿下中超5年版权;
在国内外影响力都举足轻重的《财新》杂志,同样也与黎瑞刚有关,从快手到梨视频,从邵氏兄弟到正午阳光,从丝芭传媒到笑果文化,可以说在国人文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黎瑞刚广布棋子的影子。
在上海媒体圈,黎瑞刚的绰号也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其江湖地位,人称「黎叔」,没错,跟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饰演那个高深莫测的角色同名。
1969年,黎瑞刚出生于西北甘肃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上海人,当时正在兰州支边。
出生后不久,黎瑞刚就被送回了上海,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后来黎瑞刚的父亲早逝,母亲通过在国营单位工作,供养黎瑞刚和其弟弟读书。
1987年,黎瑞刚进入复旦大学就读新闻系,1994年硕士毕业,进入上海东方电视台工作,成为了社教专题部的一名记者,参与制作《今日印象》栏目。
三年后,恰逢台里考虑成立一个深度新闻专题栏目,三十而立的黎瑞刚被提拔为制片人,一手创办了《新闻观察》。
一年下来,这个栏目在全国斩获了三十多个奖项。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黎瑞刚很快升任上海广电局总编室副主任,调往政府机关工作。
2002年,黎瑞刚出任国资背景的「小文广」---即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的总裁,那时的他刚年满33岁,就已执掌中国重要的媒体集团之一,同事都称他为「少帅」。
2009年,黎瑞刚在「小文广SMG」总裁任上时,牵头成立了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即CMC资本。
这是国内首个由发改委批准成立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2010年启动运营,首期基金募集规模就达到了20亿元,主要出资人包括有国有背景的国开金融、上海大众等机构。
虽然几个大的出资人都是国有企业,但黎瑞刚也强调CMC资本是非常市场化的,属于「体制外」。
2011年7月,黎瑞刚接到调令离开「小文广」,被正式提拔为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虽是高升,但黎瑞刚却请求领导能够收回成命,因为他的心早已飞向了体制外。
2012年7月,这位本该前途光明的政坛新星终于得偿所愿,从政府部门离职,专心运作CMC资本。
但2014年初,他又被上海市委重新请出山,全力推动「小文广」和其上级单位「大文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EG)的整合。
2015年起,黎瑞刚又逐渐卸任其体制内的职务。
几进几出政坛游刃有余,这让江湖上多了不少关于黎瑞刚背景的传闻,有人说他是红顶商人,有人说他是政治掮客,甚至还有人猜测他是跟某高官的女儿结了婚,这才获得了掌控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能量。
即便黎瑞刚本人亲口否认了这些传闻,但作为资本圈里少有的政商两栖人物,关于黎瑞刚的流言蜚语始终没有平息。
就连华兴资本合伙人杜永波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们(CMC资本)总能挖掘到我们看不到的项目,能投资我们投不了的项目。」
体制内,黎瑞刚虽然无往而不利,但到了资本圈,没有人会是常胜将军,黎瑞刚也一样,微鲸电视就是一个例子。
黎瑞刚所创立的微鲸科技最开始手里拿了一手好牌,成立仅一年时间,就吸引了一笔20亿元的投资,在互联网电视市场一度高居第二,仅次于当时风头正劲的乐视电视。
但仅仅几年过后,微鲸科技便迅速淡出市场,员工也从700人锐减到仅剩3人。
而除了微鲸科技,还有网友认为,投资《中国好声音》也是黎瑞刚下过的为数不多的一步臭棋。
不可否认,好声音曾经创下过无数辉煌,但在近些年来,节目组的名声每况愈下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网友直接给好声音冠上了「乐坛缅北」的「雅号」。
那么黎瑞刚跟好声音是如何结缘的呢?
