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文|001

54岁的演员于和伟在不到24小时里被央视点名两次。

他既不是流量小生,平时也没什么花边新闻,凭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排面?

2025年10月,54岁的于和伟成了娱乐圈里讨论的中心。

毕竟一天内接连两次在官方社交媒体上接受表扬,这待遇实属罕见。

第一次点名央视的焦点对准了于和伟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里扮演的吴石将军。

剧中有一句台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返,央视评价这种极简的表达传递出了深沉的精神力量,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一段三分半钟的无台词表演。

通过松领带时微微发抖的手,还有最终瘫坐在椅子上时眼神的变化,就把角色内心的压抑和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许多观众表示看得手心冒汗,就在大家还在回味这场表演的时候,央视的第二次点名又来了。

这一次央视引用了于和伟自己说过的话,大意是作为公众人物,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从表扬一个演员的业务能力,拉升到了职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

大家都在琢磨,央视这么高调地聚焦一个中年实力派演员,绝不只是简单的夸奖,背后肯定有更多意义。

而一个演员能获得如此高级别的认可,这背后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运气,这条路于和伟走得既漫长又坎坷。

于和伟并不是那种年少成名的演员,他的演艺生涯起点不算早,1999年28岁的他才凭借《曹操》中的荀彧一角正式出道。

科班出身的他本以为会就此展开拳脚,没想到迎接他的是长达十二年的龙套生涯。

那些年他在各种剧组里演着几乎没什么人会记住的角色,比如在《大宅门2》里演白占安,戏份少得可怜。

在《历史的天空》里演的万古碑和《搭错车》里的一个边缘角色,这三部戏的所有镜头加起来,出镜时间都凑不够40分钟。

在那段看不到头的日子里,他也曾陷入过自我怀疑,后来在采访中提到过当时的心情,觉得自己背井离乡来到北京,难道就是为了跑龙套吗?

当年甚至一度动了不想干了的念头,但即便是在最崩溃的时候,对每个角色都未曾敷衍。

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他也要写满一本又一本的笔记来揣摩人物心理,这份对表演的较真,很早就被大导演看在眼里。

早在1995年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时,他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就因为自己精心设计了语气和眼神,得到了张艺谋的注意。

张艺谋当时就说他是个会琢磨戏的好苗子,他的这份坚持最后也终于在39岁那年得到了回报。

2010年他在《新三国》里饰演的刘备,让全国观众第一次真正记住了这张脸,此后他的事业才算走上正轨,但距离拿大奖,似乎总差那么一口气。

他多次入围主流奖项,却总是陪跑,直到2021年,50岁的他凭借在《觉醒年代》中对陈独秀的精彩塑造,终于拿下了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站在领奖台上,他一句终于不用陪跑了,道尽了这二十多年来的所有艰辛和坚守。

于和伟这种靠着一个个小角色,一步一个脚印熬出来的,和过去十年间娱乐圈流行的另一种成名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概从2015年开始,中国影视行业进入了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大IP加上流量明星成了一套百试不爽的商业公式。

操作模式很简单,找一部在网上本就拥有大量粉丝的小说,再请来几个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千万级粉丝的年轻偶像担纲主演。

一部剧还没开拍,光靠这些元素就能吸引到巨大的投资和关注,在这种模式下,一个演员的价值,不再看他会演戏,而是看他的网络数据有多漂亮。

这种风气直接导致了行业内出现不少乱象,一些演员演技不过关,台词说不清楚,表演全靠后期配音和美颜滤镜撑着。

制作方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营销炒作上,而不是打磨剧本和制作,结果就是市面上充斥着大量题材重复,剧情空洞的工业糖精剧,观众也逐渐开始审美疲劳。

慢慢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逆反情绪,有流量明星演技不看的说法开始获得不少人的认同,流量失灵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作品却在零宣传的情况下悄然走红,像《人民的名义》《狂飙》这些剧,开播前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营销轰炸。

但凭借着扎实的剧本,全体演员在线的演技,硬是靠着观众的口口相传火成了现象级爆款。

于和伟主演的《沉默的荣耀》也是如此,它证明了真正优质的内容,自己就能吸引观众。

而央视对于和伟的两次点名,更是把这种变化明确地摆在了台面上,更是释放一个明确信号,就是表演正在回归本质。

行业关注的不再是演员光鲜的人设和外在形象,更是他们塑造角色的能力上。

于和伟为了演好吴石,不仅查阅了史料,还主动减重15斤,甚至和编剧团队一起打磨剧本,这种戏外下功夫的创作态度,正是对浮躁风气的最好回应。

而第二次点名更是释放了第二个信号,那就是演员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

过去衡量一个艺人咖位的标准可能是微博热搜上了多少次,粉丝数据有多庞大。

而现在要看一个演员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的作品有没有传递正向的社会能量。

而这类作品的成功,说明了比起耗费巨资去搞预约破百万之类的营销噱头,不如把钱和精力花在剧本和制作本身。

当一部作品足够优秀,观众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宣传。

参考资料:

1905电影网, 2024-05-19 ,《城中之城》研讨会 于和伟称爱演灰色人物

1905电影网2022-10-12网小艺访谈|流量明星的前世今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娱乐   风向   信号   央视   小时   于和伟   演员   角色   流量   观众   台词   剧本   荣耀   演技   粉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