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不看好你,偏偏你最争气。
这话搁陈佩斯身上,再合适不过。
71岁的他,演过地痞流氓,扮过小偷,银幕上形象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在观众心里,他是演艺圈里“最干净的人”。
他没拿过什么国家级大奖,却被老百姓实打实叫“人民艺术家”。
他敢跟央视较真,却能沉寂21年还能重新站上舞台。
如今阔别大银幕几十年,71岁了照样能挑大梁演主角。
这些旁人眼里近乎不可能的事,陈佩斯愣是一件一件做成了。
如今,前央视春晚总导演一句俩字的评价,替他把这些年憋的窝囊气,痛痛快快吐了出来。
《戏台》上映才8天,票房就轻松突破2.5亿。
这片子能火,不是撞大运,是陈佩斯一点点磨出来的。
从话剧改成电影,他盯剧本、抠细节,连演员一个眼神都要琢磨半天,完全是拿做艺术品的心思在拍。
可谁能想到,现在这么火的片子,当初差点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
陈佩斯背后受的气,说出来能让人心里发酸。
《戏台》本来是话剧,早就在舞台上演了几百场,题材不算新鲜。
陈佩斯想把它搬上银幕,拿着剧本找投资方时,投资方却觉得剧本题材不新颖,提议加一些穿越元素。
但陈佩斯他心里门儿清,《戏台》讲的是时代的荒诞和小人物的挣扎,加那些花里胡哨的,就有违初心了。
并且投资方还认为,现在电影院里坐的多是小年轻,人家爱看帅哥美女,会愿意来看71岁的老头子演的吗。
这话听着扎心,但陈佩斯也能理解。
他之前在节目里就说过:“电影赔钱会让投资人死,但明星还能浮上来”。
因为这些,投资方前前后后撤了五次资,陈佩斯电影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危机。
换别人可能早妥协了,但他偏不,把北京的房子抵押了,凑够钱接着拍。
他这辈子就认一个理,好东西就得让更多人看见,哪怕砸锅卖铁,也得把这事儿干成。
钱的事儿解决了,新麻烦又找上门。
电影宣传期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动静,好多观众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个片子。
好不容易靠陈佩斯的老口碑,有人开始念叨“要去支持陈老爷子”,眼看要上映了,问题又来了。
《长安的荔枝》和《你行!你上》突然宣布提档,正好挤在《戏台》原定的上映日期前后。
这俩片子明星多、宣传猛,《戏台》本就没什么优势,这么一弄,影院排片肯定受影响,观众可能都没机会看到它。
但陈佩斯他明明啥错都没犯,却录了个视频,对着镜头跟期待的观众道歉。
视频里他态度真诚的说道“戏比天大”。
好在,是金子总会发光。
延期上映后,看过的观众许多都在夸赞这部影片,“陈佩斯还是那个陈佩斯”“笑着笑着就哭了”“这才是真电影”。
不光是当年看他小品长大的中年人,好多00后也去看,说“终于明白爸妈为啥总提陈佩斯了”。
票房一天天往上涨,陈佩斯这把算是赌赢了。
那些曾经质疑他“老了不行了”“跟不上时代了”的声音,现在全被票房和口碑堵了回去。
他受的那些委屈、憋的那些气,总算等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这天。
而前央视春晚总导演的二字评价,更让这口气出得酣畅淋漓。
7月29号,哈文在社交账号上就发了一句话:
“《戏台》真好”
就俩字,“真好”,没多余的话,却比千言万语都有分量。
哈文可不是一般人。
作为前央视春晚总导演,她在春晚舞台上打磨了这么多年,啥好作品没见过?眼光毒得很。
更有意思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陈佩斯在春晚火得一塌糊涂。
演《吃面条》《主角与配角》那些经典小品的时候,哈文还只是央视里一个不起眼的小编导。
如今哈文用“真好”俩字评价陈佩斯的作品,这分量不用多说。
这俩字,不光是夸《戏台》拍得好,更像是给陈佩斯这些年受的窝囊气,来了个“官方认证”的平反。
想想当年,陈佩斯因为小品版权的事儿,硬是把央视给告了。
那会儿他正红,是春晚的钉子户,可就因为央视没打招呼就把他的小品拿去卖VCD,他觉得“这是偷东西”,非要讨个说法。
官司赢了,可他也付出了代价,之后很多年再也没登上过央视的舞台。
后来在采访中,他也提到了此事,并说道
“我向央视说了一次No,代价就很大。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终于可以对他们说No了。这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口的,也不是一般人敢说的。”
现在呢?哈文作为前央视春晚总导演,公开为他的作品叫好。
这俩字,像是在说:当年的是非曲直不用再提,但陈佩斯的艺术,我们认。
这对于陈佩斯来说,比拿什么大奖都舒坦。
其实这些年,陈佩斯一直没离开舞台。
他搞话剧,《托儿》《阳台》《戏台》一部比一部火。
他在话剧舞台上磨了十几年,把每一个包袱、每一段台词都磨得恰到好处。
这次把《戏台》搬上银幕,他也是带着这种“不糊弄”的劲儿。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炫技特效,就靠扎实的剧本和演员的演技,硬是在一堆商业大片里杀出一条血路。
哈文说“真好”,正是因为她看懂了这份“不糊弄”。
她知道,在这个追求快钱、崇尚流量的时代,能像陈佩斯这样沉下心来搞创作,把作品当命根子的人,太少见了。
这俩字,也是给当下的演艺圈提了个醒:观众不是傻子,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糊弄事,大家心里门儿清。
不用管演员多大岁数,不用管题材够不够新潮,只要你真心对作品,作品就会给你回报,观众就会为你买单。
看完《戏台》,再想想陈佩斯这些年的经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一个把艺术看得比啥都重的人,偏偏要为钱发愁,为别人的质疑委屈,为现实的无奈妥协。
但他从来没低头,哪怕抵押房子,哪怕被人嘲笑“老顽固”,也非要把自己认定的“好东西”做出来。
哈文那俩字的评价,之所以让人觉得解气,就是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什么是观众真正需要的作品。
陈佩斯用《戏台》证明了:哪怕过了70岁,哪怕沉寂了几十年,只要你有真本事、真态度,就永远能站在舞台中央,被观众捧在手心。
这口气,不光是替陈佩斯出的,也是替所有坚守初心的创作者出的。
毕竟在这个浮躁的圈子里,能像陈佩斯这样,一辈子认死理、做实事的人,太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了。
希望《戏台》能一直火下去,也希望更多人能记住。
好作品不会被辜负,认真的人终会被善待。
信息来源
豆瓣:戏台
[免责声明]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仅个人观点,请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