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大众的常规认知里,沙漠边缘是一毛不拔之地,仿佛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绝缘。
毕竟这里环境恶劣、条件复杂得如同“地狱级副本”。
就像曾经人们笃定,在干旱少雨的中东地区发展大规模农业是天方夜谭,可以色列却凭借滴灌技术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
如今,在我国新疆塔里木河区域,一场更为震撼的“逆袭”正在上演。
这里高地震烈度、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可我国却偏要在此修建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
而且一不小心还打破了世界纪录,这究竟是为何?
一、新疆地貌
塔里木河被称为我国“最大内流河“,光是一个塔里木河的储水量就能达到411亿立方米,如此丰富分水流资源,极大的丰富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满足了藏族群众的用水需求。
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塔里木河所有的水流均来自于干流水域,阿克苏河就是主要的“供应商“。
而阿克苏河的水流大部分都来自库玛拉克河,层层相连,这才有了世界第一内流河“塔里木河。
要知道库玛拉克直接和天山区域相连,水源主要依赖于天山所融化的雪水,可以说基本上“靠天吃饭”。
气候温和的情况下,天山雪水大量融化,充沛库玛拉克河的水源,可与此同时,大量的水源突然“袭来”,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但是在平常雪水不融化时,库玛拉河的水源并不充分,这就形成了一个极端的状态。
除此之外,断流还会造成下游胡杨林死亡、土地沙漠化等各种自然灾害,时而洪涝、时而干旱,给当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国才决定修建闻名中外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
大石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蓄水、放水功能,向塔里木河源源不断的输入水源,缓解了下游用水短缺的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石峡水利枢纽可以向塔里木河输送水源多达35亿立方米,不仅使地下水位不断上升,而且还提升了植被覆盖率。
不过修建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好处还远不止此,为国家发电,也是该项目承载的主要功能之一。
枢纽工程竣工之后,我国在这里修建了一系列发电装置,每年的发电量能够达到1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了80万吨煤炭。
不仅满足了新疆地区的工业和居民用电量,而且还促成了环保结构转型,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性。
这一项目化解了农业用水矛盾,为将近九百万亩农田提供稳定的用水来源,促进了当地苹果、核桃种植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工程建设期间,还解决了当地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拉动当地经济流通,为当地创造了近千万元的经济增收。
二、打破世界纪录
塔里木河区域属于是我国的高地震烈度区,再加上当地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传统的大坝建造方式并不适合此地。
所以经专家组研究,决定采用一种名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结构来修建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
顾名思义,所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就是在利用河水的流动性,将大量砂石聚集在下游部位,以此来作为大坝的支撑结构,而在整个大坝的上游,则采用混凝土浇筑的面板。
这种结构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抗滑、稳定性强,下游的碾压技术使堆石体达到最高的“密实度”,抗剪性能大幅度提升。
而且堆石体还不容易被水分渗透,能达到在地震高烈度地区依旧处于“稳如泰山”的局势。
其次来说,堆石体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即便是在地震发生时,也不会因为孔隙压力水压上升而导致材料密度下降,进而引发“溃坝”等现象。
除了这些优点以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效率较高,但对施工环境的要求较低,无论是下雨下雪天,依旧不影响工程质量。
挖开的石料可以用于整个工程体的填充,降低造价,与此同时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节能减排。
大石峡水利枢纽的整个高度达到247米,比三峡大坝还要高62米,打破了“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的记录。
在沙漠边缘建大坝,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倔强”的中国人偏就干成了。
大石峡用247米的高度告诉世界,因地制宜不是妥协,是智慧,挑战极限不是冒险,是担当。
这座举世工程,立的是国家治水根本,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解之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塔里木河
同花顺财经———科技手段助力塔里木河精准引洪补水
央视新闻———新疆塔里木河启动第26次向下游生态输水
中国科技网———治水兴水看新疆丨世界最高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加速建设
百度百科———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
天山网———治水兴水看新疆丨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中国日报网———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科技赋能筑坝巅峰,生态经济双驱新程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