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市必须涨!

这段时间大A涨的挺吓人的,上证指数冲上十年新高,各种板块开始轮番飙涨,好像久违了的牛市又回来了。


再看另一组数据,7月居民存款少了1.1万亿,企业存款也在下降,A股单日成交量却突破了2万亿大关,说明,钱没有躺在银行,也没去房地产,而是集体跑步进入股市。

大A暴涨的直接推手,是沉默资金被赶了出来。

但你看财报,企业没赚钱,经济数据也不怎么好,可全网都在晒收益,自己要不要去追高?

首先大家要明白,这波上涨的背景是,房子救不动,消费没起来,国家或许只能把股市当成最后的蓄水池,用它来给整个系统化债。

中国经济最紧要的问题,不是通缩、不是就业,而是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

咱们就拿房地产来说,2023年的时候,百强房企的净负债率是89.7%,2024年超过了百分之百(102.50%),也就是资不抵债,今年还在进一步上升。

于是你就看到了,恒大被强制清盘,碧桂园债务重组,融创、绿地那几家企业也一个接一个的违约。

而国家为了救楼市,几乎把能用的工具全用上了,但效果咋样?房企们还是一副要死的模样。

这就引发了另外两个问题,房子卖不掉,钱就收不回来,银行的坏账增加,利润还被吃干抹净。

而地方以前靠卖地过日子,搞了一大堆赔吐血的项目,现在土地卖不出去、财政吃紧,就只能让城投公司借新债还旧债。

在看,普通人这边也好不到哪去,生活被房贷车贷压得死死的,手里没钱,消费也提振不起来。

以前国家还能想点办法拖一拖,比如印钱、放水,搞棚改,但现在,这些老套路基本走不通了,唯一能做的,也只剩下托起股市。

因为股市跟借钱不一样。

借钱得还,但股市融资是股东掏钱、散户买单,发完新股不用还本付息。只要股价能撑住,公司就能融资、并购,直接从市场里拿钱续命。

银行也是一个道理,股价稳了,市值好看,坏账的压力就能缓一缓。

更关键的,股市繁荣可以通过个人财富增长,提升消费能力,拉动内需。

大家每天看着股票账户里的数字在增长,于是敢于贷款买房、提前消费,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就可以扩大生产、升级技术,从而形成正反馈、拉动实体经济,解决目前大家没钱也不敢花的现实问题。

所以啊,这波牛市,不光是情绪给到位了,更像是国家推了自己一把。因为其他路子都不好使,股市反而成了最好的化债工具。

外资机构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开始集体看多中国股市。

那这种拽着自己头发起飞的模式能不能成功?

咱们可以举两个例子分析一下。

一是日本,他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近二十年里一直在还债,直到2013年开启大规模量化宽松,也就是无限印钞让社会通胀维持在2%以上。

随后政府开始下场炒股,也就是拿着超发货币去买特定的股票、债券、商品和其他一揽子的核心资产。

巅峰时期,日本央行持有的股票ETF超过了37万亿日元,占到东京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得4.3%,他们不仅是最大单一买方,还是近40%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

这两年,日经指数一路上涨,甚至超过90年代的泡沫之巅,但问题是,由于外贸逆差、货币贬值,日本的GDP以美元计算是在大幅下降,即便以日元计算,实际增长率也只有1%左右。

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日本股市虽然暴涨,但并没有改变实体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产业升级困难、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等等。

他们一直在吃老本,股市上涨的基础还是建立在那个低利率的无限印钞模式,一旦停止放水,那经济大概又要装死,等于几十年的工作全白干。

相比之下,美国在2008年的操作就要比日本优秀的多。

2008年的那场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股市的历史性崩盘,标普500跌掉了一半,房价跌掉了1/3,大量银行倒闭,失业率也创了二十年新高,飙到了10%以上。

而美联储给出的药方也不新鲜,首先就是三轮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了数万亿的美元流动性,很快推高了资产价格;

另外就是降低借贷成本,同时向老百姓撒币直接刺激国内消费。

当然,还有咱们和日本承接了天量的美元,稳住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一番操作下来,标普500在2009年触底后便开启了十年上涨,到了2019年指数接近3000点,涨幅超过了350%,美国的GDP增长率也从负的恢复到年均2%-3%的稳定水平。

美国经济能够在次贷危机中快速爬起来,一方面是政府可以无下限印钱直接暴力拉动资产价格,但更关键的是产业结构调整,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在政策和资金的强刺激下迅速崛起。

比如像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就是从2009年之后成为美股龙头,它们不仅改变了全球商业模式,还通过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了美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效率。

相当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拉动股市上涨,科技企业融到钱后,又升级技术拓展市场,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自我优化。

这种正反馈一旦形成,大家重拾信心,经济问题和产业升级也就闭眼冲了过去。

这么一看,大A的逻辑就比较清楚了。

如果只是照抄日本,那股票升值富人狂欢,普通家庭的资产却很难同步,反过来还要承受低利率、货币贬值和高通胀的痛苦。

如果参考美国,那这一轮拉动股市的关键,是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技术创新、缓解债务压力,只有等到新兴产业开始大规模赚钱,2亿股民敢于消费,大家才能跨过产能过剩、中产返贫的这道门槛。

但散户真的能赚到钱吗?

恐怕没那么容易。

根据过去十年的数据,在咱们大A,散户赚钱靠概率,普遍亏损才是大家的一般常态。

比如2015年上半年股市出现了大牛行情,机构吃肉,他们的年均回报率是40%+,而散户喝汤,年回报率只有18%左右。

但到了下半年风云突变,一套牛熊切换下来,大约有70%的散户出现亏损,许多人都是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高位追涨、低位割肉,平均亏损超过了30%。

2021年市场在经过短暂调整后,白酒和部分科技股表现优秀,机构赚得是盆满钵满,但散户们的亏损率依然保持在55%以上。

历史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散户长期处于被机构全面吊打的局面。

因为他们无论在信息、交易策略还是情绪管理上都没有优势,市场下跌的时候他们恐慌割肉,市场反弹的时候又追涨追高,尽管牛市可以带来短期盈利,但绝大部分人还是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所以股市暴涨或暴跌都不是国家想要的,只有稳定上涨才能兑现财富的合理分配,说白了也就是散户只有在一个确定的市场里才能赚到钱,就像十年前的房地产,当大部分人都认为房子只涨不跌的时候,财富效应才能体现出来。

短期来看,股市还会嗨一阵子,毕竟大资金进去了,情绪值被拉满,政策需要市场保持一定热度。

而中期就要看企业盈利能不能跟上了,如果新能源、AI、半导体这些产业能撑起新的利润增长点,那市场自然有底气继续往上走。

所以你问我这波行情怎么看?

我只能说,它是有逻辑的上涨,但不是无风险的上涨,当小区里的大妈都在讨论大盘会不会冲破5000点的时候,你就该考虑风险是不是来了?

此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财经   股市   散户   日本   市场   美国   企业   国家   牛市   也就是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