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从烟台山下来,沿海岸街向东,来到海岸路,大海已出现在眼前。海岸路沿海岸线修建,路边立着一排蓝底白字的网红路标,上面写着如“北京人在烟台”的文字,下方还有一句最具当地特色的方言。找到“广东人在烟台”的牌子,搭配的文字为“过得顺唔顺吖”,顿觉十分亲切。



海岸线修得非常漂亮,路边设有不少摊位,估计到了晚上,这里会变得热闹起来,白天阳光暴晒,则有些难受,赶紧顺着马路往东走。
海岸路延伸到滨海广场音乐喷泉后,便开始向南拐,变成了解放路。广场上有不少雕塑,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把小提琴、或者大提琴。仔细观看,琴板上还有罗马数字,又像是一座时钟。广场后的一栋大楼上,有“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的标志,便信步走了过去。



来到这栋大楼的正前方,这里立着一座大摆钟,名为宝时钟。1915年7月,实业家李东山在烟台创办宝时造钟厂,并生产出第一批机械摆钟,注册商标为“宝”字,成为中国现代造钟业的首创。后来,以“北极星”取代了“宝”字,引领中国钟表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国有资本运营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这栋大楼位于广仁路21号,始建于1913年,平面呈梯形内院式布局,四面坡屋顶,中西合璧的造型,其前身为生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是烟台首家电力生产企业。
这家博物馆需要购票参观,个人觉得还是非得值得的。特别是有关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历史部分,介绍的非常详细,还有很多实物和模型加以佐证,博物馆为此显然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可谓是不计成本。



中国其实是钟表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和使用计时器,古代的机械计时器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率先实现工业化,这才完成超越。关于这个认知,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我国古代计时器主要分为三类:根据日影方向测时的日晷、根据恒定流量计时的滴漏、以及机械传动结构的计时器。
2003年,考古人员在山西临汾陶寺乡东坡沟发现了一座观象台,建于4100年前,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陶寺观象台呈半圆形平台,有13座夯土柱,自西向东呈扇状排列。古人通过柱与柱之间的缝隙,观测日出的方位,并由此确认当时的二十四节气。它比英国巨石阵观测台(前1680),早了近500年。
另外,像圭表、浑仪、简仪、仰仪、石质日晷、铜壶滴漏、香漏、碑漏、秤漏、五轮沙漏、水运仪象台等,这些古人所用过的计时方式,展厅内都有实物展示,充分反应了我们先祖的智慧。
近代中国的钟表技术虽然暂时落后了,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从1913年起,李东山先后到德国和日本学习制钟技术,回国后在朝阳街南端兴建厂房,1915年7月宝时造钟厂开业,1918年1月造出第一批座式机械摆钟,刚才在大楼前看到的正是其中之一。
1931年,宝时造钟厂与德顺兴五金合并,更名为德顺兴造钟工厂,1934-1935年,企业发展达到鼎盛。解放后的1955年,德顺兴等三家钟厂组建公私合营烟台造钟厂,1960年1月,开始注册并使用北极星商标。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