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中介中心性,叫中间中心性,是美国社会学家林顿·弗里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主要的作用就是评估一个节点在不同行动者群体中发挥“桥梁”的程度。
中介中心性可以被用于很多领域,今天,我们用来分析广东东莞的美食。
东莞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市户籍人口326.95万人,但是,常住人口却达到了1057.08万人。
我们根据《全粤村情(东莞市卷)》的数据,东莞的传统村落约有1088个。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是传统村落,而不是合村并居后的611个。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加上流动人口多的原因,东莞美食包罗万象而又独具地方特色。
在文旅部门和商务部门的统计中,纳入非遗以及名小吃、名吃系列的传统美食是205种。
这些美食,与东莞民风民俗息息相关,游客品尝这些美食,就是在感受东莞的文化。
我们大体梳理了一下,在205种传统美食中,以米面为原料的糕点类食品为101种。这些美食包括了松糕、糖环、炒米饼和艾角等。
洪梅镇梅沙村,东莞种植稻米最多的村,这里的金色水乡稻田项目示范地块在2024年以实测亩产581.73公斤的成绩荣获全市一等奖。
在村子里,我们了解到:稻米种植由来已久,自明朝以来就形成了规模。至今,稻米仍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长久以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午就在田间地头吃饭。
由米面做成的简餐,便于携带和食用,还不易变质,因此成为劳动人们的主要食品。这种食品,在村子里也叫“食晏昼”,意思是中午饭或者下午茶。
这种饮食习俗融入了劳动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并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传承至今。
类似梅沙村这样的传统村落还很多,在调查中我们统计:每种传统食品平均约有28个村落食用。
我们还发现,东莞的很多食品颜色都很鲜亮,外观则以环形或者圆球状为主。例如,红团、粉果
糖环、油角等。
在清溪客家菜美食街,我们边走边吃边与店家聊天,他们告诉说:这种颜色和形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了东莞普通劳动人们对多姿多彩生活的向往,同时包含了家人团聚的喜悦。
这种普遍存在的文化寓意,在不同的村子,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例如:道滘镇、麻涌镇等水乡片区,常吃冬团,红色圆球外观寓意团结美满。
樟木头镇、清溪镇和凤岗镇等客家地区,冬至吃的汤圆多称为“咸丸”,取意团圆。
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广府文化核心区内,正是区域内两种民系交融碰撞,形成独特的广客交融饮食文化。
在调研中,我们也一直寻找最佳的“中介中心性”美食,并很幸运找到了,超出我们的意料,居然是:扣肉和炆猪肉。
他们在广府与客家之间,在传统与变化之间,在村落与社区之间,承担了桥梁作用。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