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一日小馆长”上线 各地出招破解假期托育难问题

图书馆是知识殿堂,但多地图书馆却成了一些家庭“放娃”的去处。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湖南衡阳图书馆里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暑假期间,不少地方的市民反映,一些家长把公共图书馆当成了“免费托儿所”,早上把孩子送到图书馆后就离开,中午给孩子点一份外卖,下班后再来接。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因为缺乏看管,喧哗吵闹,相互追逐,甚至乱丢垃圾,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秩序。时隔一段时间,记者又来到了这家图书馆,现在情况如何呢?

家长甩手放娃

图书馆组建志愿队管护

视频加载中...

记者来到衡阳市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维持着馆内秩序。图书馆的暑期 “放娃”乱象被媒体报道后,共青团衡阳市委主动找了过来,他们从返乡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组建暑期“管娃”志愿队,志愿者每天来到图书馆,针对孩子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图书馆每天都有超过5000人次的市民前来阅览,周末更是超过8000人次,其中一半左右都是儿童和青少年。然而,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由于没有家长在身边,一些孩子会在图书馆里随意走动,甚至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市民的阅读体验。

志愿者到来后,图书馆的秩序较之前已经改善了很多,但记者发现,一些被“放养”在这里的孩子,因为贪玩,却很少在图书馆里看书。

现实无奈还是责任缺位

家长不能甩手放娃

对于家长来说,一边是工作,一边是放假在家的孩子,把孩子放在图书馆,一放就是一天,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图书馆不是责任转嫁站。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其核心功能是提供阅读服务,而非儿童托管。衡阳市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案,暑假期间,多地图书馆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也纷纷发布提醒,号召拒绝不文明行为。

视频加载中...

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区,孩子们在书架间奔跑打闹,高分贝的呼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暑期以来,投诉量从日常几乎没有攀升至10多起。

家长 石月红:我们夫妻都要上班,孩子放假家里没有人带。送去托管班,一个月费用动辄两三千元,经济压力比较大。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又担心安全问题,也怕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家长 程爱珍:实在是没办法,工作太忙,走不开。把孩子放到图书馆,就是希望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熏陶,学到点真实的东西。

在图书馆里,可以看到大量醒目的提示标语,提醒孩子们保持安静、爱护环境等。

九江市柴桑区图书馆管理员 范为: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负责日常的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维持秩序、提醒孩子们保持安静和注意卫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对其他读者的服务精力。其次,噪声和混乱的环境让很多读者投诉,破坏了图书馆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和功能发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秀平:寒暑假的时候,很多家庭特别是双职工家庭,没有办法全天候监管孩子,所以就把他们放到图书馆去,觉得比较安全。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自己的家庭教育的责任是有缺位的,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里面,家庭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学校和社会的。如果家长完全放任孩子没有任何叮嘱,这会让孩子在公共空间比较散漫,没有他人意识,我认为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很不好的。这种放任式的、甩手式的图书馆“寄存”育儿,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托育不是家庭私事

呼唤暑期带娃新解法

维护图书馆的公共秩序,保持安静的阅读环境,需要家长尽到自身的监护责任,至少在把孩子送进图书馆前,教导孩子遵守相关规定,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对于暑期托育,还需要各方力量的合力破解。

视频加载中...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秀平:我不是很同意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到家长身上,比如周末节假日孩子的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衔接不是很顺畅,带有普惠性、公益性并坚持教育属性的校外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还不是那么完善,纯市场性的校外服务机构的逐利动机相对较强。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可能难以负担或者不愿付出那么高的成本。

专家表示,一方面,一些地方公益性托管服务场所数量不足,家长们较难在住所附近找到公立托管服务场所;另一方面,私立托育服务机构价格普遍偏高,许多家长陷入“两难”。这背后的暑期托管难,还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的协同发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秀平:“寄存式育儿”其实是一个家庭教育问题的公共化,我们要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很重要的就是加强统筹和条件保障,把区域内的公益性机构和市场性机构建一个白名单,动员区域内枢纽性的教育类组织和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发挥作用。对于社区来讲,在寒暑假的时候,把传统的面向妇儿的那一部分功能,把服务功能设计得更细致,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充实的、有意义的寒暑假生活。

应对暑期托育难

各地纷纷出“实招儿”

记者了解到,其实目前不少地方都探索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破解暑期托育的难题。

视频加载中...

上午九点,在浙江湖州长兴县雉城街道大西门社区活动中心,杨冬英奶奶准时出现在课堂。她穿上戏服、戴上假发,一张口就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杨奶奶逐句教唱,孩子们也学得有模有样。

杨冬英是“共享家长团”里“共享奶奶”,据了解,今年暑期,大西门社区招募热心退休老人,成为“共享家长团”的队员,她们根据自身特长开设书法、绘画、故事会等课程,还轮流负责孩子们的接送和安全照护。参与的老人还可以累积服务时长,来兑换未来养老服务或生活帮助,既盘活了社区老年资源,也促进了代际融合。

“共享奶奶” 李少美:我们有时间能陪小孩子一起学一点基础的东西,陪他一起成长,能在这里让家长放心。

在吴兴区爱山街道利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综合活动室,来自公益商户的专业舞蹈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练习舞步,另一些孩子则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制作手工,而这些活动都是免费开放的。

家长 陶繁艺:我们平时上班比较忙,把小孩子放到社区这边也很放心,平时都有老师和志愿者帮忙看护。

在北京市丰台区图书馆,近百名孩子成了这里的“一日小馆长”。孩子们通过平台招募和线下培训进入图书馆,暑假期间,他们在这里承担着维持秩序、解答咨询、图书整理上架、引导使用自助设备等任务。

五爱屯小学学生 王祎勍:我当小馆长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读者们解决一些借还书的问题,以及摆放图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和读者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自信感提高了,交流也更流畅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秀平:有些图书馆也在利用小读者之间做自我发展机制,通过做一日图书管理员等方式,或者引入一些社会公益人士协助,对孩子进行引导,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办法。我们应该更多从积极和接纳的角度去看待“寄存式育儿”,帮助家长们更好解决长时间的寒假暑假时孩子的看护和辅导教育问题。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 赵迎晨)

责任编辑:李金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5

标签:育儿   馆长   出招   上线   奶奶   假期   图书馆   孩子   家长   暑期   北京师范大学   图书   志愿者   校外   家庭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