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这事发生在1936年12月,那时候日本人在东北闹得正凶,中国内部却还忙着打内战。张学良管着东北军,杨虎城带十七路军,两人都在西北待命,得听蒋介石的话去围剿红军。
可张学良丢了老家东北,心里窝火,不想再打中国人,杨虎城也觉得抗日要紧。
蒋介石坚持要先剿共,12月4日他从洛阳飞到西安,住进临潼的华清池,带了不少卫队和亲信,打算当面压张杨两人动手。

张学良劝了好几回,12月7日还开车去华清池聊,蒋介石不听,反倒骂他通敌。张学良气不过,和杨虎城一合计,决定来个兵谏。
12月9日,西安学生上街游行,喊停内战抗日,蒋介石让宪兵镇压,抓了不少人,这事让张杨更下定决心。12月11日蒋介石要发围剿令,张学良知道后,马上安排行动。
12月12日凌晨,孙铭九带队冲进华清池,双方交火,蒋介石翻墙跑上骊山后被抓住。

这过程中,国民党死了不少人。
蒋介石的宪兵卫队,团长叫蒋堃,他指挥抵抗时中弹没了。卫队总共死了16个人,伤了21个人。这些人平时贴身护着蒋介石,损失这么大,等于把他的安全网撕了个大口子。
士兵里有曹兆丰、杨志、陈柱亚、郝振伍、熊丸、江煦、胡致仕,他们在枪战中一个个倒下,都是普通卫兵,但对蒋介石来说,这些人是他的铁杆保镖,丢了他们等于丢了半条命。

除了这些,还有几个大人物没了命。
最出名的邵元冲,他是国民党老资格,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管党史编撰,早年跟孙中山混,同盟会成员。1910年,邵元冲当过镇江法官,后来留学日本,宋教仁案时帮着喊冤。
孙中山临死前,他是遗嘱见证人之一。

蒋介石上台后,邵元冲支持他反共,1925年西山会议上提清党建议,为后来四一二埋线。邵元冲到西安本来是要见蒋介石,聊联共抗日的事,两人争起来,他坚持反共。
张学良部队冲招待所时,邵元冲住的113房间挨了枪,他右脑和右肩中弹,抢救三天,在12月15日去世,46岁。
邵元冲对蒋介石政治上帮了大忙,死了等于少了个支柱。

蒋孝先是蒋介石的远房侄子,按辈分叫蒋介石叔叔。
1924年,蒋孝先从老家投奔蒋介石,先上黄埔军校,然后升宪兵营长,帮着清除异己。长城抗战时,他当北平宪兵副司令,按蒋介石命令抓抗日学生,人称恶魔。
事变发生前,他是侍从室少将,管宪兵三团,相当于副侍卫长。

12月12日夜里,他从西安开车去临潼,路上碰东北军检查,态度拽,被士兵崩了。蒋孝先不光是亲戚,还管着安全,死了让蒋介石既心疼又恨。
王景樾是边业银行西安分行经理,管西北钱袋子,是蒋介石的心腹。王景樾在冲突中中枪,救不过来。他死后,蒋介石在西北的资金控制出问题。
有的资料还提蒋家其他子侄外甥,好几个在事变中挂了,为护蒋介石没了命。

其中有个亲戚平日里仗势欺人,得罪人多,被张学良手下打死,不是枪战里阵亡的。这些人加起来,蒋介石看名单时脸都绿了,不光是丢面子,还丢了亲人和骨干。
总的伤亡,据史料说国民党近两百人没了,大部分是蒋介石的人。双方交火不算太久,但死伤重。张杨那边也损失一些,但远没国民党多。
事变后,张学良发通电,提八点主张:停内战、抗日、释政治犯。南京政府急了,调兵要打,周恩来他们帮忙谈,蒋介石答应抗日条件。

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一落地就被扣了,判10年,后特赦,但实际软禁起来。
蒋介石为什么对张学良恨一辈子?名单上那些人就是关键。邵元冲是政治元老,帮蒋介石稳党内地位;蒋孝先是亲戚加警卫,血缘加信任;王景樾管钱,实际利益;蒋堃和卫队是安全保障;加上其他亲属,等于一刀刀割蒋介石的肉。
蒋介石觉得张学良不光扣了他,还杀了他的亲信,这仇大了去了。事变让他威信扫地,国民党内部有人质疑他领导力,他表面上答应合作抗日,私下开始算账。

杨虎城先留用,1937年,蒋介石让他出国考察,1938年叫回就关了重庆。1949年9月17日,国民党快败了,杨虎城全家被特务杀了,老婆、孩子一个不留。
张学良运气好点,有宋美龄护着没死,但软禁地方转来转去,最后在1949年去了台湾。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病死前,还叮嘱蒋经国别放张学良,放了等于“放虎归山”。张学良一直关到1990年才重获自由,已经90岁了。

这事看下来,蒋介石的报复心重,不光因为丢脸,更因为死了的那些人。名单上每个人都和他有直接联系,政治、经济、安全全受影响。
张学良本想逼蒋抗日,结果把自己搭进去。历史书上说事变推动国共合作,打日本有功,但对张学良个人是悲剧。
蒋介石一辈子记恨,关他那么久,显示出他小肚鸡肠的一面,不肯饶人。

参考资料:
1、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三份遗嘱 检讨责任在他自己 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02月03日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