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越南是资本眼中的“东南亚奇迹”,是工厂老板们踏出中国后最热衷的下一站,是外媒口中“最像中国”的国家。
但如今,这匹亚洲黑马正被现实摁进泥里,外资抽身、货币贬值、通胀飙涨,搞不好真要成为“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
曾经被吹上天的“越南模式”,现在看,就像一座用泡沫搭起来的高楼,一阵风就能吹塌,问题不是来了,而是已经开始塌了。
很多人说越南像十年前的中国,但实际上,它只是像“中国的影子”,从一开始,越南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像吃兴奋剂,靠的是便宜劳动力和外资猛灌,表面亮眼,骨子里却虚得厉害。
早年越南的确凭借年轻人口、低工资成为“世界工厂”的后备军,工厂老板看中的是成本低、政策松、关税少,但问题也正出在这儿,年轻人多没错,可越南的教育和技能培训长期滞后,工人多是“临时工思维”,干的是最基础的组装活,产业链上游根本摸不到。
技术没沉淀,产业没升级,经济一直靠“人多、钱少”来撑,这跟“黑马”可没什么关系,倒像是跑得快的驴子。
再看外资这块,三星、英特尔、富士康这些大厂的投资,确实把越南GDP往上拽了一截,2022年时,外资项目占越南总投资的六成以上,出口额中外资企业贡献了近七成。
但问题是,这些厂根本不扎根,一有风吹草动就开始打包跑路,全球加息,美元回流,美国一眨眼,越南的外资就开始撤,哪还有什么“可持续发展”。
而硬件方面,越南的基建问题也不小,港口拥堵、电力紧张、物流效率低得惊人,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占GDP的比重超过20%,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物流成本早就降到了14%以下,你说你靠低成本吸引外资,结果运输还这么贵,那不是自打耳光吗?
最后一点,很多人夸越南积极加入CPTPP、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说这是“国际化”的表现,但别忘了,这些协定带来的是税负下降,不等于你就有竞争力。
如果只会用政策优惠来吸引投资,却不把这些红利用来扶持本土企业,那你只是把自己变成了全球产业链的打工仔,经济抗风险能力自然是一戳就破。
如果说前几年越南还能靠“表面红火”混一混,那现在,连遮羞布都快盖不住了,真正把越南拖进泥潭的,是内外夹击的经济风暴。
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频繁加息,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新兴市场一下子就被抽空了血,越南这种高度依赖外资的国家首当其冲,资本、订单、人力同步流失,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的外资流入同比减少近30%,三星电子已宣布缩减其在越南北宁省的生产线,英特尔则将部分芯片封装测试业务转回美国本土或转向印度。
伴随着外资撤离的是货币大滑坡,2024年下半年起,越南盾对美元持续走弱,年内贬值幅度超过6%。
越南本来就是净进口大国,货币贬值直接推高进口成本,汽油、食品全线涨价,百姓日子越来越紧,通胀率一路飙升,2025年初已冲破5%,而越南央行却束手无策,你要加息吧,经济受不了,不加息吧,通胀继续烧钱。
房地产泡沫也在这一轮金融震荡中爆了,2019到2022年,越南城市房价涨得飞起,不少房企靠高杠杆疯狂拿地、贷款、扩张。结果2023年起需求骤减,河内和胡志明市的房价已经比峰值跌了15%以上。
一些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银行坏账开始浮出水面,金融系统的风险指数飙升。
最可怕的是信心崩塌,资本是逐利的,一旦市场风险高于收益预期,撤离就像潮水一样快,这两年里,不少欧美和日韩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在越南的投资战略,有的转向印度,有的回流本国,越南曾经靠“世界工厂第二选择”吃饭,现在这口饭不香了,连碗都快被抢走。
越南这波危机,不只是它自己摔了一跤,更像是给整个亚洲新兴市场敲了个警钟,它的路径,跟几十年前的日本,像到发指。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经历过“全球制造中心”的辉煌,结果广场协议后日元暴涨,出口萎靡,房地产泡沫破裂,产业空心化,经济一蹶不振。
越南虽然没经历广场协议,但它的“外资依赖+出口导向+房地产泡沫”三板斧,和当年日本如出一辙,只不过,日本当年有雄厚的科技储备和产业基础,才勉强缓过来,越南连这个底子都没有。
当然,越南政府也不是完全躺平,近年来开始推半导体、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试图从“打工经济”转型为“自主经济”,但说实话,这些政策更像是“救火队”动作,缺乏系统性改革思路。
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研发体系、政策执行力,这些转型谈何容易?更不用提,政治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流动这些深层问题,哪一样不掣肘?
这场危机,对中国也不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当年外资从中国转向越南,是因为看中了成本和政策,现在发现越南“水太浅”,不少企业开始回头看中国。
而中国这几年靠着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内需拉动,虽然也面临外部压力,但整体抗压能力强得多,中方代表多次在国际场合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是为了避免掉进越南这种单边依赖的陷阱。
更大的问题是,这种“越南式困局”,并不是个例,从印度尼西亚到孟加拉,从菲律宾到马来西亚,很多国家都在走着类似的路,靠低成本吸引外资、靠出口拉动增长、靠政策拼短期数据,但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就全线失速。
未来,亚洲的新兴经济体要想避免成为“第二个越南”,必须做减法,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减少对低端制造的依赖、减少对房地产的狂热。
同时也要做加法,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加强自主创新,区域合作、数字化转型、多元化市场才是下一步的生存之道。
越南这场危机说白了就是一个“成也外资,败也外资”的故事,缺乏内生动力的经济增长,就像是用外力拉上去的风筝,风一停,线一断,就掉得比谁都狠,亚洲新兴市场想要真正强大,不是靠“便宜替代”,而是靠“价值创造”。
越南的故事还没写完,但前几章已经足够警醒,要么转身自救,要么继续沉沦,这场大考,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36氪:2024-10-14,《当越南不再是乐土,中国家电企业寻找下一个出海高地|知料》
新浪财经:2020-03-27,《越南能取代中国吗?中国教授调研南北两大经济圈后发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7-07,《2025年上半年,越南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16.1%》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