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雁塔,完成一个夙愿

——向西向南“文化之旅”行走散记(26)

西安大雁塔


感想与感受

去大雁塔,完成一个夙愿

——“向西向南”文化之旅第十站(F)

多年前,你是在一张照片上发现大雁塔的。

那是大伯的女儿写信时,夹带给你的黑白照片。远在东北的你,对西安一无所知,但你记住了这个塔的长相。待你终于有机会抵达这座古都,却是因为时间够紧没能去拜祭。两次的错过,心里总是惦记着是回事儿,这次说什么也要看看。

大雁塔在大唐不夜城那里,一并逛下来。

中午赴宴后从三学街过去,走书院门,热热闹闹的地儿,东瞅瞅西看看,耽误了时间,过来有点儿晚,16:00不再售票。还好,你和汀兰赶在这之前进去了大慈恩寺,大雁塔就在里面,也叫慈恩寺塔。

不知为什么,目光抚摸雁塔的当儿,你心静如水。

终于来到塔的近前,熟悉的影像,没一丝陌生感。先是转上一圈,求取平安。一千三百多年的存在,虽经天灾人祸,多次修缮,至今屹立。给你的感觉,那是精神的象征。冥冥之中,你被它的引力吸附过来。什么引力?连你自己也不知道。

当年,唐朝太子李志为追念生母文德皇后,奏请在北魏和隋朝的净觉寺与无漏寺旧址上重建寺院,赐名“大慈恩寺”,直至今日。


玄奘法师


这座唐代皇家寺院建成后,高僧玄奘被任命为第一任住持。

为妥善安置他从西域带回的佛经、佛像和舍利等宝物,玄奘奏请唐高宗建塔,得以实施,取名雁塔。追其塔名,这里面有故事。

古印度,今比哈尔邦南部有个摩揭陀国,传说小乘教寺院中,僧人们原本不禁食“三种净肉”,也就是“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比丘随意说道:大家没吃的了,希望得到食物!奇迹出现了,一只大雁即刻悲鸣坠地。比丘马上意识到,这是菩萨的示现,以此教化他们。

这以后,比丘们停食“三种净肉”。并以隆重仪式在雁落之处葬雁建塔,取名雁塔。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可见这一传说。

大慈恩寺建塔时,便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沿袭雁塔之名。后来,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慈恩寺塔就被叫做了大雁塔。

当然,也有说玄奘取经回中原之后,为感谢大雁在沙漠中指引他找到水源,从而得以生还,建塔藏经并以大雁之名为其命名。你觉得这两种说法,兼而有之,合情合理。

最初,塔身五层。后经多次改建,终为七层。从佛教角度说,七是极致的尊崇。

来到大雁塔近前,你并未上到塔的里面。

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想踏上去。刚从少林寺那边过来没几天,看过一大片的塔林,即是僧侣们的圆冢,那里面有他们的舍利和佛经。最高的七层,谓之“七级浮屠”。大雁塔与之一样的层数,它里面应该是保存了玄奘从天竺取回的几百部贝叶梵文经,还有舍利子。贝叶经,人类文明史上的稀世珍宝,你们在白马寺看到过,世上没几个人能看懂,玄奘曾翻译了多年,据说多数藏在塔底。那万余颗他带回来的舍利子,不知所终,或许也在塔底。现在塔内的两颗,还是友人所赠。


贝叶经


所以,不去打扰,也不去惊动,那是最好的尊重。

纯净的念往,你只取一点点的精神之需,够用就行。玄奘不远万里西天取经,不畏艰难,一心向上向善,尤其归来后在大雁塔译经多年,仅此专注的劲儿,学之受用。

你觉得,即便不是信徒,也该心存善念,做一件该做的事,把心收在此处,坚持恒久,无论遇有多少波折,在所不辞。仰视上苍,望向雁塔之躯,有必要回应一些久存的疑问。

玄奘特别强调,一切境界皆是心识的显现,即强调心外无境。那么,就是说,你所感知的外境并非客观存在,而是心识的投影。通俗点说,就是幻梦。

那么,你现在西安,就在大雁塔下。难道,它是你心识的投影吗?

