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8.15,勿忘南京大屠杀,勿忘张纯如

这是 范福祺003 期分享

作者 | 范福祺

来源 | 范福祺 (ID:Unique-girl-777)

全文共计5655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80年前的今天,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对中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终于结束了14年万分艰辛的抗日战争,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忘记日本带给中国人民的疼痛。

可日本人却选择遗忘甚至诋毁。

有一位博主曾在日本做街头采访,采访日本年轻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结果发现:

1.他们认为中日关系不好是性格导致的,中国人很固执,很主观,而日本人比较保守,懂得保留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人。

2.日本新闻上没有任何对中国的正面新闻,导致他们对中国没有好感;

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人极少,知道的也忘记了。

在他们眼里南京大屠杀只不过是一段简单的战争历史而已,他们笑着说不知道、不记得。

实际上,在二十世纪末之前,关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在世界上好像从来没有发生一样地被人遗忘,鲜有人记录,有人记录也未敢公开。

直到1997年《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这本书的作者叫张纯如,她用心、用泪、用命地写下了这本书,她让全世界的人看到日本人的丑恶嘴脸,看到了日本人对中国犯下的淘天罪行。

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张纯如的伟大。

可令人惋惜的是,本可能长寿的张纯如却在《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出版后的第七年中枪身亡。

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而死?

张纯如的母亲在她死后写下《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这本书纪念她。

在这本书中她记录了张纯如的生平,也揭露了张纯如真正的死因。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了解这个女孩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01

特立独行的美籍亚裔女孩

1968年,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医院,一对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博士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一出生便是美国国籍。

他们为这个孩子取名Iris,中文名叫纯如。

Iris意为彩虹女神,传递着天堂与人间的故事,也有“虹膜”的意思,它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们看见世界;纯如意味着纯洁、天真。

人如其名,纯如的名字似乎也暗示了她的一生。

纯如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

幼儿园时,她腼腆不爱说话,可一到上台讲故事却变得能说会道;

10岁时,便自封作者,写下故事和诗集,拿着作品参加青年征文比赛时,被同学妈妈说作品是纯如妈妈写的,她根本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初中时,纯如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学校废弃的杂志《特立独行》复刊,纯如也如同这本杂志的名字一般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她曾说她永远都不要做那种随大流的人,她有自己的见解主张。

纯如除了擅长写作以外,她也擅长数学,1985年,她被伊利诺伊大学录取,攻读数学和计算机学双学位。

前两学年,纯如的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学校的嘉奖,甚至进入著名的微系统公司实习,如果坚持学习下去,毕业找个高薪的好工作不在话下。

可在大三时,纯如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她要转入难以就业的专业——新闻系,因为她说她喜欢数学和计算机,但她更喜欢写作。

纯如是一个下定决心就一头扎进去做的人。

刚转到新闻系,纯如立刻拜访伊利诺伊大学官方报刊的主编,在她的自荐下,纯如成为了报刊的撰稿人。

纯如还曾打破了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的纪录。

《新闻周刊》每年在每所大学招收1名大学生去实习,而刚转到新闻系的纯如凭借着自己过去的成绩说服英语系老师做推荐,

还详细地写明自己想要加入的原因和意愿,最后《新闻周刊》在伊利诺伊大学招收了两名学生,其中包括纯如。

毕业后,纯如先是在美联社写新闻稿,后由于工作节奏过于紧张,且参与编辑的新闻内容并没有特别的深度,纯如放弃了在美联社的工作,

接受了《芝加哥论坛报》实习,可经过实习后,纯如却成为同一批实习生中唯一没有留下的,原因是她太过独立,太个人主义。

有一次,纯如的领导让她采访刚刚失去亲人的家属,可多次采访都被家属拒绝了,

纯如认为那个家庭有权不公开自己的悲痛,那要比获取一两句报道中可以引用的话重要得多了,可她的领导却不认可。

离开《芝加哥论坛报》后,纯如一直都在找新的工作,但却不得志,只好重回学校进行学习。

在学校读书时,一个念头在纯如的心里越来越强烈。

02

为什么写《南京大屠杀》

纯如极其爱读书,她曾这样描述过读书的感觉:

在书店里有种极度兴奋的感觉,就好像小冰粒儿噼噼啪啪的打在腿上,一股寒气生自体内,弥漫全身,仿佛几万只小蚂蚁在皮肤上爬过,几乎忍不住要跪下来。

除了看书以外,纯如也有写书的念头,她想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

刚好,在学校读书的这段时间,纯如碰上了好朋友苏珊,苏珊是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正在为一本有关中国火箭科学家钱学森的书寻找作者。

纯如为了获取写书的机会,她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写出一份完美的选题计划,苏珊对纯如的选题内容十分满意,很快纯如就通过了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审核,成为了这本书的作者。

纯如的妈妈这样评价纯如:“纯如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但耐心不足。”

在第一本还没开始写时,纯如就已经考虑第二本书的选题了,而纯如第二本书的便是《南京大屠杀》。

从国籍上看,纯如是个美国人,为什么纯如要写这本书呢?

