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统治世界?为什么西方非常排斥华人,却欢迎印度移民呢

文|冉

编辑|冉

前言

在国外生活的人应该都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加拿大,印度人好像总能混得风生水起,职位高、收入多,连政界、科技界也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咱们华人虽然人数也不少,但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天花板”,融不进,也上不去。

为啥会这样?难道印度人真的比我们优秀?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但总结下来,主要有这么几点。

语言上,印度人有天然优势

先说最明显的一点——语言。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整整被统治了190年。虽然这是段屈辱历史,但印度人却从中得了个“便利条件”——会说英语

现在英语在印度是官方语言之一,很多印度人在学校、职场甚至家里都说英语。虽然他们的英语口音有点重,带着咖喱味,但起码能说敢说,不怕说错,交流完全没问题。反观很多华人,哪怕英语不错,也不太敢开口,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更容易因为语言障碍吃亏。

这点在职场上尤其明显。硅谷的科技公司,开会发言时,印度人口若悬河,华人呢,大多低头做事,不太主动表达。这久而久之,机会自然就向更“能说”的人倾斜了。

印度人会抱团,华人太分散

说白了,印度人在海外特别会“抱团取暖”。一个印度人进了公司,很快就会带进一群老乡,大家互相推荐,互相提携。时间一长,这个团队里印度人就越来越多,有点像滚雪球。

还有一点,印度人特别讲“家族观念”。只要家里有一个混出头的,资源和钱就会共享给整个家庭,大家一起往上爬。甚至有些印度人还会想办法把某个岗位“世袭”下去,让后辈接班。这种“传帮带”搞得特别溜。

而华人呢,就显得比较分散。有的怕被说“只跟自己人混”,有的太忙工作,根本顾不上别人。再加上华人内部口音、地域、出身的差异,其实也不太容易团结。

移民起点不同,结果自然差很多

别看现在印度人混得好,很多人一开始移民的时候就比我们华人“高级”。

咱们华人早期移民,很多是苦力出身,比如去美国修铁路、挖矿,后来开餐馆、洗衣店。身份地位都不高,自然容易被看不起。那时候,排华法案也一直在打压华人。

而印度人一开始出国的大多是被英国殖民时培养的精英,有的当官、有的做生意、有的上英国大学。说白了,他们是带着文化和教育资源出去的,起点比我们高不少。

这也影响了后来移民的“印象标签”。西方人看印度人,是有文化、有能力的“精英”,看华人,却容易贴上“干苦力”“不开口”“听不懂”的标签。

西方对印度的态度背后有政治算盘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那就是地缘政治。

现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快,经济、科技、军力都在逼近美国,这让西方国家多少有点不安。而印度,虽然人口多,但综合实力不算强,而且愿意跟西方走得近,是个能制衡中国的潜力国家。

西方当然乐意扶持印度,就连印度的移民也跟着“沾光”。他们成了西方眼中“好使唤、又有能力”的“战略盟友”。

相比之下,华人就不一样了。西方一看你是中国人,潜意识里就多了份防备,总怕你是“间谍”或者“和中国政府有关”。

这种政治上的怀疑,哪怕不是每个人都说出口,但在潜意识中早就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和态度。

职场和政界待遇天差地别

现在在硅谷,谷歌、微软、IBM这些公司,印度高管满地都是,不光职位高,收入也高。根据统计,美国印度裔家庭年收入中位数高达12.8万美元,是白人的两倍,比华人还高

政界就更不用说了,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是印度裔,英国前首相苏纳克也是印度裔,还有加拿大、葡萄牙等国家都有印度裔高官。这些人不光能上去,还能待住,权力真不少。

反观华人,虽然也有人当选议员、参政议政,但位置普遍不高,而且一出事往往第一个背锅。一些华人政客为了迎合西方社会,甚至站出来“反华”,才能得到一点上位机会,身份地位相当尴尬。

文化认同不同,结果也不同

印度人到哪都抱着自己文化,穿纱丽、办洒红节、吃咖喱,啥都不改,照样混得好。他们不但没被嫌弃,反而让英国人爱上咖喱鸡,还成了“英国国菜”。

更厉害的是,他们在坚持自己文化的同时,还能顺利融入当地社会,不管是当医生、当教授,还是进政界,都毫无障碍。

而华人呢,总想“低调做人”,有的刻意模糊身份,有的急着同中国撇清关系,结果两头不讨好。

说白了,印度人是“我就是我,你得接受我”;华人则是“我尽量变得和你一样”,但人家也未必真接受你。

西方欢迎的是“有用的人”

别被表象骗了,西方不是无条件喜欢印度人,而是喜欢有钱、有学历、有技术、能为他们服务的印度人。

底层的印度人依旧活得很苦,被种姓制度压得抬不起头,也没什么机会出国。能去海外的,大多是富裕阶层、婆罗门出身的精英,他们本身条件就好,到了西方自然容易成功。

所以说,西方不是喜欢印度,而是喜欢“有价值”的印度人。这点,华人也要明白。你能干、你有实力,别人自然会看得起你;你低头、你沉默,别人就把你当可替代的工具人。

结语

总的来说,印度人之所以在西方更吃香,靠的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历史原因、语言优势、抱团精神和西方国家的政治需求。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印度人在海外能迅速站稳脚跟,越混越好。

而华人如果想在海外真正“立住脚”,也得反思自己。语言要敢说,群体要团结,文化要自信,眼光要放远,更要敢于参与。

别再一盘散沙、各顾各的了。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光靠勤劳是不够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话语权、有没有舞台。如果你不给自己争,没人会主动把机会让给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印度   印度人   移民   华人   世界   英国   英语   美国   政界   抱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