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底,贵州榕江遭了大水灾,一个熟悉的身影悄悄出现在救灾现场,带着两千万善款默默帮忙。
谁知道呢,多数人都忘了,这人当年可是用十几亿现金堆成"钱墙"拍照的主儿,被全网骂成了"中国首骗"。
这九年他跑哪儿去了?咋突然改了做善事的套路?
作者-彤
十几亿现金堆成墙,陈光标笑得特别灿烂。这张照片一出来,整个网络都炸了锅。
说起来也奇怪,那会儿正是2013年,国家搞经济普查,陈光标想着支持政策,就弄了这么个大动静。13.91亿人民币,整整16吨现金,码成三面墙那么高。他站在钱墙前面,咧着嘴笑,活脱脱像个守着粮仓的农民大叔。
照片传开后,骂声如潮水般涌来。"炫富!""作秀!""沽名钓誉!"各种帽子往他脑袋上扣。
网友们的怒火像被点燃的汽油,烧得他体无完肤。连带着他那些年做的慈善,都被贴上了"表演"的标签。
更要命的是,他还搞了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
为了推广环保,他当众砸了自己的大奔驰。
为了宣传低碳生活,他给全家人改名字,自己叫"陈低碳",老婆叫"张绿色",两个儿子分别叫"陈环境"和"陈环保"。这事儿一出来,连央视都觉得有点过了。
街头卖空气罐头,带员工吃剩菜剩饭,这些举动在当时看来简直是胡闹。
媒体记者追着他跑,每天都有新段子出来。老百姓茶余饭后聊天,陈光标成了最好的谈资。就是因为这事儿,大家伙儿都忘了他到底干了啥好事。
童年那会儿,陈光标真是穷得叮当响。
1968年生在江苏宿迁一个破村子里,家里七口人全靠种地过活。你能想象吗?他家穷到什么程度,连哥哥姐姐都被饿死了。
九岁之前,这小子就没吃过一顿饱饭,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只能喝点稀粥充数。
父亲脾气暴躁,掉桌上一粒米都得挨打,掉地上的也得捡起来洗洗吃掉。有一回陈光标被打得腿骨折,住了好几天医院。
就这么个苦孩子,愣是靠着一股子韧劲儿闯出了名堂。
九岁开始挑水卖钱,赚学费和生活费。看见同学交不起学费要辍学,他把自己攒的钱都给了人家。十七岁那年,村里就他一个万元户。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开始倒腾医疗器械。
那会儿他发明了个耳穴疾病探测仪,虽然开始卖得不咋地,但后来改进了,竟然卖得挺火。第一桶金就这么来了。
有了钱以后,这小子第一件事就是做善事。
年收入还不到二十万的时候,就拿出几万块钱帮助白血病患者。2003年非典那会儿,他捐了200万现金和大批医疗物资。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带着60台大型机械冲进灾区,亲自从废墟里刨出了131条人命,自己掏了上亿元搞重建。
2010年玉树地震,他又是第一个冲进去的。捐款5300万,一口气建了46所希望小学。玉树的藏族同胞见了他,都竖大拇指喊"扎西德勒"。就这么个苦孩子出身,后来咋就被人说成是作秀呢?
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陈光标做慈善,确实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做好事都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他倒好,恨不得在村口架起十八台大喇叭循环播放。
每次捐款都要请记者来拍照,每次救灾都要拉横幅宣传。这种做法在传统观念里,确实有点"为善欲人知"的味道。
但咱得好好琢磨琢磨,他这么搞到底图啥?
首先,透明度这事儿挺重要的。善款悄咪咪进了灾区,谁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陈光标这么高调,媒体全程跟拍,钱花到哪儿都明明白白。那些想伸黑手的,看见这阵势也得掂量掂量。
其次,示范效应也不能小瞧。他一个人再有钱,能帮多少人?但他这么一搞,确实带动了不少人跟着做善事。韩红后来搞慈善基金,很大程度上也受了他的影响。
再说,明摆着的事儿,人家是拿真金白银在做事。40多亿砸下去,200多万人受益,这数字可不是吹出来的。如果这叫作秀,那这场戏的成本也太大了吧?
问题出在哪儿呢?可能是方式太粗暴了。中国人讲究含蓄,不太能接受这种"大鸣大放"的慈善方式。加上那会儿网络刚兴起,键盘侠们正愁没地方发泄,陈光标就成了最好的靶子。难道不是吗?
面对这么多骂声,陈光标选择了一条谁都没想到的路。
2016年以后,陈光标真的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那个曾经天天上头条的"中国首善",突然就没了声音。网上关于他的新闻,从每天刷屏变成了销声匿迹。各种传言满天飞,有人说他公司倒闭了,有人说他被调查了,更离谱的说他人都没了。
其实呢,人家只是受不了那些恶意中伤,特别是家人跟着挨骂,所以选择了低调。但慈善这事儿,他从来没停过。
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陈光标又出现了。不过这回,没有钱墙,没有合影,没有震天响的口号。
他就是默默地把上百万个口罩和成批消毒设备,一车车拉进了最危险的疫区。志愿者看见他在方舱医院搬东西,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那个"高调首善"。
最近几年,他摇身一变成了"庄稼汉"。搞起了"村村播家家富"的助农项目,在全国选了100个试点村,帮农民们直播卖货。
镜头里的他,皮肤黝黑,笑容憨厚,完全没了当年西装革履的"首善"模样。
贵州榕江发大水的时候,他带着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回媒体想采访他,人家直接拒绝了。"别拍了,救人要紧。"他卷起裤腿下到齐腰深的水里,帮老乡抢收快被淹没的稻谷。
真没想到,那个曾经最爱出风头的人,现在变得这么实在。从"给予的表演"变成了"融入的实践",从站在钱墙前的富豪慈善家,变成了蹲在田埂上的助农志愿者。
这种变化不光是他个人的事儿,说不定还能给其他人一些启发。真正的慈善,可能不在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坚持和行动的实在。
说起来也挺感慨的,从陈光标的这番折腾,咱能看出中国慈善这些年是咋变的。从最初的遮遮掩掩,到后来的大张旗鼓,再到现在的务实低调,这就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过程。
真正做好事的人,其实不在乎用啥方式,关键是那颗初心和那份坚持。陈光标这九年的沉寂和转变,反而证明了他慈善的真实性。如果真是为了出名才做善事,挨了这么多骂还会继续吗?
也许咱得反思一下,当一个人真金白银做善事的时候,咱们是不是该对他的方式宽容点儿?毕竟,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更多的善行,而不是对善行方式的苛求。
你觉得做慈善到底该高调还是低调?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