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当年那可是中国首富,手里攥着成百上千的广场、酒店、影院,风光无限。可这些年,万达卖了那么多资产,特别是那些标志性的万达广场,少说也甩出去80多座,换回的钱堆起来得有好几千亿吧?结果呢,债还是没还完,还闹出王健林被法院限高的新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吧,这不是简单卖卖卖就能解决的,里面牵扯到地产行业的深层问题,高负债运营的模式一遇风吹草动,就容易陷入死循环。
王健林年轻时参军,在沈阳军区干了17年,从士兵混到团职干部,转业后去了大连西岗区政府当办公室主任。1988年,他跳槽到大连住宅开发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万达。那时候公司穷得叮当响,他拉来200万启动资金,从住宅开发起步。1992年,万达开始往外扩,进广州等地。2000年后,转向商业地产,搞出万达广场模式,第一座就在大连。靠这个,万达迅速做大,2013年王健林登顶中国首富,2015年胡润榜上以2600亿身家超李嘉诚,当上全球华人首富。那会儿,万达有200多座广场、80多家五星酒店、1300多家影院,年收入过2000亿,资产规模7000亿,看起来稳得一批。
但好景不长,麻烦从2016年开始冒头。那年,王健林觉得港股低估了万达,就决定退市,改名万达商管集团,冲A股上市。为了凑私有化资金,他跟投资人签了对赌协议:两年内上不了市,就得回购股份,还得付海外投资者12%、境内10%的利息,资金规模几百亿。这协议签得挺豪气,但运气背,2018年上市失败。结果,腾讯、苏宁、京东、融创、永辉这些大佬出340亿,买了14%的股份,帮万达暂时喘口气。可这只是开头,债务的窟窿越来越大。
2017年,王健林自己说过,万达的债主要是商业贷款加债券,大概2000亿。当时资产7000亿,年收入2273亿,手头现金1000亿,外加文旅300亿,还有1300亿物业能卖掉变现几百亿。他觉得这不算事儿。但同年7月,政策突然收紧贷款,万达一下子卡壳了。没办法,只能大甩卖:把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和77家酒店打包给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总价637.5亿。这笔交易当时被叫“壮士断腕”,但其实是万达债务危机的起点。从那以后,万达就停不下来卖资产的脚步。
来看看这些年万达都卖了啥。2018年,先是甩掉百年人寿的9亿股,换回27.18亿;然后卖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还把万达文化管理100%股权给出去。2019年,又处理掉37家万达百货门店。2023年,继续卖万达电影股份,让上海儒意成了控股股东。这些早期的出售,还没动到万达广场,那可是万达的核心资产,2024年上半年就贡献了244亿收入。全国513座广场,总运营面积7090万平方米,租金稳定,是块肥肉。但债务压得喘不过气,高峰时负债规模摸到6000亿,年利息支出就超300亿。这种高负债模式,靠借新还旧,信贷一紧就崩盘。
2021年,王健林还没死心,又拆分出珠海万达商管,轻资产运营,冲港股上市。还是对赌:跟太盟、腾讯这些投资者承诺,2023年上不了市,就以8%年息回购380亿股权。结果呢,四次递表全失败。2023年,对赌触发,太盟联合中信资本、Ares Management、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这些机构,出600亿救场。但代价大,王健林对珠海万达商管的股权从78.83%降到40%,失去绝对控制权。这事儿让万达的债务暂时稳住,但根子没拔。
王健林说过,万达广场是底线,绝对不放。可2024年,这底线也松了。那年卖了26座广场。进到2025年,2月又甩5座;4月,把万达酒店管理香港公司100%股权卖掉,包括204家运营酒店和376家筹备酒店,价格24.97亿;5月,一口气卖39个城市的48座广场,总价500亿,这些大多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7月,还计划卖快钱金融30%的股权。加上总部大楼,那地方在延庆买了六七千亩地,专门种菜养鸡供大楼用,现在也卖了。算下来,从2017到2025年,万达卖掉的广场至少85座,有的统计说近百座。海外资产也全清仓了,万达的业务线还剩文化、影视、金融、网络科技、体育、文旅、宝贝王这些,但核心就剩400多座二三线城市的广场。
卖了这么多,为什么债还没还完?说白了,债务规模太大了。看2024年9月底的财务数据,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00.84亿,短期借款38.89亿,长期借款1064.6亿,应付债券61.91亿,一年内短债就超439亿,而手头现金只有151亿。总有息负债1375.61亿,流动负债914.2亿,甚至有报告说总负债3000亿。年利息超300亿,这就跟滚雪球似的,卖资产回来的钱,先还利息和到期债,剩下的不够填窟窿。加上地产行业整体低迷,融资难,信贷紧,万达的模式就是高杠杆扩张,一出问题就得不停卖。但卖得急,往往折价,回收的钱没预期多。比方说,那些广场卖掉后,万达还保留运营权,租金分成,但所有权没了,长期看收入会打折。
再加上对赌失败的连锁反应。第一次2016年对赌输了,付了几百亿利息;第二次2023年,又输380亿加利息;第三次虽然靠注资化解,但股权稀释了。每次失败,都加重债务负担。地产爆雷的企业多了去,万达比恒大好点,没破产,员工工资还发,但集团旗下公司司法执行超140亿,股权冻结频现。比如北京万达文化冻结80亿,到2028年8月。苏宁追50.41亿股份回购,融创追95亿。这些以前帮过万达的,现在自己也顶不住了,只能讨债。
2025年9月26日,甘肃兰州中院对王健林和大连万达集团下限制消费令,标的1.86亿。原因是下属公司经济纠纷,万达被强制执行1.86亿。9月29日,这令取消了,据说是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正在协商。但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凸显万达的压力没减。同期,王思聪的公司被执行1210万,万达系整体资金链紧绷。2025年,万达继续卖资产,年初7座广场零散卖出,5月那48座是大手笔,总回笼超200亿。但债务缺口还大,一年内到期债超400亿,现金短债比不到0.4。
其实,万达的困境是地产行业的缩影。过去靠土地财政和杠杆,扩张快,但政策调控一来,融资渠道堵死。万达从重资产转轻资产,卖广场就是为了减债,但轻资产模式需要时间见效。短期看,还得靠引入资金,稀释股权。未来呢,如果地产回暖,政策松绑“白名单”项目,或许能缓口气。但现在,债务循环没断,王健林的帝国收缩了,剩的资产虽有200多座广场和大连新达盟40%股权,但整体负债压顶。地产寒冬下,企业生存不容易,万达这例子告诉大家,高负债运营风险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万达卖了80多座广场,回笼几千亿,但债没还完,主要因为存量债巨大,利息吃掉大头,加上上市失败的罚金和行业低迷。地产企业都得小心,这不是一卖了之的事,得从根上调整模式。希望万达能挺过去,别成下一个爆雷的。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