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食光机占领地铁站,麦当劳无人车强势反击,5元早餐大战开打

早上8点的北京地铁国贸站,一位白领匆忙刷码取餐,几秒钟后消失在人流中,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一场价值万亿的商业角逐。

当传统早餐生意遇上地铁这个超级流量池,当政策红利释放出巨大商机,一场关于"5元早餐"的争夺战正在地下悄然升温。

美团食光机,地铁里的"外卖革命"

美团食光机在北京地铁国贸站每天可售出上百份早餐,不少站点月订单量已破万,这个黄色的智能餐柜,正在改写打工人的早餐习惯。

从望京东到国贸,从西直门到朝阳门,美团食光机已经悄悄占据了北京30个核心地铁站点。2元的包子,3元的豆浆,5元就能搞定一顿早餐,对于赶早高峰的上班族来说,这种"无需出站即可购买"的便利性几乎是救命稻草。

更巧妙的是,美团食光机采用了集中供给模式,通过算法预测用户需求,提前向宏状元、田老师红烧肉等品牌批量下单,骑手统一配送到各站点,这种模式既保证了食品新鲜度,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2024年12月1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式施行,鼓励开展市场化运营探索,这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为地铁商业化按下了加速键。

回顾历史,早在1992年,北京地铁就有商业设施,乘客能买到汉堡、化妆品甚至录像带,但2004年出于安全考虑,地铁站内商业店铺全部关闭,直到2019年,北京市重新允许在新建地铁站开设商业设施,地铁商业才迎来第二春。

如今政策进一步放开,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地铁商业的更多可能,苏州地铁开设了国内首个地铁站内食堂,长沙地铁引入肯德基早餐车,这些尝试都在为地铁商业化探路。

巨头入局,麦当劳的无人车反击

就在美团食光机风头正劲时,麦当劳智慧购餐车出现在北京地铁双井站、朝阳门站、西二旗站以及永安里站,这批红黄相间的无人餐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主打30秒快速购餐体验。

与美团食光机的餐柜模式不同,麦当劳选择了移动餐车的形式,虽然目前地铁内尚不允许车辆自行移动,但这种载物型无人车已经在技术上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为未来的灵活运营留下了想象空间。

肯德基也没有闲着,2024年12月,肯德基在长沙地铁1-5号线部分站点上线了15台便民早餐车,加上今年7月麦当劳早餐车在苏州地铁的试点,三大巨头在地铁早餐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早餐生意向来被认为是餐饮业的"苦生意",2023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城市客运量380.5亿人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293.9亿人次,每天约有两亿人次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巨头们真正看中的并非2-5元早餐的微薄利润,而是地铁这个超级流量池的商业价值,据艾瑞咨询数据,早餐市场规模已达2.1万亿元,年增速稳定在10%左右。

更重要的是品牌宣传效应,一位北京地铁便利店工作人员透露:想达到预期销售额还是有点难度的,但对于品牌开拓全国各地的市场都有挺好的宣传效果。

每天数百万人次的地铁客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位,推动地铁商业化的,不只是各大品牌,还有面临亏损压力的地铁运营商。

在全国28个城市公布的2024年地铁年报中,仅有2个城市实现盈利,连曾经国内最赚钱的深圳地铁,2024年净利润也亏损334亿,相当于每天亏损接近1亿。

地铁建设和运维成本极高,以上海为例,2024年开工建设的19号线每公里造价达20亿元,成为"史上最贵",而重庆轨道交通的单位运营成本是15.13元/人次,但单个人次票款收入约为2.2元,连成本的零头都不到。

在这种背景下,地铁站内的商业收入显得格外重要,每一个便利店、每一台早餐车,都是地铁运营商增收的希望。

结语

地铁里的5元早餐生意,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遇,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品牌将目光投向这个每天承载两亿人次的超级平台。

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便利的生活服务;对地铁运营商而言,这是一条重要的增收渠道,未来的地铁站,将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会成为集购物、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多元生活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科技   麦当劳   强势   早餐   大战   地铁   商业   城市   国贸   肯德基   餐车   北京地铁   生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