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日凉风至,处暑之时谷渐黄”,立秋一到,天气慢慢转凉,身体也悄悄换了 “模式”。老辈人常说 “秋冬进补,开春打虎”,但立秋后的养生关键不在 “补”,而在 “润” 和 “养”。今天就给大家分享 3 样立秋后该吃的 “宝贝”,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秋季养生智慧,做法简单,全家吃着都舒服,秋冬少生病。
立秋后空气干燥,不少人总觉得嗓子干、没胃口,这时候吃点芋头正合适。中医讲 “秋养脾”,芋头性子温和,吃着软糯好消化,能帮着调理脾胃,老人吃了不胀气,孩子吃了能开胃。而且芋头饱腹感强,秋天想控体重的年轻人,用它当主食也不错,比吃米饭面条更顶饱。
推荐做法:芋头蒸排骨(我家每周必做 3 次的家常菜)
食材:小芋头 500 克、排骨 300 克、姜片 3 片、生抽 2 勺、料酒 1 勺、淀粉 1 小勺、盐少许、葱花少许
步骤:
1.芋头不用削皮,先洗干净,放锅里煮 10 分钟(这步是我试了多次总结的,先煮过的芋头去皮不手痒,还更粉糯),捞出来晾温后去皮,切成滚刀块铺在盘底。
2.排骨剁成小块,放清水里泡 10 分钟去血水,捞出来沥干。加 1 勺料酒、1 勺生抽、姜片、少许盐,用手抓匀,再放 1 小勺淀粉抓拌,腌 15 分钟(这步关键!淀粉能让排骨蒸出来更嫩,还挂味儿)。
3.把腌好的排骨铺在芋头上面,蒸锅上汽后放进去,大火蒸 25 分钟(小排骨容易熟,别蒸太久,不然肉会柴)。
4.蒸好后撒点葱花,淋半勺生抽提鲜,拌匀就能吃。芋头吸了排骨的肉香,粉糯入味;排骨带着芋头的清甜,老人孩子都抢着吃。
“秋吃鲈,赛人参”,立秋后鲈鱼最肥美,肉嫩刺少,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却不多。秋天人容易觉得累,吃点鲈鱼能补能量,还不担心上火。家里有上学的孩子,多吃鲈鱼能补营养;老公上班累了,炖条鲈鱼喝汤,暖身又解乏;老人牙口不好,鲈鱼刺少易嚼,吃着没负担。
推荐做法:香煎鲈鱼块(新手也能煎出完整鱼块的技巧)
食材:鲈鱼 1 条(选 1 斤左右的,肉最嫩)、姜丝 3 克、蒜末 2 瓣、料酒 1 勺、盐少许、白胡椒粉少许、食用油 2 勺、葱花少许
步骤:
1.鲈鱼处理干净(让卖家帮忙去鳞去内脏),回家后用厨房纸把鱼身内外的水分彻底吸干(划重点!煎鱼不碎的关键就是水分要擦干),切成 3 厘米左右的大块。
2.鱼块里加姜丝、1 勺料酒、少许盐和白胡椒粉,用手抓匀,腌 10 分钟(时间别太长,不然鱼肉会变紧)。
3.平底锅烧至六成热,转小火,倒少许油润锅,把鱼块皮朝下放入锅中(先煎鱼皮面,定型快)。煎的时候别着急翻动,等底面金黄结壳,用铲子轻轻推一下能移动,再翻面煎另一面。
4.两面都煎好后,撒蒜末和葱花,沿锅边淋半勺料酒增香,关火盛盘。这样煎的鲈鱼外香里嫩,刺少肉鲜,配米饭能多吃半碗。
立秋后白天还热,人容易上火,茄子性子凉润,能帮着清热润燥。很多人觉得茄子吸油,其实做法对了,茄子也能吃得清爽不腻。茄子里膳食纤维多,老人吃了能促消化,孩子吃了不便秘,家庭主妇做起来也简单,焖一焖就下饭。
推荐做法:红烧肉末茄子(不吸油的小技巧)
食材:长茄子 2 根、猪肉末 100 克、蒜末 3 瓣、生抽 2 勺、老抽半勺、蚝油 1 勺、盐少许、葱花少许
步骤:
1.茄子洗干净,不用削皮,切成 5 厘米长的段,再改刀成粗条(别切太细,不然炖的时候容易烂)。找个大碗,放少许盐抓匀茄子条,腌 10 分钟(这是我试出来的去油技巧!茄子腌过出水后,炒的时候吸油少),然后把杀出的水倒掉,用厨房纸挤干茄子表面水分。
2.热锅冷油,油不用多,放入茄子条,中小火慢慢煸炒(边炒边用铲子按压茄子,让水分蒸发),炒到茄子变软、表面微微焦黄,盛出来备用。
3.锅里不用再倒油,直接放肉末,小火炒至肉末变色出油,加蒜末炒香,放 2 勺生抽、半勺老抽、1 勺蚝油,翻炒出香味。
4.把炒好的茄子倒回锅里,加少许清水(没过茄子底部即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 3 分钟,让茄子充分吸收汤汁,最后开大火收汁,撒葱花即可。这样做的茄子软糯入味,肉末香而不腻,老人孩子都爱吃。
立秋后的养生,不用追求名贵食材,身边这些常见的 “宝贝” 就足够。芋头健脾、鲈鱼补能、茄子润燥,这三样搭配着吃,顺应秋天的节气,身体才能慢慢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三道家常菜做法都不复杂,新手跟着步骤做也能成功。芋头蒸排骨软糯好消化,适合老人;香煎鲈鱼刺少肉嫩,孩子爱吃;红烧肉末茄子下饭又清爽,全家都能吃。
秋天是养身体的好时候,别等天冷了才想起调理。今晚就试试这三道菜,让家人吃得舒服又健康。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知道老祖宗的秋季养生智慧~
#夏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