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秦刻石③

发布会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从自然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区域历史文化背景角度,阐释了扎陵湖地区具备出现秦代刻石遗存的条件。

尕日塘秦刻石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东距玛多县城直线距离为80千米,坐落在一处名为“尕日塘”山前坡地上。南距扎陵湖约200米。地名“尕日塘”藏语意“往来歇息之平地”,与刻石所处区域地貌特征也基本吻合。

在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坡地上,自然裸露有13处大小不等的岩体。刻石所处区域内多数岩体暴露最大高度处于1米左右,暴露岩面较为粗糙。这些岩体系形成于约2.5亿年前的三叠系砂岩。

尕日塘刻石,刻在第三级陡坎的2号岩体近底部一个相对光滑平整的构造节理面上。2号岩体最大暴露高度达2.7米,东西长22.6米,向南面向扎陵湖,岩体几乎与地面垂直,底部略内凹,整体略呈岩棚状。岩体南侧坡面较平缓,临近岩体附近有一东西长约20米,宽约5米的半月形平台。刻石面向东南,方向158°,受本地区主导风向(西北风)侵蚀较弱。刻石岩体与山坡、扎陵湖形成“背山面水”的景观,整体营造出山体挡风、水域调节微气候的效果。

从尕日塘刻石的岩体结构、岩面平整程度以及岩体附近地面与微气候环境等因素看,在该区域内仅刻石所处的2号岩体具备人类避风停留进行刻凿,且有利于刻石长期留存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体现出古人在刻石选址方面的智慧。

刻石西南侧,湖滨滩地调查发现有陶器残片,证明该区域可能存在地下遗存。在刻石东北约2千米的湖漫滩与山坡交汇处,调查发现有疑似石棺葬2座,附近应存在石棺葬墓地。

另在以刻石为中心的150千米(约合秦汉360里)范围内,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至近现代文物遗存,共75处。

据历史文献记载与史地研究成果表明,在隋唐时期,扎陵湖区域应是唐蕃古道入藏之地。以上已登记文物遗存与新发现文物遗存的出现,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尕日塘刻石所处的扎陵湖区域应属古代人类活动区域,并非人迹罕至。

扎陵湖北岸台地,湖滨平坦开阔,正值扎陵湖北岸东西通途间,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河由北向南流入扎陵湖,提供良好饮水水源,适合扎营停留,其地貌条件与“尕日塘”藏语意为“往来歇息之平地”相通。

原标题:《青海秦刻石③ | 体现古人选址智慧》

栏目主编:范兵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 李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历史   青海   遗存   藏语   湖北   向南   文物   千米   地貌   气候   条件   区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