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点,城市还被一层稀薄的雾气裹着,菜市场门口却早已开始热闹起来。王阿姨,今年55岁,手挽菜蓝,裹着厚棉衣,打算趁人少买点新鲜蔬菜。谁也没想到,就在出了小区门口的时候,她突然踉跄着倒下,怎么也没能再站起来。
周围人赶紧拨打120,可救护车赶到时,她已经没有呼吸。医生检查后遗憾地说,是突发心梗,而且是一种冬天最容易找到中老年人的“死神”。
这样的意外,并不是第一次。医生感慨,冬天病房里来的心脑血管急症患,比春秋多了将近30%。可就在王阿姨“事发”前一晚,她还跟妹妹电话聊着家常,毫无预兆。为什么这样的人间悲剧会不经意就降临?又是什么生活习惯,悄悄在冬天为身体埋下了定时炸弹?

其实,每年进入冬季后,心梗、脑卒中的高发率显著上升,主要罪魁祸首往往不是大病大痛,而是那些日常中不起眼的小习惯。很多人把“冷”、“天干”当作正常现象,却很少意识到,这些细节正潜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医生揭示:如果你到了50岁、55岁这个关口,有四件事冬天无论多冷都不能做,否则风险直线上升。尤其是第3件,99%的中老年人都在坚持,可能你每天还在做。到底是哪四件事?
在很多人印象里,“冻一冻,百病起”只是一句老话。其实医学研究早已证实,寒冷刺激能让血管剧烈收缩、血压升高,激发心梗、脑梗的风险猛增。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料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就上升2%~3%。
尤其是早晚温差大,忽冷忽热时风险更高。这也是冬天心脑血管死亡率比夏天高出约20%的科学依据。

其中,55岁以后,人体代谢减慢,血管弹性下降,加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病多发,心脏和脑部血管随时可能"埋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早在一份数据中明确指出:超八成的老年人心梗、卒中都与冬天的错误生活习惯有关。
很多人自以为自己血压“并不高”、身体“还挺结实”,真实危险在于日常疏忽。医生还强调:危险并不因“未曾发作”而远离,相反,真正危险往往就藏在“没有感觉”的人身上。
王阿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没有高血压史、不胖,运动规律,平时身体基本无大恙,没想到冬天的小细节,成了致命疏忽。
那么,冬天到底有哪些“致命习惯”要特别提防?医生根据多年的心脑血管急症案例,总结出冬季必须严禁的4个高危行为:

第一件:刚醒就猛起床
当清晨闹钟响起,很多人会条件反射似地一骨碌就起床。殊不知,清晨6-9点是心梗、脑卒中发生高峰,刚睡醒时血压波动最大。这时突然起身,交感神经快速兴奋,血压飙升,血液变得更黏稠,极易形成血栓或发生急性心梗。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65%的心脑血管事件都发生在清晨,且与起床过猛脱不开干系。
医生建议:每天早晨醒来后,在床上平躺1-2分钟→慢慢坐起身→再缓慢下床,动作不要突然,留给身体适应时间,心脏和血管也更能平稳过渡。

第二件:洗澡水温过高,且洗澡时间过长
怕冷的人冬天喜欢用烫水洗澡,错以为“越热越好”。实际上,水温超过40℃,洗澡时间超过15分钟,反而非常危险。高温可使毛细血管急剧扩张,血管弹性差者易出现血压骤降、脑供血不足甚至昏倒。而且热水刺激皮肤,还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调查显示,冬季因洗澡晕倒导致昏厥、心梗的案例,比夏季高出二倍。
医生建议:洗澡水温应以39℃以下为宜,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尤其是洗澡前后,避免突然进出冷暖环境;有慢病史人士,洗澡时最好家人陪护。

第三件:饭后立即窝沙发或倒头就睡
冬天温暖的沙发很诱人,饭后一坐就不想动,甚至习惯“午休打盹”。可刚吃完饭,大量血液涌向胃肠,心脑部供血就会减少,久坐状态下更容易让血液循环变慢,血管内血栓形成。长时间不活动会让下肢静脉血液淤积,是诱发“肺栓塞”的隐形杀手。
中国老年学杂志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中老年人因饭后久躺引发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28%。有心血管病史的人,风险甚至更高。
医生建议:饭后休息10-15分钟后适度散步,哪怕屋里走几圈,让身体慢慢恢复活力。杜绝饭后立躺、久坐刷手机等行为,给身体一个温柔的缓冲。

第四件:出门不戴帽子围巾,头颈部暴露于冷风中
冬天很多人觉得帽子、围巾“太麻烦”,殊不知,80%的热量都可以从头颈部流失。头部受凉会引发血管痉挛,血压骤然升高,是心梗、脑出血高发的又一元凶。医学协会调查明确:光头不戴帽的中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戴帽子组高出35%。
医生建议:出门请务必戴好帽子、围巾,尤其是降温、刮风天。早晚出门时,保暖贴身配齐,是预防心脑事件的必要装备,不分性别年龄。
知道了那些最该规避的危险后,不妨从生活细节里“升级”自己的安全防线:
起床慢动作,洗澡不烫水,饭后多活动,保暖不松懈,这四个动作是生命的“安全阀”。

冬天多量血压,哪怕没头晕、不难受 ,尤其是高血压、三高人群,每周监测2-3次血压,异常及时就医。
坚持有氧运动(如室内散步、太极),保持身心舒畅,降低寒冷季节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家里通风与取暖要兼顾,每天至少开窗5-10分钟,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和空气污浊。
睡前避免大量饮水和熬夜,晚上起夜要穿好棉拖、袜子,不给身体降温“机会”。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组.脑卒中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1)》
《中国老年学杂志》
《协和医院临床指南汇编》
哈佛大学医学院官网哈佛大学医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