其实纯如写《南京大屠杀》缘起于她母亲讲述的逃亡故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纯如的外祖父母当时就在首都南京。

外祖父接到政府通知,全面逃出南京,他可以带上家人一起坐船逃离南京,前往湖南。

可就在南京沦陷的前一个月,外祖母的父亲去世,外祖母前往娘家宜兴接母亲和弟弟后,再回南京同外祖父一起逃离。

可外祖父已经同政府部门逃离到了芜湖,外祖父只好临时通知外祖母不要回南京,而是直接去芜湖。

在外祖夫即将从芜湖前往湖南时,在最后一刻才接上外祖母,逃离了南京大屠杀。

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着纯如的母亲,母亲曾建议纯如,如果要写第二本书,不如用英语写下抗日战争,当时在美国,西方的故事屡见不鲜,而中国的抗日战争却鲜为人知。

于是,一个种子便埋在了纯如心中

直到1994年12月13日,纯如参加了加州库比蒂诺举行的一次会议时。

在会议上,纯如看到许多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照片,被砍掉的头颅,被割开的肚腹,赤裸的女人被强奸者强迫着摆出各种色情姿势等等,这些真实的画面深深刺痛着纯如,那一刻,她下定决定要却写下南京大屠杀。

她曾在采访中表示:“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我父母讲述的南京大屠杀就令我震惊。但我去图书馆试图了解更多细节,但却找不到一星半点儿与此相关的信息,更糟糕的是,我的老师们居然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纯如想要写下《南京大屠杀》让世人看到真相,看到日本曾经惨无人道的罪行。

03

29岁,世界级畅销书作家、揭露真相的伟人

纯如曾说,她要写的书必将围绕着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她的确是这么做的。

她为了写出《南京大屠杀》这本书,东奔西走,听见、看见无数悲惨的故事,无数个夜晚她都在为这些真实发生的惨事一边撰写,一边落泪。

一开始,纯如一头扎在美国一些大学图书馆和档案室里,一箱一箱地翻阅资料,一呆就是一晚上或者一下午。

她在这些地方搜集到的资料足足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消化。

之后,纯如遇到了制作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奉天皇之名》的制作人汤美如,她对纯如说:“中国受害者住在贫民窟,而日本老兵却衣食无忧。"

为了搜集更多资料,纯如决定前往中国南京寻找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她采访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用笔记和录音的形式记录下了他们的故事。

纯如说:“每个我见到的幸存者都极其渴望讲述他们的故事。我每个采访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用录像带录下故事的细节。

一些人在采访时情绪过于激动,甚至流下泪来。但所有这些人都想在死去之前讲述大屠杀的事。”

在采访完他们以后,纯如表示自己特别想成为一个律师,帮助这些贫苦的受害者在国际法庭上讨回公道。

纯如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正义的女子。

在追寻真相的路上,发生了一件让纯如意外惊喜的事情。

1995年,纯如联系上了约翰·拉贝的外孙女乌尔苏拉·莱恩哈特,发现了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中国南京人民的日记,即拉贝日记。

纯如打算将《拉贝日记》与《南京大屠杀》一起出版,公之于众,但为了保护这份日记,纯如把这份日记复印好几份,寄给了各大学的图书馆进行保存。

与此同时,纯如还将在中国收集到的幸存者资料、故事以及《拉贝日记》一同免费赠送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集好资料后,纯如一刻不停地写。

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96年10月25日,纯如完成《南京大屠杀》初稿,可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好友苏珊还是父母,都觉得她写得不好。

纯如甚至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原因就在于资料太多,这些故事带来的痛苦让纯如麻木,导致纯如在写这些故事时,失去了自己的敏锐,而一个作家在这样的状态下是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为了改变,纯如大量研究世界上出名的演讲稿,最终以演讲稿的形式写出了让人震撼的《南京大屠杀》。

1997年11月3日,纯如终于收到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她拿着书翻看了很长时间,完全沉浸于其中。

这本书上市不久便上榜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1名张纯如成为了世界级畅销书作家,而此时的她年仅29岁。

纯如成为了名人,她的书刚到书店就被售空,许多人邀请纯如进行演讲,邀请她到各个城市参加图书签售活动等等。

除了出名外,纯如也遭受不少质疑,主要是来自日本。

日本《朝日新闻》曾质疑张纯如提到的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认为30万是夸大,实际上是2-3万人;

为了反击,纯如召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会议,不仅说明南京大屠杀30万死亡人数的真实由来,还讨伐日本种种罪行,希望日本赔偿中国的损失;

