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上海20年、员工规模近10万的昌硕科技代工厂宣布整体迁离,引发网友热议,“难道是第二个富士康”?
事实上,近年来,受美企制造业回流、中美关税大战影响,苹果、惠普、索尼等外企科技巨头接连被爆生产线迁离,国内不少代工工厂因此遭遇订单缩减,面临经营压力。
对此,有悲观观点认为“世界工厂将易主”、“数十万人养家糊口的饭碗没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二十年前,国外科技企业看中我国劳动力方面的优势,纷纷在华布局生产线,一批电子科技代工厂由此崛起。
昌硕科技便是其中的代表企业。
2004年,华硕集团的下属企业昌硕科技正式入驻上海,成为了全球五大代工厂之一。
昌硕除了是华硕的代工厂以外,它还承担了苹果电脑以及部分手机的组装。
巅峰时期,昌硕能解决上海市超8万人的就业问题,就连淡季也能解决2万人,最熟练的员工一天就能给1200部手机打螺丝,月收入高达上万元,业务规模达到了15亿。
2020年,昌硕的产值超过了1200亿元,占浦东新区年GDP的10%。
因为它的业务模式和富士康有相似之处,还被大家称为“小富士康”。
但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昌硕科技的订单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苹果最新型号手机的组装订单被大幅削减,仅仅一个季度,订单量就直线下降。
近年来,美国出于维护自身经济主导地位的目的,对华 “脱钩断链” 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苹果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自然也受到了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苹果陆续将产业链向印度、越南等地区转移,并且还从供应链中剔除了 32 家中国代工企业。
昌硕科技作为苹果供应链的重要一员,自然首当其冲,受到了显著冲击。
比如说,原本属于昌硕科技的苹果订单,现在被分给了印度、越南等地区的代工厂。
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建厂成本都比中国低很多,这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苹果来说,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甚至还有消息称,苹果已经把苹果15的基础订单交给了印度工厂,这就导致昌硕失去了关键的订单。
不少员工表示,近期工厂的订单数量非常少,他们工作时间甚至都不超过5个小时。
而且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在不断的提高,2022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平均薪资是6900,而同期越南的工资只有2000。
对于昌硕这样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厂来说,人力成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开支。
还有就是在疫情期间,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欧美等主要市场的经济非常不景气,购买力也大幅度下降。
昌硕科技作为电子产品代工厂,订单量跟购买力紧密相连,当大家的购买力下降时,昌硕的订单业绩大幅度下跌。
还有就是随着国内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人工成本在不断上升,上海作为大都市,物价水平较高,运营成本自然也就增加。
可昆山等地却在此时提出了力度更大的惠企政策。
对有增速的企业最高奖励200万,产值突破百亿、千亿的企业最高补贴2000万。
昌硕为了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再三思虑下决定搬迁至昆山,希望能够在昆山缓解一定的成本压力。
昌硕的离开会减少浦东地区10%的税收,但是向昌硕这样的企业,没准它的离开能改善上海的容纳量。
其实,昌硕科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不少代工厂都在经历类似的艰难处境。
受美企制造业回流、中美关税大战等因素影响,苹果、惠普、索尼等外企科技巨头的生产线迁离,导致国内很多代工工厂订单缩减。
在2022年疫情期间,富士康为了生产苹果的最新机型,厂内防疫压力巨大,员工感染后隔离环境较差,食品供应不佳,引发了员工的恐慌,导致工人纷纷逃离。
富士康在印度投资48亿建厂;耐克生产线搬到了越南......
那么像制造业外迁的现象是否会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近年来,确实有部分制造业企业选择外迁到东南亚、印度等地区。这些地区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中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生产,再到产品组装,各个环节都非常完善。
而且,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发达,交通、通信等条件优越,这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中国拥有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群体,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制造业外迁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短期内可能会影响部分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一些依赖代工产业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工人失业、税收减少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也为中国产业转型提供了契机。
面对制造业外迁等挑战,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发展迅速。
比亚迪去年的汽车销量突破百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还大量出口到海外。
在光伏产业,中国的技术和产能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隆基绿能等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了较大份额。
在 5G 通信领域,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技术实力雄厚,推动了 5G 技术在全球的应用和发展。
由此可见,就算是昌硕和富士康等这样的苹果代工厂撤离,也不会让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有所动摇。
如今中国已经走向转型中高端产业的道路,一个制造大国正在崛起。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