尽管被业界誉为「中国默多克」,但黎瑞刚本人却觉得受之有愧,他曾感叹:「跟默多克、雷石东等传奇巨头相比,我不觉得自己有多成功,还差得很远。」
说起来,黎瑞刚跟默多克还渊源颇深,两人第一次碰面的时候,黎瑞刚还在「小文广」任职,默多克就曾开出天价薪酬挖他,但黎瑞刚对此婉言谢绝了。
数年之后,默多克因为对中国传媒市场水土不服,历经多年运营,却始终苦无建树,当老默决定找人给他的星空传媒接盘时,出现在他面前的又是黎瑞刚。
1991年,香港开始发放卫星电视牌照,有着「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在父亲李嘉诚的授意下,投资4亿美元,创立了星空传媒。
觊觎中国传媒市场已久的传媒大亨默多克,从中看到了以星空传媒为跳板进军内地的机遇,累计出资9.5亿美元,从李泽楷手里买下了星空传媒的全部股份。
2006年,星空传媒又成立了灿星文化,定位是星空卫视的节目制作机构。没错,灿星文化起初是默多克旗下的公司。
2009年,黎瑞刚创建CMC资本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斥资7400万美元,收购星空传媒53%的股权。
彼时的星空传媒,由于战略不明,导致业绩连年下滑,既然有人愿意接盘,这个时候已经有些意兴阑珊的默多克,倒也乐得就坡下驴。
资本圈里有个共识,那就是在亏损资产并购重组的过程中,通常都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大裁员,星空传媒也是如此。
为了能让星空传媒起死回生,黎瑞刚在清洗掉原来的管理层后,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他的老部下——田明。
田明是黎瑞刚在复旦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也是黎瑞刚在「小文广」时期的副手,黎瑞刚曾对自己的这个老搭档,有过这样一番一针见血的评价:
「他不属于这个体制,他是这个体制的另类,早晚会离开,他的潜能和爆发力还没有被这个体制发现。」
正如黎瑞刚所料,当星空传媒这个新平台出现后,田明毫不犹豫地带着自己的团队,整体打包加入了其子公司灿星文化,这才有了我们在之前提到的故事。
当然了,田明团队,不可能干看着黎瑞刚吃肉,自己连汤都喝不上。
当好声音大获成功后,外界一度盛传地产巨头万达曾向田明抛出过橄榄枝。为了留住田明和他的团队,黎瑞刚想到了MBO这个法宝。
MBO(Management Buyout)翻译成中文就是「管理层收购」,指的是公司管理层通过从外部融资,购买公司大部分或全部股权,从而获得公司控制权的一种行为。
2014年1月,默多克、CMC资本、星空传媒团队三方达成协议,默多克就此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交出手里剩下的47%股权,星空传媒至此正式更名为「星空华文」。
田明团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MBO获得了公司的股权和控制权,一旦公司日后上市,这些股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可问题是购买默多克47%股权的钱从何而来呢?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梦响强音吗?这个时候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2014年4月,梦响强音40%股权被出售给一家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田明团队套现6.3亿元,CMC资本套现2.1亿元。
当时就有多方猜测,这笔钱将被田明团队用来购买默多克手中的剩余股份。
到了2015年,浙富控股又把这40%的股权给吐了回去,9月28日,浙富控股与田明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向民星合伙转让梦响强音的20%股份,价格为4.58亿元。
11月26日,浙富控股向民星合伙出售了另外的20%股权,价格依然为4.58亿元。这个民星合伙是家什么公司呢?
按照田明的说法,民星合伙由梦响强音的团队持有,但具体谁有股份,数额多少,在当时并未确定。
说白了,田明他们就是先卖了梦响强音的部分股份套现,之后挣了钱,又把股份买了回来。
2016年,灿星以20.8亿的高价,收购了梦响强音的全部股权。
这个时候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原来田明的打算是让梦响强音到A股上市,灿星文化到港股上市。
此次收购完成之后,梦响强音从灿星文化的兄弟公司,变成了子公司,田明的目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让灿星文化在A股上市。
但后来发生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灿星文化多次申请被拒,最后以星空华文的名字登陆港股。
随着星空华文终圆上市夙愿,田明团队一夜之间实现了财富自由,站在幕后的黎瑞刚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说起来《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不仅让黎瑞刚赚了钱,还让他赚来了一个老婆。
我们之前提到过,《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是从荷兰公司手里买来的,当时负责购买的代理公司是杨媛草的IPCN国际传媒。
