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全球科技巨头英伟达遭遇晴天霹雳!
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与市场监管总局联手,悄然下达了一道“封杀令”:所有国内头部科技公司,必须立即停止采购英伟达所有AI芯片,连已签订单也概不例外。
这绝非偶然,而是中国对美国技术霸凌的一次全面宣战,预示着全球科技版图将迎来剧烈震荡!
最近,一则由英国《金融时报》与俄罗斯卫星社传出的消息,在全球科技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消息称,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悄然下令,要求国内头部科技公司全面停止采购英伟达的所有AI芯片。
这道指令不仅斩断了未来的合作,甚至连已经敲定的订单都必须终止。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报复”,但这远非一次简单的意气用事。
这更像是一场积累已久的爆发,是对美国长期技术霸凌的一次主动防守反击。
这盘大棋的背后,逻辑远比“以牙还牙”要深刻得多。
它是一套结合了法律、市场与产业安全的多维度组合拳,标志着中国在科技博弈中的策略,正从被动的“应对战”全面升级为主动的“布局战”。
中方的反击,高明之处在于它几乎每一步都踩在国际公认的规则框架内,用一种近乎“文明”的方式,消解着对方的霸权叙事。
就在这道采购禁令下达的前两天,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正式宣布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这个时机选择得极其讲究,恰好发生在美国商务部于9月12日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之后。
这记法律层面的“对等”回应,打得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措手不及,他抱怨称中国调查的“时机太糟糕了”。这恰恰说明,打到了痛处。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这同样不是无的放矢。
数据显示,在2022至今年间,美国模拟芯片对华出口量猛增了37%,价格却反常地暴跌了52%。
这种倾销嫌疑,直接挤压了国产厂商的生存空间。针对德州仪器、ADI等美国巨头发起的调查,完全符合WTO规则,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
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动辄威胁对稀土磁铁加税、呼吁盟友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高下立判。
9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当外媒抛出“中国责令阿里、字节停购英伟达RTX Pro 6000D芯片”的问题时,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没有回避,却也没轻易接招。
“具体问题请向主管部门了解”,轻描淡写一句转折,紧接着才是重点:“我们一贯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做法。”
话音落下,现场寂静了一秒。
这不是寻常的外交辞令。没有“遗憾”,没有“关切”,更没有“呼吁对话”。而是直截了当的“反对”——背后是中国在科技自主问题上的寸步不让。
规则之争的背后,是对产业安全的深层焦虑。英伟达为了绕开美国禁令,曾专门推出性能缩水的“中国特供版”芯片,比如H20。
但这种操作,在中国企业看来,简直是把人当“冤大头”。
这些特供芯片不仅价格上毫无优势,还存在严重的产能问题,企业下了单却迟迟拿不到货。
更让中方警惕的是,这些被阉割的芯片里是否藏着看不见的“后门”,会不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威胁到核心数据与公共服务的安全。
这种“别扭”的感觉,促使中国企业下定决心摆脱依赖。禁购令的底气,来源于自身实力的飞速增长。华为的昇腾芯片生态已经吸引了超过3000家合作伙伴,中芯国际的7nm工艺也已实现量产。
国内芯片自给率稳步提升至30%,这为实现技术自主提供了坚实的土壤。这种布局是全方位的,从芯片延伸到了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资源。
中国掌握着全球八成以上的稀土供应,正在构建“稀土—新能源”的产业闭环。
这不仅是为了经济,更是为了战略安全。当美国的B-21轰炸机因稀土短缺而成本暴涨时,这条产业“护城河”的价值便不言而喻。
中国正将自己庞大的内需市场,从一个被动的吸引力,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博弈筹码。停止采购英伟达芯片,直接的后果就是其在华收入的大幅下滑。
对德州仪器的调查,也导致其订单被国产替代品快速蚕食。
释放的信号无比清晰:想在中国市场赚钱,就不能一边享受红利,一边配合母国政府搞打压。这种硬气,源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强大韧性。
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就突破了1.2万亿美元,而内需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65%。
强大的内部循环和多元化的外部合作,让中国有底气承受短期冲击。反观美国,特朗普的强硬政策正在引发国内的“反噬效应”。
零售库存激增了38%,通胀反弹至4.3%,农民们的大豆对华出口更是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正在削弱其持续施压的能力。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盟友体系也出现了裂痕。
对于特朗普征收高额关税的呼吁,欧盟的德、法两国和日本都反应冷淡,谁也不愿意为了美国的战略目标,牺牲自己的产业链安全。
这一系列连贯而精准的行动,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切换已经完成。中国在科技博弈中的姿态,已经彻底从被动回应转向了主动塑造议程。
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见招拆招的棋手,而是开始亲手布置棋局,为未来的长期博弈设定新的边界与规则。
对于美国及其科技企业而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全新的“新常态”已经到来。那种单凭技术霸权就能号令全球的时代,正在被眼前的现实一点点改写。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向的施压,而是基于实力和规则的复杂互动。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