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号召激发爱国热情,东北军民组建义勇军,掀起抗日热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突袭沈阳,国民政府下 “不抵抗” 令,东三省迅速沦陷。但黄显声率警察打响抗日第一枪,东北军民组建义勇军,1932年秋达50万人,中共亦介入整合力量。

这场抗争如何影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又为何能成抗战重要支撑?

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口“柳条湖事件”发动突然袭击,九一八事变爆发。

短短几天,东三省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

黄显声,是最早举起反抗旗帜的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当天,他身为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虽然接到了“不可抵抗”的命令,却仍下令抵抗。

他指示:“非到不能支持时,绝不放弃阵地。

警察署、分局、南市场等地爆发了激烈枪战。战力悬殊之下,他组织警察分队撤至锦州,迅速整编为三支公安骑兵总队,继续抗战。

1931年12月,辽西义勇军在沟帮子前线通电全国,誓言以热血灌溉民族自由之花。

在日军重兵压境之下,义勇军袭击铁路、火车站,歼敌数百,打乱了日军的“扫荡”计划。到1932年秋,东北三省已有义勇军50万人,活跃在93个县。

这些义勇军没有统一指挥,只是情绪化的反抗?

东北义勇军最初确实是由各地军民自发组成,规模不一,装备简陋。

但随着战事升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深入介入后,抗战力量逐渐整合。

中共满洲省委在1931年9月19日发出号召,要求组织群众开展反日斗争。

随后,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深入各地,建立游击队,逐步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

1934年,杨靖宇在南满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敌后抗战正式打响。

1937年,东北抗联已扩展为11个军,成为日军在满洲的主要对手之一。

这些队伍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统一的组织纪律,并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1933年,作曲家聂耳随上海抗日救援团前往热河,在辽宁建平县听到义勇军誓词歌,深受震撼。

他将这些旋律与情感凝练成《义勇军进行曲》,最终成为新中国国歌。这是东北抗战精神的体现。

九一八事变后,冯占海坚决拒绝伪满的招降,通电全省,公开反对熙洽投敌行径。

随后,他率部北上,编成吉林省警备军,兵力超过两万人,先后在拉林、阿城等地与日伪军多次交战,重创敌军。

东北抗战是一次持续数年的、由下而上的自发抗争。

中共的号召与组织提供了核心支撑,义勇军的英勇战斗则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十大联军十万人,救国抗日一条心。”这是当时东北民间流传的民谣,也是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历史   义勇军   爱国   军民   热潮   号召   中共   热情   日军   事变   满洲   热河   进行曲   联军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