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疯狂涌入中国?真相扎心:欧美游客仅恢复一半,上海不到20%

刷手机时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重庆洪崖洞挤满了泰国游客,张家界山顶站满了韩国旅行团,上海街头的外国面孔似乎比本地人还多。

这些视频配上欢快音乐,让人感觉全球游客正涌向中国。但镜头外的真实数据却让人意外。去年全国入境人数2694万,比疫情前的2019年还少了整整500万。

欧美游客至今没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一半,就连国际大都市上海,今年1-5月欧美游客恢复率还不到20%。

北京情况稍好,上半年美国游客恢复了45.24%,德国、法国游客也刚过五成。这些数字,和短视频里的热闹景象显然对不上号。

免签大门的敞开

中国打开国门的诚意有目共睹。政策工具箱已经全面开启:单方面免签国家扩大到47个,过境免签覆盖55个国家,覆盖24个省份的60个口岸,停留时长统一延长至240小时。

今年1-6月,全国各口岸查验来华外国人达1915万人次,同比上升30%。其中免签入境的外国人高达1364万人次,占比71.2%,增幅超过五成。政策红利正在释放实实在在的效果。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的数据更具说服力。2025年前五个月,免签入境外籍人员超过48万人次,同比飙升141%。

总出入境外籍旅客突破223万人次,增长42%。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成为主力客源国。

签证便利化正在改变国际旅游格局。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广州入境游客总人次增长57.86%,消费金额增长68.63%,东南亚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泰国游客激增180%、马来西亚增长153%、印尼增长117%。既然政策如此友好,为何欧美游客迟迟不归?问题出在看不见的空中走廊上。

航班管家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外航司恢复率仅有65.4%,多条关键航线被直接砍掉。澳航停飞上海-悉尼航线,英航暂停北京航班。

北欧航空、维珍航空、汉莎航空也先后取消多条中欧直飞线路。这些航司退出时都很客气,声称“中国是重要市场,会视情况恢复”,结果至今没有一家回头。

地缘政治因素让航线恢复雪上加霜。许多欧美航司无法飞越俄罗斯领空,绕道飞行要多花两小时,多烧20%的燃油。

成本飙升让航空公司飞一次亏一次,干脆停航止损。没有便利的航班,免签政策再友好,欧美游客也难以跨越地理障碍。

上海的数据印证了这一困境。尽管一季度上海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015.3万人次,同比增长2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但入境外籍人员中,欧美面孔明显稀少。

谁在支撑“老外潮”

短视频里的热闹景象并非虚构,只是主角换了人。扛起入境游大旗的是周边国家的游客,特别是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旅行者。

汇率差和性价比成为关键推手。首尔普通白领月薪折合人民币2万多,在当地吃碗面要五六十元,买个西瓜一两百元,日常消费压力不小。

一到中国,他们的购买力瞬间“升级”,夜市小吃横扫无压力,水果吃到饱,临走还要扛一箱青岛啤酒回去。

成都航空口岸的“五一”数据提供了佐证。假期期间入境外籍人员8500余人次,同比增长81.8%。

今年以来,从成都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25.3万余人次,增长63%,其中免签入境占比64%。这些数字背后,是东亚和东南亚游客的集体贡献。

机票便宜、免签便利、文化相近,让周边国家游客成为入境游复苏的主力军。他们来得频繁,自然容易在热门景点形成“扎堆”效果,制造出“老外全来了”的视觉印象。

面对入境游新格局,中国主要城市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广州的做法是打造“全链条便利化”体验。

白云国际机场全面升级“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联合南方航空等单位构建“广州欢迎您”全球传播矩阵。

未来的突围

今年以来,白云机场新增恢复6条国际客运航线,引入2家国际航空公司,拓展2个国际通航点。针对广交会等国际盛会,推出“服务广交会18条举措”,让客商顺畅通关、高效参展。

文旅融合是另一张王牌。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永庆坊旅游区等标杆项目,通过“非遗+科技”“美食+节庆”等创新模式吸引外国游客。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等特色产品,精准匹配不同客群需求。上海则凭借邮轮经济异军突起。

3月16日,德国AIDA邮轮公司旗下“阿依达·星辰号”和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光谱号”同时靠泊,带来近4800名外籍游客。

入境游的真正全面复苏,仍需突破欧美航线不足的瓶颈。好消息是,复苏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7月31日,上海浦东机场口岸迎来突破:单日出入境人员达12.6万人次,创下2020年以来最高纪录。

上海机场边检站启动应急预案,增加执勤力量,确保出入境高峰时段开足查验通道,强化快捷通道引导力度,减少旅客候检时间。口岸通关效率的提升,为更多国际航班恢复创造了条件。

广州正布局“入境游+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珠江夜游、岭南文化探秘、温泉康养等特色资源,开发差异化产品,形成“一程多站”入境旅游新场景。

同时提升离境退税服务水平,推广“即买即退”政策,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促进外籍游客购物消费。

支付环境优化、通讯服务升级、国际直航拓展,中国正致力于为全球旅客提供“无缝衔接”的旅行体验。

深化“主客共享”理念,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多语种服务网络建设,让中国成为“全球游客的会客厅”。

当最后一批延误的欧美航班重新降落浦东机场,当邮轮汽笛再次响彻吴淞口,那一天,世界将用双脚丈量一个超越想象的中国。而这一天,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近。

参考资料:
《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一站”,如何将“免签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上观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财经   上海   中国   老外   真相   游客   疯狂   欧美   口岸   外籍   航线   政策   广州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