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董事会近期提出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薪酬方案,无疑在资本市场投下了一枚“核弹”。
若未来十年公司业绩达标,马斯克将获得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并掌握董事会约四分之一的投票权。
这一数字是什么概念,它超过了多数国家的年度GDP,也刷新了企业薪酬的歷史纪录。

然而,这场“富贵险中求”的豪赌,却因马斯克在10月22日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引发了轩然大波。
马斯克在会上直言不讳地提到,他需要更多控制权来打造一支“机器人军团”,并重点展示了人形AI机器人“擎天柱”的进展,甚至称其未来能成为“卓越的外科医生”。
但令他担忧的是,如果自己某天被赶下台,这支“军团”可能脱离掌控。

此言一出,投资者们瞬间炸锅。华尔街的关注点本在特斯拉电动车销量如何止跌回升,而非天马行空的机器人计划。
结果,公司股价应声暴跌,市场用脚投票表达了对“不务正业”的焦虑。
更棘手的是,公众对科技巨头掌控人工智能的警惕心日益增强。

马斯克的“机器人军团”言论,恰好给早已酝酿的“夺回特斯拉”运动添了把火。
这场由工会与监督组织联盟发起的行动,正呼吁股东在11月6日的股东大会上否决薪酬方案。
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直斥董事会“放弃治理责任”,并指出马斯克近年沉迷政治争斗,而非专注创造股东价值。
在特斯拉利润暴跌近40%的背景下,万亿薪酬显得格外刺眼。

这场争论早已超出“该不该发钱”的范畴,演变为对企业领袖影响力边界的深层探讨。
马斯克近年行为屡次将特斯拉推向风口浪尖:从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到被指控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行纳粹礼,尽管他否认。
从临时担任“政府效率部”主管引发劳工数据争议,到旗下社交平台X传播极右翼内容。

这些举动不仅导致特斯拉品牌形象受损,电动车销量下滑,还点燃了全国性的“打倒特斯拉”抵制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投资机构“机构股东服务公司”和“格拉斯刘易斯”均建议股东否决该方案。
前者认为,方案锁定了未来十年的薪酬弹性,可能削弱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

而马斯克的反击同样激烈,直接称这两家机构为“企业恐怖分子”。
当企业领袖的个人野心与公司长期利益出现分歧时,董事会该如何平衡。
马斯克的愿景或许宏大,但若脱离市场实际,反而可能成为拖累创新的枷锁。

另一方面,工会与监督组织的抗议并非空穴来风。美国通信工人协会披露,马斯克麾下的“政府效率部”曾被指控窃取劳工部数据,可能用于其旗下“星链”等业务。
这让人不禁怀疑,公私利益的界限是否已模糊?正如一名抗议者所说:“万亿薪酬不是奖励,而是对普通劳动者养老金的掠夺。”
尽管特斯拉董事会辩称马斯克能吸引顶尖工程人才,但持续亏损的业绩似乎难以支撑这一论点。

如今,所有目光聚焦于11月6日的股东大会。
结果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重新定义科技巨头与创始人之间的权力规则。
当机器人军团的梦想碰撞企业治理的底线,资本市场的选择或许会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才是“可持续的野心”。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