这样说来,多年前它在你内心所生成的境像就是心识。可以承认,那就是投影。而当下,明明它就是你触手可及的实物,缘何玄奘说,那并非客观存在。

有些糊涂了,你的手印留在了塔的身上。

忽然,有所悟。人即是历史长河的一瞬,生命截止的一刻,这镜像大概就会永远存留在另一个世界,如果灵魂真的存在,那塔便是灵魂的心识了。仅此而已。因为,你已经触摸不到了,包括所有的一切。即,对于消逝的那个肉体而言,周遭都是虚幻。

绕来绕去,这该是个哲学命题。如它无从解释,那就是玄学了。

你是个唯物主义者,不免被带入某种转不开的境地。

不过,没关系。你还活着,现实还是你的客观存在。你想,不辜负人的仅仅一次的生命,才是你的终极。人,总该有点儿精神的。玄奘不也是为了求取真经才去西天的吗?

这次,你没白来,也算取到了真经。自以为解开了一道命题。

人活着,不能是行尸走肉,枉来世上一遭。得做事,做好事,做成事,哪怕只一件。你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

曾在日本采访过的那位白西绅一郎先生,当年的日中友好理事会会长。

他是广岛人,小时曾经历过原子弹爆炸。战争灾难影响他一生。为什么,美国的原子弹要投向广岛。多年以后,他知道了个中原因,都是国家惹的祸。他说:

“广岛既是被害者又是加害者。没有广岛对中国的加害行为,也就没有广岛的原子弹之灾。”“佛教有因果报应一说,打别人也会被别人打。我的家乡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是因为日本做了坏事在先。”

也因此,他对中国人怀有愧疚之心,不停地为两国的友好奔走。

你问他,到过中国多少次?先生的回答吓到你:600多次。且决绝地,任性地,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地终其一生,只去一个地方,那就是中国。为什么?你追问。


白西绅一郎先生

在餐巾纸上写的“不东西行”


正在吃午饭的他,拿起餐巾纸写上:“不东西行”。

又让你看他手机上面的吊坠,刻的是“不东”。当然,你一时不解其意。

原来,这里面是有典故的。为普渡众生的玄奘,在朝廷禁止出境时,混在逃难灾民中偷渡天竺去西天取经时曾经发誓,如果取不到真经就不回去了。他凭着坚定的意志,一路被大唐通缉,历经九死一生,最终取得真经。这是高中老师讲给他的,让他铭记终生。

“不东”,也即只向西行,东瀛的西面是中国。他所追寻的和平与和谐,成为他做人做事的符号和信条。终生恪守。


白西绅一郎先生在日本冈山


光是那个震撼的数字,足以看出他似走亲戚一样地一次次地来到中国。

对待中国,死心塌地的好,五十年如一日,受到国家多位领导人的接见。且在中日关系紧张时,从旁促成鸠山前首相来中国,走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脚印的铜板路上。钓鱼岛问题出现时,为打破僵局,他召唤日本官员亲历者出来证实。1972年“保钓运动”,他与国内文化界人士一起发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反对侵略邻国的国土”。他不顾右翼势力嚣张,频繁举行集会谴责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毒化日中关系的行为。

台前幕后,都在亲近中国。

真正的善行之人,也是玄奘的追随者,更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他让你去京都看看河上肇墓,你去了才知道,这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的著作《贫乏物语》在中国有20多个版本。他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称之为“兵祸”。早年,中国革命的创始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马克思主义传火者们都曾受之影响。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还陈列着毛主席阅读过的河上肇的书。

白西先生,把他的“不东西行”这一恒心的意思贯彻到底。你在他身上,看到了一股追踪马克思主义的韧劲儿,也是玄奘精神的具体体现。你见,一个个这样子的人,前赴后继地行走在现世。


西安大唐不夜城


夜晚,站定在大唐不夜城,再看大雁塔。

一动一静,相互交融。不夜城,五彩斑斓,仿若幻境;大雁塔,无声无息状,并不意味着无语。隔空,你在玄奘西域取回的厚重贝叶真经中,抽出俩字儿:追索。

心识的显现,即在眼前,终于完成了一个夙愿。恰似飞升,好从容。


#头条活动市集#


END


世态记录者,灵魂倾听者。

感谢您抽出时间来阅读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旅游   夙愿   广岛   中国   大唐   真经   西域   不夜城   西安   马克思主义   比丘   钓鱼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