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盖咯!”红城镇“姐妹花食品店”的竹制托笼被轻轻掀起,一团裹挟着麦香与玫瑰甜的热气瞬间腾起,直径半米的金黄月饼稳稳卧在笼中,表面捏塑的玉兔捣药纹路清晰可辨——中秋前夕的永登城乡,这样的热闹场景在街巷间随处可见,这枚被当地人称作“团圆饼”的大月饼,正把节日的滋味揉进每一缕炊烟里。
在永登人的中秋记忆里,月饼从来都是“大”有乾坤。“‘天爷天爷大大下,蒸哈的馍馍车轱辘大’,老辈传下的童谣里,藏着咱永登月饼的模样。”城关镇溢香烧饼店的师傅边给月饼刷胡麻油边介绍,作为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登千层月饼最大的能有5公斤重,比普通脸盆还大一圈,堪称“月饼界的巨无霸”。制作这样的“大块头”向来是邻里协作的热闹事。与机制流水线制作的月饼不同,“千层土月饼”是把发酵揉好的面擀成圆型之后,层层叠加,在每层面坨上都抹上胡麻油,再均匀撒上姜黄、红曲、胡麻籽、玫瑰酱、苦豆、花椒叶等调味品,加入调味品的千层月饼一分为三叠放在一起,用一张白面皮把一摞色泽诱人的千层饼包起来,然后在千层月饼上做几个面塑图案,做好的千层饼放入大火烧开的蒸笼中,蒸一个小时左右才能熟透。刚出锅的月饼泛着油光,一刀切下去,红曲的艳红、姜黄的明黄、苦豆的青绿层层绽放,像极了永登丹霞的纹理,油香裹着玫瑰甜直钻鼻腔。
中秋前的永登市集更是被月饼香浸满。丁娃食品糕点专柜前,摞得像小山的月饼吸引着市民排队选购,“苦水玫瑰馅的要两个,苦豆咸香的给老人带点”,丁娃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忠贤麻利地打包,“节前半个月就进入旺季,每天要卖上千个,不少外地游客专门开车来买”。甘味源公司负责人薛永琴做烧饼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她是“永登烧饼”省级非遗传承人,通过“手把手”传技带徒,她培养了面点技师200余人,“过去做烧饼只为养家,现在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这就是手艺的价值。”薛永琴说。
夜幕渐临,永登人最看重的“接月亮”仪式拉开序幕。家家户户在庭院中摆上方桌,最大的那枚月饼必然居于中心,配上苹果、葡萄、核桃等供品,静静等候月亮爬上墙头——这一源自明代的习俗,藏着“人月双圆”的期盼。“月饼要摆得正,等月光洒在饼上,全家才能分食。”七山乡的李大爷手持刀叉,将月饼切成均等的十几块,“这饼分着吃才香,就像日子要凑在一起才热闹”。月光下,孩子们捧着月牙状的月饼奔跑,酥皮簌簌掉在衣襟上,笑声与月饼的香气缠在一起,漫过庄浪河的夜色。
从蒸笼里的金黄圆月,到分食时的欢声笑语,永登月饼的“大”藏着匠人的用心,“圆”载着团圆的期盼。正如月光下的村民所说:“这月饼蒸得越大越圆,咱的日子就越红火团圆。”咬一口热乎的千层月饼,油香与乡愁在舌尖融化,这便是永登人最踏实的中秋滋味。
来源 | 县融媒体中心 鲍欣怡 贾谦思
责任编辑 | 周钰 赵晶玲 王立命
监制 | 汪政清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