在洽谈合作的过程中,黎瑞刚和杨媛草暗生情愫,2014年,黎瑞刚投资了杨媛草的IPCN公司,又过了三年,黎瑞刚高调迎娶了这位80后美女CEO。
不过对于黎瑞刚和CMC资本来说,好声音的崛起与坠落,对他的基本盘和声誉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对于灿星来说,好声音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尽管在《中国好声音》之后,灿星又打造出了《这!就是街舞》《蒙面唱将猜猜猜》《追光吧!哥哥》等多款足以称得上是垂范业界的娱乐节目。
但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星空华文最赚钱的项目依然是《中国好声音》。
在这三年里,好声音分别为公司贡献了36.67%、29.8%、28.6%的收入。因而,当李玟录音事件发酵后,星空华文的股价迎来了一场不可扭转的溃败。
2023年8月18日,事发后的第二天,星空华文创上市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公司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超100亿港元。
可即便好声音暴雷,田明遭遇重创,但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这并不妨碍田明如今依然能够维持着百亿以上的身价。
当真应了网友的那句调侃:亚洲天后(李玟)当众受辱,资本大佬躺着数钱。
在本期节目的最后一部分,我想再聊聊与灿星合作推出《好声音》这档节目的浙江卫视。
浙江卫视因为其蓝色的台标,被网友们戏称为「蓝台」。其实类似好声音这样的丑闻,在蓝台发展史上,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
2011年,金星在微博上发文称:「如果龌龊这个词一定要有个单位的话,那一定属于浙江卫视。」
金星炮轰蓝台的直接原因是,她在担任蓝台选秀节目《非同凡响》评委时,突然遭到封杀,封杀的原因与她的变性经历有关。
对于封杀令,金星展现出来的态度相当鲜明,她说「作不作评委对我来说不重要,但公然对一个公民的性别歧视,我是决不接受的!对于浙广电、浙卫对我的性别歧视与侮辱,对我家人情感上造成的伤害,我是绝不容忍和姑息的!」
2013年,在蓝台推出的节目《中国星跳跃》中,由于节目组存在管理方面的疏漏,导致释小龙的助理在录制现场溺毙。
2015年,在蓝台推出的一档跨界创投真人秀《天生我有才》中,歌手胡海泉被要求观摩一场特殊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一款空气净化器的效果。
但出人意料的是,节目组竟计划让儿童做人体实验,实验者中甚至还包括六个月大的孩子。胡海泉无法接受这种实验方式,忿然离开了节目现场。
2017年,在参加蓝台推出的女团音乐养成真人秀《天生是优我》的录制过程中,艺人罗志祥疑似遭遇赛制不公,在现场大发雷霆。
同样是在2017年,演员袁立在微博上炮轰蓝台的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控诉节目组「恶意剪辑」,将自己「剪成神经病」。
还是在这一年,歌手薛之谦在参加选秀节目《明日之子》的录制时,当众揭露了节目组在幕后的黑箱操作,愤然摔麦离场。
2018年,演员郑爽在《这就是铁甲》节目中,由于裁判人员读秒问题,当场怒怼节目组。
2019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都市夜景追跑竞技秀节目,名为《追我吧》,这档节目也是蓝台有史以来推出过的最臭名昭著的一档节目。
在第9期节目录制过程中,艺人高以翔突发晕厥,后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离世。事发后,浙江卫视宣布永久停播这档综艺。
凡此种种的蓝台丑闻,在短短几分钟里难以讲全,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不多做展开了。
不过要说明的一点是,尽管舆论对蓝台的抨击始终不绝于耳,甚至还有网友蔑称其为「杀人卫视」、「杀人台」,但至今为止,蓝台依旧屹立不倒,也没有受过任何公开处罚。
很多网友应该都还记得,《中国好声音》停播的日期是在2023年8月25日,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一年半前的2022年1月,《中国好声音》的师父《荷兰好声音》就已经因为节目组和导师性侵学员的丑闻,而先一步停播了。
如何守住人性的底线,该怎么把控欲望的边界,对于任何一个电视台,任何一个节目组,甚至任何一个生而为人的个体来说,都是一个需要严肃思考的话题。
田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能不能坚守住好声音,好音乐,真声音,真音乐,是《中国好声音》安身立命的基本。」
这句话如今听来,真是格外讽刺,真声音、真音乐还在不在我们不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金钱至上,当欲望至上,很多原本纯粹的声音,都会变得不堪入耳,很多看似价值连城的东西,到最后也会变得像废纸一样一文不值。
就像星空华文的股价,从历史最高位的每股132港元,跌至如今的每股只有两港元左右,也不过短短两年而已。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