张纯如从来不怕来自日本的质疑,她不停地在各个演讲场所发表自己对日本在中国各种暴行的看法,呼吁日本人能正视历史,正视自己的罪行,向中国道歉。

纯如还特别想把《南京大屠杀》拍摄成为电影,让更多人了解到南京大屠杀,可由于经费等原因被耽搁。

但不管怎么样,纯如从未停歇自己的脚步,她忙碌着揭露真相,希望能够给那些可怜、无辜的中国人民讨回公道。

张纯如是一名年轻的世界级畅销书作家,更是一名揭露真相的伟人。

04

突如其来的死亡

纯如在写第一本书时,24岁的她曾给母亲写信说:我一定要比自己的敌人活得长。

可谁都没有想到纯如会在36岁时突然结束生命。

《南京大屠杀》的出版引起美国华人的关注,许多华人找到纯如讲述自己的故事,因此,纯如又写了一本《美国华人》。

新书出版,纯如需要到各个城市参加图书签售。

2004年4月,纯如出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图书签售旅行。

在此期间,纯如在一次演讲过后遇到一个人,那个人用威胁的语气对她说:“如果你加入我们的组织的话,或许可以安全些。”

可纯如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立即走开了。

事后,纯如把它讲述给父母,还特别紧张地说,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从这以后,纯如的精神似乎变得十分紧张。

与此同时,纯如也在准备下一本书的选题,是关于菲律宾美军战俘的故事,这其中的故事同样是十分血腥和悲惨。

有一天,纯如在搜集资料时,身体不适晕倒,被送往医院,在急诊接受各种检查之后,结果表明纯如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因此把她送到了精神科。

医生诊断纯如得了躁郁症,需要服用精神药物。

从这个时候开始,纯如开启了无休止的心理治疗之路,服用了各种各样的药物,见了多个心理医生。

在药物的作用下,纯如变得十分嗜睡,对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敏感。

在孩子不到2岁时,就因为孩子说话慢,她就怀疑孩子有自闭症;

住在旅店时,硬是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各种血腥的画面,可实际上电视都是正常的新闻播报而已,而且她老觉得有人在跟踪她。

有一次,纯如独自出门,居然买了一大瓶安眠药到旅馆自杀,可由于药物导致她太困,还没来得及吃下安眠药就晕过去,才没有成功,而这一切她一点印象都没有,是纯如的母亲发现的。

纯如经常跟母亲讲自己特别痛苦,像快要溺死一样,母亲总能从纯如的眼睛里看到疲惫。

为了防止纯如再自杀,母亲一直紧紧地跟着纯如。

2004年10月21日,纯如说自己整理了一些有自己照片的DVD,想要把她寄给档案馆,母亲没在意这件事,可没想到,除了这件事以外,纯如还瞒着母亲还特地去了卖枪的商店。

2004年11月9日,纯如的丈夫布瑞特发现了纯如的遗书,这份遗书写着:

亲爱的布瑞特、妈妈、爸爸和纯恺: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一直在为生或死的决定而纠结。正如我跟布瑞特说过的,当你相信你拥有未来时,你想到的是一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而当你不相信时,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钟来计算的。你们不会希望一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想过逃离,但我永远都无法挣脱我自己和我脑中的那些念头。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更加困难……就好像正在溺毙于汪洋大海之中。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把这种痛苦的一部分加于他人,尤其是那些最爱我的人。请原谅我。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自己。

爱你们的,纯如

当天,警察在纯如的车里发现了她的尸体,纯如开枪自杀了。

她鲜活的生命在36岁时戛然而止。

关于张纯如的死因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有人推测是他杀,被日本人杀,有人推测是写《南京大屠杀》抑郁而死,实际上并不是。

纯如的母亲说纯如真正的死因其实是精神药物导致,当时她服用的药物都有很强烈的副作用,比如嗜睡、焦虑甚至增加自杀死亡的倾向。

假设一开始检查出纯如躁郁症时,不用药而是带她好好休息,或许纯如

根本不会死亡。

但不管怎么样,张纯如的离世令人万分惋惜,但她留下的东西却是永恒的,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这位伟人。

写在最后

在《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中,张纯如的妈妈写道:"有些人的医生便是专门为别人而度过的。"

而纯如的一生便是如此,她是美国人,但一生写的三本书——《蚕丝·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美国华人》全是有关中国的。

张纯如不相信任何一派宗教,而她心中真正的宗教便是用文字的形式将真实的历史和故事记录下来,让故事永生,让精神永生。

纯如一生短暂,但她的精神永存,曾有人评价《南京大屠杀》的出现,阻止而第二次的大屠杀。

因此,在今天如此重要的日子,我想说,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您,先生千古。

作者简介:范福祺,一个超级有福气的人,欢迎关注、点赞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日本   中国   故事   母亲   伊利诺伊   南京   抗日战争   外祖父   外祖母   罪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